熱門搜索

共建.分享.傳承

“記憶沙龍” 10月推出公眾講座場,邀請到楊開荊主講“禪鐘梵響──觀音堂數百載人間煙火”、勞加裕主講“從井泉到自來水:澳門百年供水史”,以及關俊雄主講“空間變奏:關閘450年歷史變遷”,活動即日起接受報名。

活動詳情  報名辦法

更多

“記憶之友”專屬抽獎活動開獎!澳門記憶團隊已發短訊通知得獎者,請得獎者跟着以下安排領獎。領獎期由即日起至2025年11月28日。
>>得獎名單及領獎安排
>>授權書

更多

為推動澳門歷史文化傳承,澳門基金會“澳門記憶”文史網特別推出“澳門中學生歷史文章徵集計劃”。鼓勵全澳中學生撰寫澳門文史相關文章,記錄澳門獨特的歷史文化內涵。

活動詳情

更多

“澳門記憶”文史網特別推出全新長期徵集項目─“我的澳門記憶”圖片分享計劃,期望激勵更多市民關注身邊的點滴,挖掘和分享各類歷史資源與生活記憶。

>>前往活動頁面

更多

“澳門記憶”文史網隆重推出“記憶之友年度積分回饋計劃”,凡參與指定活動可獲相應積分,年末換領豐富禮品,誠邀市民參與。

>>查看詳情

更多

當年今日
歷史上的
1633

崇禎六年(1633年2月8日─1634年1月28日)10月7日,由於荷蘭人的競爭及其對澳門與印度貿易的不斷破壞而造成巨大損失,又因為安南國王接受荷蘭人的禮品並與之達成協議,澳門官民聚集在議事會商討阻止荷蘭人在交趾支那的貿易活動,決定再派遣有經驗的年長市民拉法爾.西克拉(Rafael Carneiro de Sequeira)帶上與他們談判的“相當之禮品”去安南。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6—18世紀》,第40—41頁。

1636

崇禎九年(1636年2月7日─1637年1月25日)4月14日,以若翰.威德爾船長、拿塔尼耳.蒙特尼為首商的包括4艘大船“龍(Dragon)”號、“太陽(Sunne)”號、“凱瑟琳(Catherine)”號及“殖民者(Planter)”號,2艘小艇“安妮(Anne)”號和“發現(Discovery)”號的船隊從英國唐斯(Downs)港出發。船隊主要人員還有兩位商人——魯賓遜(Thomas Lobison)和彼特.芒迪(Peter Mundy)。10月7日,抵達果阿。馬士:《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編年史》第1卷,第15—18頁。

1662

康熙元年(1662年2月7日-1663年2月7日)10月7日,葡萄牙耶穌會士馮公撒(Goncalo Fonseca)神父在澳門聖保祿學院逝世。他於1657年和1660年在澳門任中國副省代理人,1662年出任聖保祿學院院長。 Manuel Teixeira, Macauc e a Sua Diocese, Vol. 3, p. 378; 榮振華:《在華耶穌會士列傳及書目補編》,第233頁。

1680

早期來華的耶穌會傳教士。意大利西西里人,貴族出身。1635年4月13日東來,1636年抵澳門。1638年入江南。1640年創始成都教堂。1643年至1646年間,與安文思(Gabriel de Magalhães)被迫在張獻忠起義軍中供職。1647年,為清軍所俘。次年與安文思同被押至北京。1651年獲釋後,設立北京東堂住院(Residência de São José),1662年建東堂教堂(Igreja de São José)。1664年教難中被捕。1669年獲康熙帝恩釋。1682年10月7日卒於北京,賜葬柵欄教堂。在當時耶穌會會士中被公認為漢語造詣最高深者,所遺著作、譯作多達20餘種。

1682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2月7日-1683年1月26日)10月7日,意大利耶穌會神父利類思在北京逝世。費賴之:《在華耶穌會士列傳及書目》,第235頁。

1713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1月26日-1714年2月13日)10月7日,保祿.科斯塔上校再次致信澳門議事會,要求給予銅炮而非鐵炮。議事會議員一致同意出讓鐵炮而非銅炮,只有萬威.味先地.羅咱不同意出讓任何大炮。17日,總督同意出讓四門銅炮:大炮台和媽閣炮台上各兩門,但議事會只同意出讓鐵炮。稍晚,葡印總督就沒有轉讓銅炮一事譴責議事會。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VIII, p.134.

