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閘沙在濠鏡北隅,地素貧瘠,家於是者,皆甕鏞繩樞,蓽門圭窬,以言饔餐,恆患不給。煙戶數百,弦誦不聞。其弟子無論長幼,往往嬉戲路中,罔知禮教,甚而好為蠻觸蝸爭,鬥毆成風,恬不為怪。有心世道者過而見之,輒興浩嘆。庚申夏,蓮峰廟當年值事……等,以此間為澳前往來孔道,華洋雜處,教育缺乏,易流於惡。彼亦軒轅黃帝之子孫也,奚忍見其椎魯無能,恝置而不一為之謀,中心惻然,因慨撥廟嘗,倡建義學。議成,屬餘襄其事。余曰,教育為立國根本,公等既具熱腸興學,區區奔走,敢不效勞……為記該校緣起,俾參觀者略知梗概,並望後任值理諸子,念前人締造艱難,繼志續辦,維持不弊,永立不朽之基,則善人獲報,福有攸歸。固僕之昕夕盼禱者矣。”
義祀壇,在蓮峰廟外,武帝殿之左側,初本設在廟內後園處。自從慈護宮改建為蓮峰廟後,闢苑築亭,乃將原日所祀之神位,埋藏在一土墩內,題名“蓮峰古蹟”,蓋是處亦為當年天妃廟之原址,築此以留紀念也。並於光緒二年,另建義祀壇於廟外。壇內所供者,皆為四處送來之無主孤魂神主牌,義務代為奉祀,是亦積修陰隲者。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