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官员、学者、科学家。字子先。上海县徐家汇(今属上海市辖区)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崇祯五年(1632)升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要。崇祯六年,兼文渊阁大学士。 

16世纪中,欧洲的天文学、数学、地理学、医学、物理学、哲学等相继传入中国。徐光启、李之藻等一批学者通过利玛窦等传教士接触到西方科学知识,向往并潜心研习西学,翻译介绍西书,成为近代西学东渐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奠基人。徐光启早年在韶州教书时,曾结识耶稣会传教士意大利人郭居静(Lázaro Catâneo,1594-1640),初次接触到西方文化。其后得知利玛窦在南京传教,1600年春专程赴南京拜访。1603年再次去南京时,利玛窦已在北京。罗儒望神父(Joannes de Rocha,1566-1623)向他讲论教理,遂领洗皈依天主教。徐光启43岁中进士。 

利玛窦、庞迪我(Diego Pantoja,1571-1618)正在北京传教,他常从利玛窦问学,研习格物及几何学。徐光启坚持研究西学30年,涉及范围广泛,以天文学、数学、农学最为突出。他十分重视数学的智育功能,认为数学是“不用为用,众用所基”,即诸学科基础的基础,大力倡导。 

万历三十四年(1606)由利玛窦口授、徐光启笔录,翻译《几何原本》,到次年5月译成6卷。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盛赞为“字字精金美玉,为千古不朽之作”。徐光启还精于火器,仿西法制造大炮,抵抗清军。他编撰《农政全书》60卷,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广类、种植、收养、制造、荒政等12章,除对前人的农书和有关农业文献进行系统的摘编外,还有他自己在农业和水利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西书的译述。晚年主编《崇祯历书》137卷,崇祯六年十月三十一日最后向皇帝上疏报告此书成书情况时,距他逝世仅有八天。近代学者王重民辑有《徐光启集》。

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