1720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2月8日-1721年1月27日)10月5日,廣東巡撫楊宗仁派五名官員來澳門迎接使團,法國耶穌會士龐克修充任翻譯。7日,嘉樂宗主教從澳門啟程前往廣州(乘船至前山寨),29日從廣州再前往北京。應當指出的是,與鐸羅相反,嘉樂受到歡迎,因為嘉樂來自里斯本,證明格勒孟十一世教宗承認葡萄牙遠東傳教會的權利,而鐸羅則不是來自里斯本。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6—18世紀》,第102—103頁;羅光:《教廷與中國使節史》,第148頁稱五位官員到澳門的時間為10月2日,且是來審查嘉樂身份的。

1755

乾隆二十年(1755年2月11日-1756年1月30日)10月7日,兩江總督尹繼善等奏報,乾隆十八年(1753)十一月抓獲在松江傳教的葡萄牙耶穌會士郎若瑟(中文檔案名字張若瑟)、衛瑪諾(Viegas Manuel,中文檔案名字為劉馬諾)、費德尼(Devis Ferreira,中文檔案名費地窩尼)、畢安多(António Pires,中文檔案名龔安多尼)及林若瑟(José da Silva)等五位神父,並解送南京,予以刑訊,最後以誘人入教罪驅逐押解,送至澳門。費賴之:《在華耶穌會士列傳及書目》,第863、909、914、917頁及919頁;《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彙編》第1冊《鈔錄張若瑟等人供詞》,第292—293頁;《清中前期西洋天主教在華活動檔案史料》第1冊《兩江總督尹繼善奏請將傳教西洋人張若瑟等發澳門嚴管折》,第236—237頁。

1761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2月5日─1762年1月24日)10月7日,澳門議事會派遣曼努埃爾.馮塞卡(Manuel Pereira da Fonseca)“聖米格爾(S. Miguel)”號船航行果阿。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ⅩⅧ, p. 508.

1768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2月18日─1769年2月6日)10月7日,馬尼拉一艘商船抵達澳門貿易,澳門議事會決定,對來自馬尼拉的西班牙商船的現行稅率維持不變,即一般貨物比照葡萄牙船一樣徵收,運回白銀則徵稅為1.5%。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ⅩⅧ, p. 548.

1774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2月11日─1775年1月30日)10月7日,兩廣總督李侍堯奏,將西洋人岳文輝、楊進德、常秉綱逐赴澳門,飭令作速搭船回國。他們三人中,岳文輝曉理外科,楊進德、常秉綱俱習天文,搭商船到廣,情願進京效力。因當時在京效力的西洋人中,竟有以親老告假者,違反了清政府的規定。因此,8月15日,乾隆皇帝曾寄諭兩廣總督李侍堯,嗣後有西洋人請求進京效力,須詢明不復告回者,方准進京。10月7日,兩廣總督李侍堯奏稱,經過詢問西洋人岳文輝等,他們請求歸國。故乾隆皇帝認為既經詢明願歸本國,他們更不便仍留廣東省,應當逐赴澳門,飭令作速搭船回國。《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匯編》第1冊《寄諭兩廣總督李侍堯嗣後有西洋人請求進京效力須詢明不復告回者方准進京》,《兩廣總督李侍堯奏覆西洋人岳文輝等請求歸國已逐往澳門候船回國摺》,第402—403頁。岳文輝、楊進德、常秉綱三人西文名不詳。

