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地圖作者為主要活躍於羅馬的製圖家盧格西,其具體內容非常值得研究。此圖繪出的地域範圍、總體輪廓、繪圖風格均同奧特利烏斯(Ortelius)之“亞洲新圖”較為接近,應是受其影響。但是,仔細觀察此圖的中國部分,實乃融合歐洲人繪製的新舊多種中國地圖圖例而成。此圖在寧波之角(C. Liampo)迤南的海岸線輪廓總體類似奧特利烏斯之圖,但北方海岸線則差異極大。此圖較準確地繪出了山東半島及朝鮮半島,圖幅右側繪出日本西半部,也已較為寫實。此圖還在中國北方清晰地繪出蜿蜒的長城圖形。圖上的中國各省省名拼寫來自收錄於1584年版奧特利烏斯《地球大觀》的巴爾布達(Barbuda)之“中國新圖”。北方海岸線、特別是山東半島的繪法非常近似羅明堅之中國地圖集手稿。內陸河流、湖泊的繪法則應是將奧特利烏斯、巴爾布達、羅明堅等諸圖結合了起來,很可能還參考了其他歐洲人所繪的地圖。各省內標出部分府級政區,其來源待仔細考察,可確認其中許多來自羅明堅之手稿,因羅明堅的手稿在十七世紀初繪成,故此圖應也繪於此時間之後。圖上廣東省(Cantan)內的珠江河口類似奧特利烏斯《亞洲新圖》的繪法,呈加寬的條狀,向東南方流出。廣州城(同樣拼作Cantan)位於河口東北岸,河口東岸出口處則有“Lampacao”,即“浪白滘”,更東南方有“Lantao”,即“南頭”,兩個註記均寫在近岸海中。在珠江河口東側,另有一條獨流小河,其東岸出口處標註“Matan ci”。其中的“ci”為圖上通名,可能意為“城鎮”,“Matan”標註的位置則類似於奧特利烏斯之圖。
參考文獻:
[1]. Ruggieri, M.; 金國平譯. (2013). 大明國圖志:羅明堅中國地圖集. 澳門: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
[2]. ALMAGIÀ, R. (1944). Planisferi, carte nautiche e affini dal secoli XIV al XVII esistenti nella Biblioteca Apostolica Vaticana. In Monumenta cartographica vaticana (vol.1, pp.69-74, XXII). Città del Vaticano.
[3]. M. Fiorini. (1891). Il mappamondo di Fausto Rughesi. Bollettino della Società Geografica Italiana, 956-972.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16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