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中州南尽,外濒大海,汹涌万状。其中辟径一隅,望之蔚然深秀者,望厦村也。澳地百货充牣,商贾云集,独此桑蔴鸡犬,有古桃源风。村故有普济禅院,为闽之三山温陵世居澳地者,合力公建香火以奉祀神明。廊径幽邃,殿宇宏深。入其境者,翛然靡𡏖之外,而与沕穆者属,其始建及重修,向无碑志,年月莫攷。岁久风雨蠹蚀,虑无以妥神灵而肃观瞻也,因醵资鸠工增高而鼎新之。殿前捍以石栏,其由水坑门入院之路,尽平以石。瑰伟壮丽,金碧交辉,如神仙之排云出,而金银台为之涌现也。经始于嘉庆内子之冬,越戊寅九秋落成。盖赀费钜万,地益杰而神益灵矣。……”
试读此碑,可知当时澳门与望厦村之情形,及普济禅院之重修经过。赵允菁文 笔优美,实为昔日望厦村中之突出人材也。
经过嘉庆戊寅年之一次重修后,普济禅院之面貌,已极堂皇璀丽矣。惟是内部左右偏殿,尚未有西厅各堂,东厅亦只数槛而已。以故佛堂僧舍,仍感过少,未符禅院之称。且逮及咸丰年间,经历四十余年之暴雨狂风,薝牙殿角,亦渐露飘摇。当年住持僧畅澜,迺发愿募捐,藉谋重新扩建。复得留澳富绅王、沈、蔡、赵诸氏,踊跃捐输。遂于咸丰八年戊午(一八五八)大事重修。添建西厅各堂和地藏殿。东偏亦拓筑园亭廊榭,僧舍客堂,并添置坛色庐具,备极美奂美仑。更得权澳门海防同知马增颐撰志,及翰林院编修曾望颜书碑,墨宝书香,至今犹勒寺中。
碑志云:“前山之前,南溟之南,沐日浴月,万象包涵,枕山带海,翠拥云龛,询览胜者所必幽探,而采风问俗者尤宜停骖者也。余于丁巳冬,权篆斯士,巡阅澳门,道出望厦,见夫桑柘人家,熙熙皞皞,如登春台,而林木参差中,有殿宇巍峨者,父老为余言曰:此普济禅院也。因诣院拈香,见薝廊坍塌,飓风飘飖,各殿亦蠧蚀难支,披读赵君允菁孝廉碑记,知于嘉庆丙子重修,迄今四十有八年矣。倾圯颓垣,非所以妥神灵而昭象教也。公余之暇,与都人士商擢鼎,所愧鹤糈微薄,不足以润江河。因诸子踊跃,乐善醵金万余。庀材鸠工,于院之西偏,添建地藏殿一座,傍祀十王。于院之东偏,拓三弓地,开数椽轩,颜曰绿云,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碧绕几席,罄播诸天,跌坐移时,条然有尘外想。其余各殿悉仍旧规,而簷材黝垩,几于权舆,以咸丰丁巳仲冬经始,越戊午涂月落成。金碧炫耀,大观在上焉。……”
此次重修扩建后,遂成今日之巨观。普济禅院之建树,除大汕和尚以外,以畅澜和尚为最力矣。
自从咸丰戊午年,畅澜和尚得到澳中闽籍人士之捐助,经过一次大肆修缮后, 普济禅院为之顿然改观。建筑宏伟,深具东方之特色;铺陈幽雅,倍觉佛地之庄严。不料甫经数年。竟于同治五年丙寅(一八六六年)孟兰建醮、竹棚失火、延及大雄宝殿,木栏檐栋,先被灾殃,更破坏丹墀外之栏砌石狮等,头门甬道,都半遭波累,大殿幸获无恙耳。劫后瓦砾,收拾须时,重整佛门,乐施有待。幸得村民澳贾及闽籍人士,又再捐输,遂于同治七年戊辰(一八六八年),再次重修,始得恢复当年之面貌,堂皇如旧,而迄于今耳。嗣后前车可鉴,建醮不复架棚矣。
溯畅澜和尚以后,将近百年来,寺中建设之最得力者,当推现任住持慧因法师矣。为保存史迹起见,于一九四四年募筑中美签约处之一百周年碑亭。更增建藏经 楼山光厅等,以存贮佛像经卷及珍贵文物。复披荆斩棘,开辟后山花园。园中有名之连理树得到维护而长绿交柯。凿池筑室,复兴山门,不遗余力。而普济禅院遂成为澳中名胜焉。
普济禅院,本来处在望厦村中,当年之乡村街巷,原甚狭窄;寺前对面,筑有照壁一幅,绘淆众云拱日。此等仪式,盖昔日之庙堂衙署,例如是者。自从葡人入望厦村后,开辟美副将大马路时,绕将此墙拆去。至于寺后之蚧冈,亦属庙地,迨当局填筑黑沙环海坦时,掘坭塞海,遂将寺之后山西北区,掘去将半,现在卑利喇街近黑沙环之一段路地,及兵营地区,皆为原日之蚧冈也。
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19/01/15
留言
留言( 0 人参与, 0 条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实故事,共同填补历史空白!(1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