1791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2月3日─1792年1月23日)10月7日,澳門葡人庇哆嚧(Pedro Ronquilho)飲酒沉醉,在澳門三層樓地方經過,見有幼孩羅亞合在那裡擺賣柿果,庇哆嚧取食三枚,應給錢九文,因身未帶錢,無可給還,羅亞合拉住索討。庇哆嚧用手毆其脊背。時有鋪民夏得名及趙有光見而不平,將庇哆嚧扭住欲打。庇哆嚧情急即拔短刀,戳傷夏得名左肋,趙有光上前奪刀,庇哆嚧又戳傷趙有光肚腹。夏得名傷重旋即身死,趙有光亦於三日後殞命。廣州知府張道源會同 香山協副將林起鳳、澳門同知許永、香山知縣許敦元前往澳門,飭令澳門議事會理事官提出凶夷庇哆嚧,於11月25日照例絞決。《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匯編》第1冊《廣東巡撫郭世勳奏報庇哆嚧戮斃民命遵例審辦緣由折》,第506頁。

1809

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2月14日─1810年2月3日)9月29日,澳門下環街鋪戶吳亞厚的一位親友從加辣吧(今雅加達)搭葡船從龍奈返回澳門,並帶有嘛嚍 夷女一名,因家中無處安置,遂托人將嘛嚍夷女寄居山水園麵包鬼央.化拿奴(João Faleiro)的麵包屋中。10月7日,嘛嚍夷女自行上街被判事官眉額帶曆侄子看見,遂將夷女誘引進屋,不許其返回,遂引發一場官司。 此資料可以說明不僅葡人家庭蓄養奴隸,華人家庭亦染養奴之風。嘛嚍,當爲馬辰,又作馬神,Bandjarmasim之地,位於今印度尼西亞加里曼丹島南岸,與文萊同處一島。《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彙編》下册《署香山縣丞鄭爲飭查嘛嚍女來歷事下理事官諭》,第645—646頁。

1836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2月17日─1837年2月4日)10月7日,澳門理事官致函前山寨,請求允許修複三巴炮台和媽閣炮台。該炮台被前不久的颱風和大雨損壞。此事獲得兩廣總督及澳門同知的批准,條件是不得新建任何防禦工事,挖掉一條新修的馬路,把土填到東望洋炮台附近。施白蒂(Beatriz Basto da Silva):《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63—64頁;徐薩斯(Montalto de Jesus):《歷史上的澳門》,第172頁。

1844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2月18日─1845年2月6日)10月7日,美國威特莫勒公司(Wetmore & Co.)合夥人金仕曼(Nathaniel Kinsman)在其南灣住宅中用望遠鏡眺望遠海,焦急地等待從海上輪船將要捎來的美國兒子威利的肖像。該住宅是租於葡萄牙人的物業,位於“律勞卑曾居住過的屋子”旁邊。從啉呱繪製的這幅“澳門金仕曼家的露台”之油畫,給人們揭示,19世紀中期,澳門葡萄牙人所建築的住宅極度奢靡豪華,而這一幅畫可以反映,19世紀澳門南灣歐洲建築群內部建築形式及風格。《東方印象:錢納利繪畫展》,第20頁。

