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正平,又名柯平,广东省海丰县人。澳门富商、社会活动家。柯麟弟弟。 正平出身于一个小商家庭,1927年,在广东省海丰县参加工农革命军;1929年在香港从事爱国进步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香港从事抗日救亡活动,为当时东江纵队提供后勤服务。 1934年,正平到澳门继续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创办南光公司,为解放海南岛和抗美援朝、打破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封锁作出重要的贡献。1936年,正平在香港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澳门共产党组织机构的创建人之一。 1945年,正平领导和主要参与澳门同胞“光复回归祖国运动”,1947年“澳葡和中国渔船事件”、“澳葡打死单车工人朱文彬事件”,1948年“澳葡颁布工会合法化事件”,1947-1948年“澳门各界为粤省灾民赈灾捐款运动”等。 正平是中共在澳门的最高负责人,成为原中央港澳工作委员会主要负责人,是分治后的中共澳门工委的第一把手。20世纪30年代始,他参与澳门历史上社会政治的一切大事件,并且都身处在关键位置。从营救失陷在港澳的数十位中国文化精英,到组建澳门抗日救亡队伍,组建东江纵队港澳支队,他都是组织者和主要干部。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正平策动澳门社团在澳门升起了五星红旗。 1951年,正平发起澳门各界,开展庆祝“十一”国庆活动。 1953年“澳葡驱逐国民党势力出澳门”,就是正平运筹帷幄的结果。1955年澳葡企图藉“澳门开埠四百年纪念活动”宣布澳门改称“葡国澳门省”,他领导澳人举行大规模的抗争行动,使澳葡的阴谋不能得逞。 1963年,他参与决策“中澳边界划定谈判”。 1966年,他实际领导了澳门爆发著名的“一‧二三”运动。1967年澳葡向中共无条件妥协后,全赖于他主导澳门的善后稳定工作。 正平参与推动澳门回归的历史进程。 1975年1月葡国与台湾国民党政权断交;年底撤走驻澳门军队,解散葡国驻澳陆军和海军司令部。1976年葡国公布《澳门组织章程》,承认澳门是中国领土。 1977年,葡国开始与北京进行建交谈判。1979年2月8日中葡正式建交。 70-80年代所有有关中葡、澳葡政治大事,都是他主要参与推动。1984年开始中葡谈判澳门回归问题;1986年中葡正式谈判,这其中的中方官方代表团名单中,第一名团员就是正平。 经过三轮谈判,1987年3月26日,中葡两国正式签署《中葡联合声明》,正平在场见证这个历史时刻;1988年开始起草《澳门基本法》;1993年3月31日正式颁布《澳门基本法》,期间,他就是主要立法者,他的地位和作用,远超那些法律专家、草委。 在澳门回归祖国的历程中,正平先后担任中葡两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谈判中方代表、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参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起草、制订和宣传工作。在任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期间,为筹建特区、实现澳门政权顺利交接和平稳过渡,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澳门回归后,正平努力推动“一国两制”的实践,坚决反对“台独”,关心祖国经济建设,支持特区依法施政。1999年12月20日,他以极为重要的位置见证了澳门回归。[1] 建国初期至60年代初,正平先后主持创办南通银行、澳门中国旅行社,它们和南光公司成为澳门最早的三家中资公司,至今一直重要影响着澳门经济发展。 南通银行开办初期,不过是一家小银号,行址仅数十平方米,职工20余人,只能经营存款、汇款和小额贷款等银行业务,运作中困难很多。正平作为董事长,多方奔走呼吁,终于换来澳门同胞的理解,纷纷以到南通银行储蓄的实际行动来支持爱国银行开办。1987年,南通银行全行职工670人,分行15家,总资产100多亿元。 为适应澳门主权回归的需要,澳门南通银行全部资产无偿转让给中国银行,并于1987年完成法律程序,澳门南通银行改名为中国银行澳门分行。中葡两国签订联合声明,1995年,澳门政府通过法律授权中国银行可发行澳门钞票地位。 正平积极为内地的经济发展“牵线搭桥”;为推动广东基础建设发展,1981年,他多次与广东省长刘田夫同志磋商,决定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合作,参与投资兴建广珠公路的沙口、洪奇、容奇等大桥;为此成立澳门联合发展公司,向广东方面投资港币1.5亿元,他被推举为董事长;1984年11月,四座大桥全部竣工,令全长137.6公里的广珠公路畅通无阻,不仅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繁荣与腾飞,同时在全国创立“集资建桥、过桥收费、以桥养桥”的范例。[2] 1956年,正平在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1984年春节,邓小平同志视察广东,在中山温泉宾馆听取他和有关人士汇报澳门工作;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再次接见他;1997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江泽民总书记与他亲切握手。 2003年1月,正平荣获澳门特区政府授予大莲花荣誉勋章。 正平被选为全国人大第四至九届代表、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柯正历任澳门南光公司总经理、南通银行董事长、澳门中国旅行社董事长、新华社香港分社顾问、南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银行常务董事、新华社澳门分社顾问等职。在澳门回归历程中,先后担任中葡两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谈判中方代表、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等职;在澳门工作60多年,生平犹如一部澳门近代史书,人称“澳门王”。[1] 2005年9月30日,正平在澳门逝世,享年94岁。 近百位前任和现任的国家领导人发唁电悼念柯正平。 柯正平夫妇生育两子两女,但他创造的财富、地位并没有代代相传。女儿柯琼说,父亲从小对孩子特别严厉,我和妹妹从来都没有甚么特权,父亲配有车,小时遇到刮风下雨,我想坐一下,但父亲不肯,呵斥说这是国家配给的车,是用来开展工作的。二哥一直在做一名义务兵,大哥也只是在农村当干部,都没受到特别照顾。她自己毕业后在南光公司工作12年,后辞职出来。[2] [1]《不能忘记澳门的柯氏二兄弟——柯麟与柯正平》(转“人民网"),载“广东省柯麟医学教育基金会"网,2012年3月20日,http://www.gdkelin.org/view.php?id=777。 [2]余彦君:《柯正平:心系祖国造福澳门的“地下澳督”》,载《晶报》,2010年5月18日。

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