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一年(1672年1月30日-1673年2月16日)前香山知縣姚啟聖自康熙六年(1667)罷官五年後於本年再次來到香山與澳門:“余放逐五年矣,及至香,而人之視余一如曩昔,因思見放後人情涼薄何處蔑有,而斯民獨厚余如斯。”可見,香山澳門人對姚啟聖的感念。姚啟聖亦留下《再至香山》、《香山閑詠》、《再至香山澳》及《香山澳道中》等詩。
再至香山
昔已悲行役,今何續舊遊。蒼蒼紅日下,黯黯客心愁。
天地一身老,江河萬里秋。所乖多壯志,非為稻粱謀。
香山閑詠
濕雲愁結暮煙重,水白沙明何處鐘。
夾岸荻蘆橫野色,大江風雨暗孤蹤。
已經去國為遷客,猶有悲歌答老農。
千古每多零落恨,不須此際歎遭逢。
扁舟復渡鐵城陰,見說農樵出遠嶺。
聖主已寬邊界令,逐臣未盡撫綏心。
幾年共爾棲荊棘,此日憐餘載鶴琴。
猶幸斯民還舊業,莫教盜寇再相侵。
別去三年[1]今又過,桑麻雞犬近如何。
已知俗厚民無訟,還念鯨揚海複波。
降志欲吟招隱賦,埋憂那辨莫愁歌。
相逢處處堪垂淚,不禁關情此夕多。
妻殞兒亡官亦無,隻身重到舊郊郛。
青山如故迎人立,明月多情照客孤。
壯志那堪經百難,傷心不是為窮途。
漫勞野老頻相慰,春色蒼蒼淚已枯。
無數艨艟犯海波,我來守土竟如何。
荒陲百事怡情少,孤島三年戰血多。
獻馘樓頭駢賣萊,受降城下奏鐃歌。
彈丸若使勞臣在,未許潢池複弄戈。
地居天末海濱東,況複遷離盜賊充。
千里波濤孤枕上,萬家饑溺夢魂中。
寒猿泣月移高樹,宿鳥驚雲過別叢。
莫問當年關切意,只今憑眺有餘恫。
得閒郊外問名葩,三黜奇窮莫浪嗟。
觴政淋漓飛燕子,夢魂清沁到梅花。
不須森列方成賞,只此蕭疏便可家。
隨地松陰堪坐臥,鄰兒漫說是官衙。
再至香山澳
放臣習懶臥山櫺,何事沖寒又乞靈。
執政檄人臨絕域,閒情遠眺在滄溟。
泉從石上飛來白,峰入雲中頓減青。
回首蒼茫煙霧重,異方空望少微星。
三十番船錦織梭,百年洋販獨今多。
廷臣籌國兵虧餉,荒服輸租吏溢科。
戰艦盡裝方外物,長鯨猶鼓島中波。
誰遵巡海當時錄,公帑虛縻十萬何。
香山澳道中
蠢彝無遠志,航海作安窩。
鬼國饒珍寶,邊臣恣網羅。
山聯百粵勝,潮接萬方多。
驕蹇今如此,東南事若何。[2]
姚啟聖這一組詩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康熙初年澳門禁海開海的資訊,多為當
時中外文獻不載。
[1]上序文稱“放逐五年”,此處又稱“別去三年”,疑此處“三”為“五”之訛。
[2]姚啟聖:《憂畏軒遺稿》(不分卷)之《再至香山》第26頁;《香山閑詠》,第27—30頁;《再至香山澳》,第31—32頁;《香山澳道中》,第41頁。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