1846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1月27日─1847年2月14日)10月3日,管理華人事務官小俾利喇向亞馬留總督建議:所有快艇(客貨兩用的中國船)都應該註冊登記,每月向澳府財政交納1元稅款。總督採納了這一建議。拒絕付稅的駁船全被扣押。中國駁船船主們開始在石角嘴卡(Pago de Novo)集中商議對策,集市裡的小販也加入進來。同時,中國官員致函澳門,四處張貼佈告煽動叛亂。老百姓向海關報復。亞馬留毫不猶豫,做好預防措施,海關戒備森嚴,軍隊增加了戒備。10月7日、8日兩天,有36艘駁船駛近澳門灣。一些武裝大船運來了3門炮,他們和地面上的人匯合,結果導致了一場衝突。1500多中國人和列陣對峙的葡軍士兵交手,澳葡方面還加入了海關人員、三巴門炮台的兵丁和一些市民。雙方相持激戰了一段時間,中國船民敗退。船民們退上船後,葡兵繼續向他們開槍射擊,大炮台和葡方兵船也開炮射擊。當他們乘船出逃時,澳葡方面派船追擊。一些船被俘獲,一些船沉沒,還有8條船擱淺,大批船民慘遭殺害。中國商民聞訊後,相繼罷市,停止供應葡人食物。亞馬留頒佈告示,揚言如果在24小時內不停止罷市,他將下令三巴門炮台將街市夷為平地。9日,英海軍上校多薩爾(Dausal)指揮的“禿鷲(Vulture)”號軍艦駛近澳門,稱香港總督特派此艦來協助澳督,聽從澳督的調遣。這當然是亞馬留求援的結果。該艦後於12日離開澳門,未及進行任何干預。10日,香山縣官員進入澳門查處此事,澳督不允許官員的武裝隨從入澳。11日,兩名官員不帶隨從進澳,並強調來向“澳督表達友好情意”。會談開始後,中國官員指出,如果將中國船隻停泊澳門的問題提請廣東大吏處理,定能獲得妥善的結果。亞馬留便悍然聲稱,他擁有對在澳所有中國居民的管轄權,他採取任何行動,都沒有與中國官員磋商的必要。在享受一頓珍饈招待之後,結果這一嚴重事件竟不了了之。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93頁;在J. F. Davis, China: During the War and Since the Peace中,對此事件情形過程有詳細描述:“事態好像已從廣州蔓延到了澳門,那裡的新任命的葡萄牙總督阿瑪拉爾(即亞馬留)先生,一位精力充沛的軍官,正在從事各種改革以使這塊殖民地獲得與香港同等的、獨立於中國政府的地位。但是,無論這塊殖民地本身,或是其宗主國的資源都不足以扭轉該地自從他的英國對手出現後就開始的每下愈況的局面。對中國船隻徵稅是澳門用來補充其財源的方法之一,而船主們仍只認為(如他們一向所認為的那樣)不受制於葡萄牙政府而只服從他們自己政府的官員。他們(也許是在最近發生的廣州事件的鼓舞或是激勵之下)組成了一股可怕的反抗力量,在內港架起大炮,作出威脅的姿態。總督預感到暴力的緊急事件即將來臨,給我發了一封信,請求得到我可能給予的任何援助。我還記得,1839年,當我們的同胞被中國人從澳門驅逐時,要求保護而遭到他的前任拒絕的那段往事,但我從不計前衍,認為阿馬拉爾先生是一個不同的人物,因此他及時得到了可能給予的一切援助。國內來的非常嚴格而明確的指令禁止在葡中之間進行任何武裝干涉。但是,無論如何,在危急時刻對葡萄牙居民提供避難和庇護同完全的中立沒有任何矛盾,因而皇家炮艦‘禿鷲’號的熱情的指揮官把他的船緊靠在離澳門僅幾小時路程的地方。總督瞭解我所接到的指令的性質,因而對這種支持非常感激。他說,單憑英國軍艦的出現就足以防止中國方面採取任何進一步的對抗行動。中國方面當然不可能知道英艦已事先被禁止採取任何反對他們的積極行動。事情的結局對葡萄牙人來說,可謂是非常值得慶幸的,因為不管我們在香港這塊征服得來的領地上的徵稅權和司法權是多麼天經地義,澳門的情況畢竟完全不同,那兒是靠每年向皇帝交付地租才被允許佔用的,而且從一開始這裡就一直駐有一名朝廷官員作為中國臣民的獨立政府的代表。”見北京太平天國歷史研究會編《太平天國史譯叢》第2輯,第265—266頁。Marqus Pereira, As Alfandegas Chinesas de Macau, pp. 41-43;徐薩斯:《歷史上的澳門》,第206-207頁。

