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22/05/06
青洲馬路與筷子基之間的水域,多年前經已填成陸地,原來在青洲馬路靠海一側的石仔堆木屋區也隨之湮沒,建設高樓大廈,開闢街道,面貌全新,只是在和樂大馬路和收容所巷間一條橫街,被命名“石仔堆巷”,留下印記。手頭保存一幀四十年前拍攝石仔堆木屋區的舊照,今天才可窺石仔堆木屋區原貌。記得當時前往青洲採訪新聞,途經白朗古將軍馬路與青洲馬路交界附近空地,遠遠望見石仔堆木屋,高低參差,倒映在水面上,仿如“水鄉”,別具特色,於是舉機拍照。據説六七十年前[1930-1940年代],自來水公司成立初期,原擬在這裡興建一座小型儲水塘,因技術不足,未能解決防漏問題,只好將計劃擱置,由於海邊堆放碎石建築材料,時人呼之為“石仔堆”,以致其名不脛而走,成了地名。其後,貧苦人家陸續到來,沿海邊以木板鋅鐵建屋居住,有百數十間,由近白朗古將軍馬路延伸至青洲收容所,成了本澳著名木屋區之一。區內木屋密密麻麻,由馬路邊擴至海上,雜亂無章,巷道狹窄曲折,縱橫交錯,仿如迷宮,衛生情況惡劣,近岸滿地垃圾,老鼠亂竄。在酷熱天時,受猛烈陽光曝曬,室內熱氣難消,仿如焗爐;嚴寒冬季,屋內外氣溫相若,有如冰窖。居民平時害怕火警,燬屋傷人;颱風吹襲時,又擔心居所倒塌。這種種情況,才是“水鄉”的真實寫照。由於社會建設發展,石仔堆木屋清拆,連地貌也改變了,成了今天的新區,“石仔堆”空餘名。
“石仔堆”空餘街名
光緒七年(1881年1月30日─1882年2月17日)3月18日,澳門政府收購南灣街27號塞爾卡爾宮為總督府,因塞爾卡爾子爵夫人把塞爾卡爾宮抵押給渣打銀行,而由區法院法官拍賣給能支付其作價金額五分之四的人,即25068. 66元,最後由澳門政府拍得。澳門政府遂將此地正式作為總督府。塞爾卡爾子爵夫人指的是梅洛的妻子,小梅洛僅有男爵銜而無子爵銜。塞爾卡爾子爵逝世前曾將南灣別墅和聖珊澤宮作為遺產劃分給其妻子。關於南灣別墅和聖珊澤宮的產權糾紛,是當時澳門民事訴訟中一件很複雜的案件,詳情可參閱Isabel Nunes, Santa Sancha, pp. 12—14. Manuel Teixeira, Toponímia de Macau, Vol. 1, p. 72.
澳門政府收購南灣街27號塞爾卡爾宮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