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22/05/06
國際酒店於1941年開幕,當年曾經是澳門最高的酒店,原酒店於1996年結業,被收購後於2023年8月18日重開。這個矗立在新馬路末端的地標式建築,在空置20多年後重現光芒,引起市民的廣泛討論,然而,坊間有關國際酒店的資料眾說紛紜,本文擬一一拆解。
國際酒店的研究故事
光緒十六年(1890年1月21日─1891年2月8日)7月1日,澳門好景酒店(後稱峰景酒店)正式開業。該酒店位於主教山前的海灣,面臨大海,是一座擁有20間客房的古樸典雅的美麗建築物。好景酒店原為李美雕家族的宅邸,約於1870年建成,後被居住在澳門的英國船長威廉·克拉克(William Edward Clarke)上尉收購,並改造為酒店。克拉克船長又任命貝爾南迪諾·李美雕(Maria Bernardino dos Remédios)為酒店經理。據克拉克船長的賬本,酒店月盈利為2300港元,但一般為1500港元、1700港元及1260港元,每月支出為1316港元。當時澳門只有幾家華人開的客棧和一家西式酒店——興記酒店。酒店開業伊始,《倫敦畫報》著名記者薩瓦傑·蘭德(Henry Savage Landor)即下榻該店。當年香港的報紙亦刊登廣告稱“好景酒店在遠東是無與倫比的”。貝爾南迪諾·李美雕為馬西米雅努·李美雕第十子。1869年7月22日生,1948年12月26日逝世。Jorge Forgaz, Familias Macaenses, Vol.3, p.44. 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262頁;Manuel Teixeira, Toponímia de Macau, Vol.1, p.310; Luís Andrade de Sá, Hotel Bela Vista, pp.20—24.
澳門好景酒店正式開業
在澳門的建築設計中,折衷風格透過一些葡國(包括土生葡人)及英國的設計師在19世紀下半葉帶來,形成了一股設計潮流。相較於古典復興(新古典),澳門出現的折衷風格雖然仍然可以見到古典柱式或羅馬圓拱等古典建築元素,但整體設計在比例上、構圖語言上,都較古典復興隨意,而且會混入源自西方不同時期或不同文化(甚至源自東方)的設計元素。1918年開闢完成的新馬路,由於當時的社會情況,折衷風格被大量地運用在房屋的設計上,當然也被投資者使用在酒店建築。
從三幢酒店大樓看新馬路的折衷設計美學
民國十年(1921年1月1日─1921年12月31日),港澳富商陳賡虞從高可寧的“十友堂有限公司”名下購入內港幾幢相連的葡式樓宇,並動工建成當時澳門內港最大最豪華的酒店,取名為五洋大酒店。五洋大酒店是一幢四層半高的南歐式大廈,紅色金字瓦頂,米黃色牆身,每一層都設有外置的跑馬回廊,墨綠色的西洋鐵花欄杆。站在回廊可眺望灣仔及內港風景。五洋大酒店於1923年落成,時任國民政府廣東省省長、陳賡虞的胞弟陳席儒專程來澳主持開張慶典,澳督羅德禮亦出席了儀式。據稱,陳賡虞與廣東督軍莫榮新是莫逆之交,莫榮新好賭,但嫌澳門沒有好酒店,陳賡虞興建五洋大酒店即緣由於此。金豐居士:《五洋大酒店,咬牙切齒設局報復》,載《新報》2008年2月14日。
港澳富商陳賡虞購入葡式樓宇建酒店
民國四年(1915年1月1日─1915年12月31日)本年,新澳門酒店正式開業。澳門酒店東主陳芳去世後,其產權為陳芳長子陳賡虞接手。陳賡虞接手澳門酒店後,將酒店進行了全面的改造和裝修,並增加了許多新的設施,比如桌球房等。新酒店開張,正式易名為“新澳門酒店”。當時的房價標準為每天5~8墨西哥元。Manuel Teixeira, Toponímia de Macau, Vol.Ⅰ, p. 75;文德泉原文是由華商Kuan Loc Chan收購,余疑此處之華商Kuan Loc Chan是名字在前,姓在後,即為Chan Kuan Loc,如是則可能為陳賡虞譯音(此處尚可討論)。按:文德泉書將“新澳門酒店開業”的時間置於1923年,據1915年澳門電話表,新澳門酒店即在其中。故知,新澳門酒店開業時間最晚不會遲於1915年。
