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闸沙在濠镜北隅,地素贫瘠,家于是者,皆瓮镛绳枢,荜门圭窬,以言饔餐,恒患不给。烟户数百,弦诵不闻。其弟子无论长幼,往往嬉戏路中,罔知礼教,甚而好为蛮触蜗争,斗殴成风,恬不为怪。有心世道者过而见之,辄兴浩叹。庚申夏,莲峰庙当年值事……等,以此间为澳前往来孔道,华洋杂处,教育缺乏,易流于恶。彼亦轩辕黄帝之子孙也,奚忍见其椎鲁无能,恝置而不一为之谋,中心恻然,因慨拨庙尝,倡建义学。议成,属余襄其事。余曰,教育为立国根本,公等既具热肠兴学,区区奔走,敢不效劳……为记该校缘起,俾参观者略知梗概,并望后任值理诸子,念前人缔造艰难,继志续办,维持不弊,永立不朽之基,则善人获报,福有攸归。固仆之昕夕盼祷者矣。”
义祀坛,在莲峰庙外,武帝殿之左侧,初本设在庙内后园处。自从慈护宫改建为莲峰庙后,辟苑筑亭,乃将原日所祀之神位,埋藏在一土墩内,题名“莲峰古迹”,盖是处亦为当年天妃庙之原址,筑此以留纪念也。并于光绪二年,另建义祀坛于庙外。坛内所供者,皆为四处送来之无主孤魂神主牌,义务代为奉祀,是亦积修阴隲者。
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19/01/15
留言
留言( 0 人参与, 0 条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实故事,共同填补历史空白!(1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