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后步其韵者,只得康健生一人,其诗云:“岛屿潫洄庙观鲜,门凭林麓拱漪涟,盘空磴石开莲地,浴日东洋接海天。风度远航归镜水,鹤栖高树绝虚烟。我来西壁无诗句,净业同参向社禅。”
摩崖中之七言律诗,除此二首外,尚有道光八年戊子望厦名儒赵同义所题之一首云:“地尽东南水一湾,嵌空奇石辟禅关。虎门雪送千帆白,鸡颈轮升万壑殷。回迳人拖单齿展,摩崖注勒有名山。此来不觉春归早,笑指梅花试一攀。”及至民国十二年癸亥,新会名士朱寿年小晋,亦尝题七言一律云:“胜境重来作浪游,依依林木几春秋。尚余浩气成虚壁,且放狂歌答乱流。天地不仁供屡叹,江山如此合迟留。登临无限苍茫感,聊写余情寄石头。”以上都是好诗也。
妈阁半山中,摩崖峭壁上,有诗二首,注字数行,试读其款识,细查其年代,原来是清朝道光间,中美签订望厦条约时,清廷官吏,于事后来游妈祖阁,留题以作纪念者。该项字迹,颇足供研究澳门历史之参证。
其中有诗一首,迺方伯潘仕成所题者。诗云:“欹石如伏虎,奔涛有怒龙。偶携一尊酒,来听数声钟。”寥寥廿字,写尽案牍偷闲,清游妈阁景致。其自注识:“甲辰仲夏,随侍宫保耆介春制军于役澳门。偶偕黄石琴方伯,暨诸君子,同游妈阁,题此。贲隅潘仕成。”
案潘仕成,字德畲,广东番禺人,以洋商办盐务起家,为广州首富。赏布政使衔。创立海山仙馆于羊石,广招文人墨客,常作画图诗酒之会。刊有海山仙馆丛书,及海山仙馆法帖等。后卒因税务事被查没。
攷中美望厦条约,是于清朝道光二十四年甲辰五月十八日(即一八四四年七月三日)在望厦村普济禅院(即澳门观音堂)之小花园内,由美国政府特派外交全权大使寇兴(顾盛)(C.Cushing)与清廷派遣之两广总督耆英共同签订者(详见前章不赘)。当时耆英曾带同赵长龄侍御,铜竹樵司马等,及潘仕成、黄恩彤,充当参赞,来到澳门订约。及至公干完毕后,迺偕游妈祖阁,所以潘仕成题有“随侍宫保耆介春制军于役澳门”之句。耆介春制军,即两广总督耆英,于役,即指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事也。
清朝道光二十四年五月,与潘仕成同游妈阁,刻石留诗者,尚有黄恩彤布政使。其题句云:“苍山峨峨,碧海回波,仗我佛力,除一切魔。”并自识称:“道光甲辰五月,偕潘德畬方伯仕成,赵怡山侍御长龄,铜竹樵司马儒,来游妈阁,书此以志。宁阳黄恩彤”。
案黄恩彤,字石琴,宁阳人。清朝道光初年进士。累官至广东布政使。于道光二十四年,当美国派遣特使来华,拟直接入京要胁道光皇帝,签订中美条约时,恩彤先来澳门,阻止美使北上,因是获功,赏赐花翎一枝。及耆英来澳签约时,恩彤亦再同来,充当参赞。公事完毕后,与潘仕成、赵怡山、铜竹樵等偕游妈阁,遂勒石留题。至二十五年擢升巡抚。于年十二月,旋以事革职。
攷当年来望厦主持签订中美条约之耆英,迺满清王族。别字介春。道光间,原为杭州将军。禁烟事起,英人寇江甯,耆英赴江苏议和,订五口通商,及割让香港之约。二十四年二月,授两广总督。五月来望厦,订中美互惠条约。又两月,赴黄埔,订中法修好和约。但因广州人民阻英军入城,反对和约,耆英不得已于二十七年十二月内召。曾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文宗即位,与穆彰阿同被褫职。及至英法军入天津,议和未成,耆英擅自离职回京。旋被赐自尽死。
妈祖阁摩崖上勒著耆英、黄恩彤、潘仕成、赵怡山、铜竹樵等于役澳门,时在道光甲辰仲夏。当是为签订望厦条约事也。
妈阁摩崖,巖奇树古,动客雅游,因而题壁勒字者固多;神山石窟,景幽情致,撩人逸兴,因而赋诗传韵者亦伙。如《香山诗略》之有何逢初海觉次张太守韵云:“海天撑峭壁,之折构巖亭。字勒山同寿,诗传石有灵,蛮烟千缕碧,春树十围青。极目当空际,波涛接杳冥。”
又李龙跃之娘妈阁步张道源韵云:“奇境何年辟,神仙窟宅灵。丛林敬槛碧,怪石插天青,帆影中流没,钟声下界听。归途暂回首,云海夕冥冥。”
更有吴启苞之游阿妈阁观音亭诗,其描写摩崖景致,用句之奇妙,诚有出人意表者,其诗云:
“落木肃商飚,孤亭气象超。雾随高下鸟,帆逐去来潮,石立形啼笑,山浮影动摇。谁人书海觉,高挂碧岧峣。”
以上各诗,皆为有清一代之香山县中名士,对妈祖阁摩崖之题咏者。诚属字字珠玑,句句堪诵,惜未刻诸石耳。
但奈近世之好名者,不思事理之合规否。妄欲将姓名勒诸崖上,以为就可与名胜同垂千古,其不智敦甚!
当一九二二年时,妈祖阁傍之海镜石,海镜二字,固为游客最注者,突然于该石侧面,被人刻上“昌明孔教”四字,及一大堆名字。当时妈阁庙值理会,以为佛孔异教,何故明目相侵,况物有业权,岂容妄举。因此请其勿尔,奈何执物不依。遂回诉诸当地法庭,涉讼经年,庙卒得直,始将石上各字凿去。现在海镜石侧面,尚隐约可见其字痕,是亦妈阁摩崖文字中之一段旧事也。
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19/01/15
留言
留言( 0 人参与, 0 条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实故事,共同填补历史空白!(1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