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農曆二月初二的土地誕,雀仔園福德祠均舉辦“神功戲"的表演。“神功戲”,意即“為神造就功德”,藉戲曲表演娛神娛人、神人共樂,達至酬謝神恩和祈願平安的兩大目的。神功戲是往昔本地漁民及陸上居民信仰習俗的重要組成部份。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22/05/06
每逢農曆二月初二的土地誕,雀仔園福德祠均舉辦“神功戲"的表演。“神功戲”,意即“為神造就功德”,藉戲曲表演娛神娛人、神人共樂,達至酬謝神恩和祈願平安的兩大目的。神功戲是往昔本地漁民及陸上居民信仰習俗的重要組成部份。
更新日期:2022/05/06
“二月二,宰豬公,謝土地。”每年土地誕,我家都會到街邊的神龕,拜拜土地保平安。看着土地神像,有如見到和藹的爺爺,帶着慈祥親切的美容,在困難時總會助你一臂之力。這天是土地公公生辰,每家每戶會酬謝這位爺爺的保佑。在雀仔園和沙梨頭的福德祠更有大型的賀誕儀式,上演神功戲、舉行賀誕宴會,場面相常熱鬧之餘,亦充滿濃濃的街坊情味。
土地公賀壽記
農曆二月初二“土地誕”,眾多善信分往各土地廟、福德祠及社公酬神賀誕,一片熱鬧;更有些民間組織的“土地會”、“花炮會”更備燒豬禮品,集體前往土地廟進香,酬神後分派燒肉、餅食及日用品給會員,並舉行聚餐聯歡。往昔在誕日,沙梨頭土地廟還會在廟前空地燃放“花炮”,更添氣氛。所謂“花炮”,實際是紙紮神廟,備有多座,分別賦予吉利名堂,如“丁財兩旺”、“如意吉祥”……把這些名堂逐個寫在小紅布條上,各繫鐵環或銅錢,分別藏在特製的炮竹內。燃放時,炮竹爆炸,把內藏的銅錢(鐵環)布條彈上高空。現場已有不少人在等候,一見布條落下,急擁上前,互相爭接,亂作一團,緊張刺激,氣氛熱烈,這就是“搶炮”。奪得紅布條的人按布上寫的名堂,到廟裡恭接那座同名紙紮神廟回家供奉;翌年同日,照樣紮作一座“花炮”送還廟中,這叫“還炮”。有的人家或花炮會以奉祀“花炮”一年頗為順景,事事如意,以為是“神恩庇佑”,當“還炮”後又想奪回,又有些人也想得到,於是就出現互相搶奪“花炮”的場面。這種習俗,多年前已消失了。其實願望的實現,不是靠搶可得,而是要靠主觀努力和客觀清況配合。“土地誕”賀誕習俗儀式,除進香外,還有演戲、聚餐,近多年來更增加了敬老聚餐及茶敘,除去迷信成份,透過誕日活動,團結坊眾,提供豐富的文娛康樂節目,發揚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起着移風易俗的作用,別具情調。
土地誕搶花炮述舊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