新澳門酒店開業
在澳門酒店中,新馬路新中央酒店大廈逾七十多年歷史,其規模曾是澳門首屈一指的大酒店,也是數十年前全澳最高的酒店,與同街的國際酒店互相對峙。 新中央酒店原名“總統酒店”,一九二八年七月廿二日開幕,一九三二年十一月改名“中央酒店”,十多年前又易名“新中央酒店”,地下除大堂外,右側為錶行,左側及二樓為酒樓菜館,其餘各層為客房。該酒店大廈原來只有六層高,在當年來説已是澳門最高的大廈,由於業務需要及與鄰近酒店競爭生意,數年後擴建,增至九層,至一九四二年又續加至十一層,成為澳門最高酒店。在開幕時,因裝置全澳首座現代化升降機,居民好奇,前往嘗試乘搭,大排長龍,一時傳為佳話。一九三七年間,澳門富商高可寧、傅德蔭組成“泰興娛樂總公司”,在新馬路中央酒店、福隆新街今高陞酒家、高華酒店現址及十月初五街今中國國貨公司現址開設賭場,經營番攤、骰寶等博彩玩意。當年,中央酒店除住房部外,就是“泰興”在二、七樓開設的“濠興仕女娛樂場”,設施多樣化,有賭場、舞廳、遊樂場、台球室等,宣稱為“高尚娛樂”的“消遣勝地”;此外,地下、六樓及天台,分別開設西餐廳、酒樓及茶室。記得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一些畫家入住中央酒店,也會在住房那層樓舉行畫展,將作品懸掛在走廊牆壁上展覽,吸引不少愛好者前往參觀訂購。
中央酒店二次加建
民國二十年 (1931年1月1日-1931年12月31日)6月11日,由於好景酒店經營不當,已無法同新興的同行對手競爭,更無法與周圍那些吸引客人的各種娛樂場所抗衡。澳門政府遂將好景酒店賣給華商容潘 (Leong Pat),價格為5. 5萬港元。容潘接手後,酒店經營狀況並未獲改觀,兩年後被迫關閉。Manuel Teixeira, Toponímia de Macau, Vol.Ⅰ, p. 314, Luís Andrade de Sá, Hotel Bela Vista, p. 39. 此書稱賣給容潘的時間是1932年。
澳門政府將好景酒店賣給華商容潘
民國二十一年 (1932年1月1日-1932年12月31日)11月,賭商傅老榕、高可寧將總統酒店收購,易名為“中央酒店”。並以此作其博彩專營公司“泰興公司”的賭業旗艦。1941年,“國際酒店”建成後,傅老榕感到“中央酒店”比別人矮一頭,不夠氣勢,遂於1942 年在原有的6層酒店上加建5層,一定要成為當時澳門最高的酒店。為了加建工程順利安全,傅老榕聘請美國學成歸來的工程師周滋汛仔細勘察計算,包括原酒店基礎、支柱、受力牆等,然後向澳門工務局提出加建5層之方案。最初未獲工務局批准,周滋汛遂拿出美國權威機構證明,以證明自己的方案安全可行,後獲批准。於是,“中央酒店”遂由原來的6層增加為11層,成為當時澳門最高的摩天大樓,又易名為“新中央酒店”,酒店總建築費用大約50萬美元,共 11 層,高196英尺,長96英尺,寬96英尺,總計78間客房分佈於一、二、三層樓,每層28間,全部可容納150人;四樓為餐廳;五樓為茶室和平台式花園;六樓為440座電影放映室,主要播放中國片;七樓為露天音樂台。酒店裝修異常豪華,窗戶、正門和框架均用優質的柚木製成,電力設施相當完備,通風、加熱和冷凍等電器設備一應俱全,均從澳門電燈公司 (MELCO)購得。酒店的電梯也由澳門電燈公司負責安裝,運行速度每分鐘60米,並為直上五樓的食客 配備一部專用電梯。金豐居士:《中央酒店占地利,抗戰大發國難財》,載《新報》2007年9月20日;飛歷奇:《澳門電影歷史:有聲影片時期 (1930—1931)》,載《文化雜誌》第23期1995年;施白蒂:《澳門編年史:20世紀 (1900—1949)》,第222頁。
總統酒店易名為“中央酒店”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