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望廈荒地水塘,居民在塘邊洗滌用具。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16
往昔望廈荒地水塘,居民在塘邊洗滌用具。
更新日期:2019/11/16
“我的父親在1920年代從內地來到澳門,當時只有14歲,來澳後從事神香行業。他白天跟師傅學習製作神香,晚上下班後去拉人力車。我們家有共九兄弟姊妹,所以父親工作特別勤奮。後來,他向朋友借了一些錢,自立門戶,開設了‘祥香莊’。”
生於斯服務於斯
“我對7歲以前發生的事印象十分模糊,我的記憶或許該從7歲開始。那一年,我失去了慈愛的媽媽,5年後,我又失去了爸爸,12歲便成為孤兒。我的爸爸生前常對我說:‘都可以嘗試去做,就是不能偷、盜、詐、騙、欺凌他人,做事要對得起天地良心!’記這句話,爸爸去世後,我顛沛流離,靠拾荒為生,之後做過很多工作。”
少失怙恃奮發一生
“在澳門還沒有的士和三輪車時,許多人會搭乘由‘單車仔’騎乘的單車。‘單車仔’是指以駕駛自行車載人的苦力,當年在三輪車還沒有出現的時候紅極一時,我也是‘單車仔’的一員。我記得每次運一位客人,不論路途遠近,都是兩毛錢,最多的時候每天大概有10多位客人,這樣每天就大概有幾塊錢的收入。”
尋找終身事業
“抗戰時期,澳門街道到處都是飢餓至死的屍體。相比之下,茶樓有一包包大米可以由地面一直堆放至天花板,我們在茶樓工作,最少可以得到溫飽,已經感到自己十分幸福。我們家沒錢買衣服,於是就在茶樓裏用上那些棄置的麵粉袋,將它們剪剪縫縫,給自己做件不一樣的衣裳。
獻身茶樓業六十載
“看管新橋球場是一件很艱難的任務,因為在球場上有各種各樣的人,甚至有一些吸食毒品的道友。每當球場上有人打架或是鬧事,我都會第一時間到場了解情況。通常是不會有人動手傷我的,他們會自行到球場外圍解決問題。這就是說,街坊都十分尊重我,因而我認為自己那麼多年服務街坊是值得的,並沒有白費苦心。”
新橋坊會大內總管
時間: | 民國時期(1911-1949年) |
1925年-1941年 | |
地點: | 澳門半島--花地瑪堂區 |
望廈 | |
關鍵字: | 池塘 |
群眾 |
攝影: | 若瑟‧利維士‧嘉德禮(Catela, José Neves) |
資料來源: | 若瑟・利維士・嘉德禮:《永不回來的風景 : 澳門昔日生活照片》,澳門藝術博物館,2001,第52頁。ISBN 99937-29-26-4 |
藏品所有人: | 澳門基金會 |
儲存地點: | 澳門藝術博物館 |
數位作品提供者: | 澳門基金會 |
權限範圍: | 如需使用有關資料,需徵得有關版權實體的同意。 |
語種: | 中文 |
英文 | |
葡文 | |
資料類型: | 照片 |
黑白 | |
電子資料格式: | TIF, 4202x2968, 35.69MB |
登錄號碼: | p0000027 |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