1882

光緒八年(1882年2月18日─1883年2月7日)5月27日,澳門政府工務司開始對東望洋山下二龍喉等處的泉水進行考察和修建,10月7日工程結束,共建成兩處出水口道,前者稱妒忌泉(Fonte da Inveja),華人稱魚狗嘴;後者在二龍喉苗圃後面,稱植物泉(Fonte da Flora),華人稱“大龍喉”。妒忌泉工程花費港幣820元,植物泉工程花費76. 64澳門元。祝淮《新修香山縣誌》稱:“澳山泉曰大龍喉泉,日二龍喉泉,曰小龍喉泉,俱在東望洋寺右。”Manuel Teixeira, Toponímia de Macau, Vol. 1, pp. 244—246. 祝淮:《新修香山縣誌》卷1《輿地》上《山川》。

1887

光緒十三年(1887年1月24日─1888年2月11日)10月7日,兩廣總督張之洞下令飭香山前山都司整頓操防:“該司駐所與澳門相距不遠,乃三十年來操防廢弛,營伍形同虛設,致使僑居澳門之葡人逐漸侵佔三巴門等處圍牆界外之地。現與葡人議定新約,先清界址,亟應責成該都司修明職守,督率水陸汎地弁兵、船隻,操練巡緝,不許擅離他處,亦不得株守寨城。務期鎮靜周密,以系民情而杜隱患。”苑書義、孫華峰、李新秉主編:《張之洞全集》第4冊《公牘九·諮札九》,《札前山都司整頓操防》,第2553頁。

1913

民國二年(1913年1月1日─1913年12月31日)10月7日, 即袁世凱正式當選中華民國總統的第二天, 葡萄牙民主共和國宣佈承認中華民國。卡洛斯.高美士.貝薩:《澳門與共和體制在中國的建立》文件八, 第83─84頁。

1913

民國二年(1913年1月1日─1913年12月31日)10月7日, 澳門政府修築街市新馬路(Avenida de Almeida Ribeiro)由大鵬巷(Travessa do Tintureiro)至大街(Rua dos Mercadores)止, 共長44米。《澳門政府憲報》1913年第37號, 第445頁。

1930

收集於1930年之1929年的物業稅公鈔收單

1934

民國二十三年 (1934年1月1日—1934年12月31日)10月7日,國民黨澳門支部在香港舉行黨員通訊投票選舉,結果盧季瑞、劉紫垣、趙祥、謝國興、歐植棠等為第一屆直屬支部執行委員,李公民、陳尚廉、李初等為第一屆監察委員。成立之初,常遭澳門政府壓逼破壞,常務工作很難開展。屈仁則:《中國國民黨澳門支部沿革史》,載《澳門今日之僑運》,第3頁;中國國民黨駐澳門直屬支部執行委員會民國二十六年上半年工作報告,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縮微膠卷,盤號35L—188,影像號332。

1947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十月七日,某善士捐送鏡湖醫院電療機壹台,價值一千九百元(柯麟院長審閱)。

1990

1990年10月7日,美國大幅度削減澳門針織品出口配額,禁止40家工廠產品入口兩年。

2000

2000年10月7日,第14屆澳門國際音樂節開幕,上演歌劇《奧賽羅》。國家文化部副部長潘震宙專程來澳出席。

2002

2002年10月7日,特區成立後首項大型公共基建工程——第三條澳氹大橋奠基。

2002

2002年10月7日,澳門航空公司首條全貨運航線開通,每周6天,每天提供兩個經停澳門、往返台北和深圳之間的航班。

更多

重要通知:“澳門記憶”文史網《服務條款》修訂公告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 點此瀏覽最新的《服務條款》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