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翼豐,原名戴曾謀,字啟疆,廣東南海(今屬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大同戴家村人。廣東著名教育家。戴鴻惠之子。 

曾祖起徙居佛山,清末民初,父親戴鴻惠(1856-1919)出任南海勸學所所長,後任南海第一師範講習所所長。[1] 翼豐七歲入學,15歲應童子試,16歲時因科舉廢除入讀廣東公學,考入廣東高等學堂預科,升讀廣東高等學堂,攻讀理科。他畢業後擬赴日留學,適逢辛亥革命,隨父遷居澳門。 

1912年,翼豐受聘任澳門海鏡中學董事兼教師,開始教育生涯。[2] 

翼豐先後在廣東省立第一中學(今為廣雅中學),南海中學、南海縣立師範講習所、石門中學,中山四區中學,廣東國民大學香港分校,佛山元甲中學、經緯中學、聯合中學,華南農學院佛山分院和佛山師範專科學校等校任教,擔任教務主任、副校長、校長等職,執教50餘年,桃李滿天下。 

1916年,翼豐協助父親編修《佛山忠義鄉志》,並兼任中學教師;先後在肇慶中學、廣雅中學、南海師範、國民大學香港分校、華南農學院佛山分院、佛山師專等十多所學校任教。他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尤擅長數學科的教學,講解數理,深入淺出,備受學生歡迎。學生們經常到他們東華里的老房子探望老師,有時學生直接把作業送到家裡給他批改。 

1933年,南海師範初次參加廣東省中等學校畢業會考,時任教導主任翼豐,親自率領全校應屆普師畢業生參加會考,學生不但全部及格,梁家琚、陳士炯在八千多名考生中,以優異成績獲得第一、二名,受到廣東省教育廳的獎勵。 

新中國成立後,翼豐仍堅守教育崗位,擔任南師校長兼教數學,多次被南海縣人民政府、粵中行署評為優秀教師。 

1955年,他赴京出席全國先進工作者會議;1955年參加中國民主同盟,1957年被選為民盟佛山市委員會主任委員。 

1955-1956年,他擔任政辦廣東省委員會委員、南海縣政協副主席;1957年任南海縣副縣長; 

1955-1966年連任南海縣人民代表、廣東省人民代表。[2] 

之後,翼豐手編父親戴鴻惠的詩集,吳道鎔作序,名為《悶勿悶廬詩草》。 

1966年4月5日,翼豐因心肌梗塞溘然逝世,終年76歲。臨終前一天,戴翼豐仍執教於南海師範學校講台上;去世前三小時,還伏案批改學生作業。[2] 

戴翼豐編著《算術問題分類研究》兩卷、《中學算學要例及公式》兩卷、《師範代數學》兩卷、《自製小學算術教具說明書》一卷、《幾何問題分析》一卷和《高中三角要義》兩卷。 

戴翼豐的孫女戴平宜,從佛山一中退休。[3] 

[1].李潤明:《戴鴻慈:清朝二百餘年廣東籍最高官》,載《南方都市報》,2008年4月22日。 [2].《戴翼豐》,載“南海名人資料庫"網,2010年10月3日,http://lib.nhscnu.edu.cn/nhmr/people_detail.asp?id=439。 [3]. 李潤明:《位極人臣圖新政信筆直書出洋記》,載“南都網",2009年6月16日,http://epaper.oeeee.com/E/html/2008-04/22/content_445901.htm。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