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佐,字伯才,号泰泉,香山县铁城(今属中山市石岐)人。教育家和文献学家。黄畿之子、黄瑜之孙、黄泗曾孙。 黄氏祖籍江西,明代定居香山。祖父黄瑜,世称“双槐先生”。父亲黄畿,世称“粤洲先生”。均为一代儒宗,以品学知名。 黄自小聪慧好学,幼承家风,三岁时读《孝经》,八岁时钻研诗、词及天文、历算之书。明正德五年(1510)考中解元;明嘉靖元年(1522)荣登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1] 当时,朝廷发生一宗“大礼议”政治事件。明正德皇帝(朱厚照)死后无子,明嘉靖皇帝(朱厚熜)以“兄终弟及”身份,由藩王继位。藩王授意大臣议尊他的生父兴献王为皇考(即去世的太上皇),不少大臣认为不合礼法,应尊正德皇帝之父(孝宗)为皇考,兴献王为皇叔父才是。黄联名签署奏章,据“礼”力争。因此得罪皇帝,黄被流放任江西佥事,不久改任广西督学。期间,黄倡修乡村社学,拆除淫祠,编印《理学本源》颁行所辖郡邑。[2] 后来,因母亲病重,黄辞官回家。他拜王守仁为师,“与论知行合一之旨,数相辨难”,得到王守仁的称赞。期间,远近学者从游甚众,为此,黄特别开辟“粤州草堂”,接待游学士子。 黄居家九年后,被重新起用,担任翰林院编修兼左春坊左司谏;不久,升任侍读,掌管南京翰林院,擢南京国子监祭酒。 母亲去世后,黄担任少詹事,与首辅夏言议河套事意见相左。当时,吏部右侍郎职位空缺,欲谋此位者互相诋毁,使龙颜大怒。黄未参与其中,却因是被荐举为候选人而受牵连被罢官。从此,他淡泊功名,绝意仕途。 黄回到广州居住后,改白云山景泰寺为泰泉书院,广收弟子。弟子中不乏俊贤之才,明代岭南诗坛著名的“南园后五先生”中,欧大任、梁有誉、黎民表都出自他的门下。讲学之余,黄潜心著述,经学、地方文献、诗词等都有大建树。 黄博通经藉,学术上尊重陈献章之学说,而与王守仁则数相辨难。其所持理气一体说,认为“理即气也,气之有条不可离者所谓理,理之全体不可离者谓之道。盖通天地、亘古今,无非一气而已。”在明代学坛独树一帜。 黄勤奋撰述,著作等身,著有《诗经通解》21卷、《礼典》40卷、《乐典》36卷、《乡礼》七卷、《续春秋明经》12卷、《小学古训》一卷、《姆训》一卷等经类。 黄是一代诗宗,著有《两都赋》两卷、《泰泉集》60卷等诗文集。他的诗任气而行,雄直恣肆,不傍门户,被后人尊为“吾粤之昌黎”。朱彝尊评价为“岭南诗派,文裕实为领袖,功不可没。” 黄在地方文献方面的贡献尤为卓著,正德年间撰成《广州人物传》24卷,分门别类记载广东历代先贤近200人。嘉靖六年(1527)纂成《广州市府志》70卷50余万字。此书有作有述,记秦至元史事,皆采录史书;明洪武至嘉靖史事,则据所见所闻。嘉靖三十七年(1558)主纂《广东通志》,历时三载,成书70卷。此书体例严谨,文字简雅,资料充实。 黄还著有《罗浮山志》、《志雍志》24卷、《广西通志》60卷、《香山县志》8卷。此外,黄著有《通历》36卷、《革除遗事》六卷、《翰林记》30卷等史类书。 黄平生操守严谨,住宅接近府寺,喧哗嘈杂,但他处之泰然,不为所动。居室使用简陋的布帐大床,长期以来都没有更换。每晚治学至夜深时分,他还未休息。另一方面,他对于周济贫苦人家的社会义举,惟恐落后于人,特意为此购置“义田”,用来赡养族人。每当发现乡村当中有孝义之人,他必定向地方官府申明报告。 嘉靖四十五年(1566),黄病逝,终年77岁。黄佐被诏赠为礼部左侍郎,諡号文裕。[1] 黄佐嘉靖年间编撰的《广东通志》记:香山县的浪白、濠镜、十字门等是广州地区沿海的舶口之一。其中,濠镜和十字门后合称为澳门。澳门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比浪白更方便于联系县城和省城。在通番贸易时代,澳门是外国朝贡的一条主要通道。[3] 嘉靖八年(1529),林富任两广总督时,见到广东沿海实行海禁的结果:外贸萧条停滞,朝廷要的奇珍异宝无著,人民生活困苦,政府失去税收,损失重大,各阶层都难以忍受。于是,他请香山县学者黄佐,代拟了一封给朝廷的奏疏,叫《代巡抚通市舶疏》,其中写道:“粤中公私诸费,多资商税,番舶不至,则公私皆窘。”[4] 现录黄佐的诗两首: 《石岐夜泊》[5] 香山秀出南海壖,四围碧天涵青天。七星峰峦拥楼阁,北斗照耀开云烟。 云烟长至峰峦起,覆露千家连百里。渔歌菱唱不胜春,桂棹兰桡镜光里。 石岐夜泊白鸥沙,南台缥缈浮梅花。蛟浦澄澄洗明月,龟城蔼蔼升繁霞。 繁霞明月从昏晓,翠栱朱蒃纷窈窕。井澳空传北骑仙,鸟岩多见南枝鸟。 鸟飞仙去杳难寻,木自成乔水自深。登堂一入青山郭,尚友惟闻绿绮琴。 绮琴古韵真奇绝,正气当年动寥泬。共言解愠协熏风,谁悟知音成白雪。 白雪熏风调莫弹,栽桃栽柳世称难。身随列宿归天上,迹比灵光寄此间。 大北山前松柏老,寿星原上多瑶草。采采今为南陌行,迢迢昨忆青门道。 道出青门月子冈,浴凫飞鹭满莲塘,竟夸北里量牛马,绝胜西康集凤凰。 豪华比屋何须数,海错山珍弃如土。到处那无种玉田?营家自有藏金坞。 豪华堪美更堪悲,零落山丘能几时?红棉葳蕤装半臂,磨灭芳名谁复知。 此时壮志期鸿鹄,此夜疏灯照帆宿。浩歌梁甫回阳春,沧波渺渺桑田绿。 《春夜大醉言志诗》[6] 拔剑起舞临高台,北斗插地银河回。长空赠我以明月,天下知心唯酒杯! 门前马跃箫鼓动,栅上鸡啼天地开。倦游却忆少年事,笑拥如花歌落梅。 [1]林子雄:《黄佐》,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 [2]杨万秀:《广州名人传》,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1,第2-46页。 [3]《论澳门海洋文化》,载“读书人网",2012年1月1日,http://www.reader8.cn/data/2008/0803/article_148001.html。 [4]黄启臣:《16至19世纪中国政府对澳门的特殊方针和政策》,载《学术论坛》,1990年第6期,第65-71页。 [5]何文广:《〈香山诗略〉续编》,载《中山文史》(第5-6辑),中山:中山政协,1987,第151页。 [6]康忠慧:《明代岭南大学者黄佐》,载《南国早报》,2009年6月8日。

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