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际扶轮3450地区的倡议,香港、澳门、蒙古国的轮社11月6日同日同步举办“共融社会 根治小儿麻痺”慈善步行,筹集得的捐款全数捐献予国际扶轮的“根治小儿麻痺基金”。

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22/11/10
为响应国际扶轮3450地区的倡议,香港、澳门、蒙古国的轮社11月6日同日同步举办“共融社会 根治小儿麻痺”慈善步行,筹集得的捐款全数捐献予国际扶轮的“根治小儿麻痺基金”。
更新日期:2022/11/10
咸丰九年(1859年2月3日─1860年1月22日)10—11月,新桥泥水行工人又在鲁班先师庙正堂神殿侧建旁厅一间。先是,新桥泥水行公所初建时,仅有正堂神殿一座,工友集议会商尚无专地。至本年,由本行工友提议募捐,购置会馆旁地,增筑横厅,以为工友集议聚众之所。咸丰九年《泥水行公所碑记》,载王文达:《澳门掌故》,第243页。
鲁班先师庙正堂神殿建旁厅一间
同治元年(1862年1月30日─1863年2月17日)上架行会馆建成后,因其地段一事,故每年必须向澳门政府交纳“地租银20元”,各工友“厌其浩繁”。遂“用金□百元”,在芦石塘地方向澳门政府购地一段重建上架行会馆。《同治元年与夷人受地碑志》,载谭世宝:《金石铭刻的澳门史:明清澳门庙宇碑刻钟铭集录研究》,第314—315页。
上架行会工友购地一段重建上架行会馆
民国十五年(1926年1月1日─1926年12月31日)本年,冯作霖出任第十四届澳门中华总商会总理,许祥出任副理。其余值理7人,为郑子坚、林煜南、虞舜琴、崔诺枝、曾焯周、黄叔平、钟寿石。又何宝岩出任镜湖医院首总理。《澳门中华总商会成立七十周年纪念特刊》之《历届值理、理事、监事、会董名表(1913─1984)》;《澳门镜湖医院慈善会会史》第248页。
冯作霖出任第十四届澳门中华总商会总理
因同治十三年(1874)的风灾,澳门新桥泥水行会馆后座坍塌,其祖庙更成一片瓦砾。至光绪元年(1875年2月6日─1876年1月25日),会馆值理合众决议,捐资重建。赖众会友,乐助慨捐,当年即将会馆后座重新建造完毕。光绪元年《泥水行会馆修整后楼碑记》,转引自王文达:《澳门掌故》,第243—244页。
澳门新桥泥水行会馆后座坍塌,捐资重建
光绪二年(1876年1月26日─1877年2月12日)1月23日,澳门政府第一个“公职人员协会”成立,一年来吸收会员787名。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9世纪》,第203页。
澳门政府第一个“公职人员协会”成立
工羡行会馆在新桥石街,古式平房,傍开两座,门额刻有工羡行会馆五字。盖工羡行即造船工会也。故会馆现在附设有工羡造船工人子弟学校。攷澳门之造船业,在明末清初,递至咸同年间,均极兴盛,年中建就之渔船帆船等,售诸海外者为数不少。按《东华录》康熙五十五年所颁之上谕有云:“朕南巡过苏州时,见船厂问及,咸云每年造船出海贸易者,回来者不过十之五六,其余悉卖在海外,赍银以归。且有人条奏,海船龙骨,必用铁梨芳木,此种不产于外国,惟广东有之,故商人射利……”苏州尚且如是,澳门何独不然。所以当时之沙梨头及新桥近海一带,杉𣛜船厂林立,其间容纳造船工人,为数甚众也。造船工友既众,迺于咸丰四年创立工羡行会馆,择地新桥,取其就近耳。造船工友亦以崇奉鲁班为祖师者,故会馆之大堂,设立鲁班师傅神殿,四时奉祀,称鲁班先师庙焉。会馆之门联云:“为百艺规矩准绳,学从东鲁;享千秋馨俎豆,化及西夷。”兹将“工羡行新建会馆立石碑志”录后:“咸丰四年岁次甲寅季秋谷旦立。夫技艺虽微,亦资身之策;百工之众,必居肆可成。我工羡一行,于咸丰四年,在澳外新桥街,建立鲁班祖师庙,奉祀亦便,议立章程等项。兹我行众友,踊跃签题,刻石立碑,以示不朽。大座坐巽向乾,兼已亥正针之原。值事等同泐石。”古之各行会馆,例必供奉其本行之祖师者,所以示不忘本也。其会馆或称为祖师庙焉。工羡行会馆沿祀鲁班师傅。所有会务集议,皆聚于斯,庙内香油,行中经费,素赖工友维持。百余年来,历如是也。惟澳中造船业务,前时虽好,迨至民国初期,时逢世乱,百业凋零,遂亦不能免。船厂倒闭,工友失业,于是祖师香火无著,会馆亦破产。闻尝一度按断与人,拉卖易主。辗转廿年后,卒为美洲归侨黄章耀购得。黄氏夫妇,素具侠肠,知造船工友困难,慨将馆庙送回工羡行管理。工友感德之余,再集资将会馆重修,后更将址辟为工人子弟学校,于是子弟求学有所矣。兹将当时之“工羡行祖师庙重修碑记”录后,俾知梗概:“盖闻桑田沧海,世事多变;否极泰来,系乎天命。溯我旅澳工羡行会馆,亦祖师庙也。初创伊始,原为追本寻源,崇祀先师,集议博咨,振展行务,胥于斯,聿造于今,百有余载,承先启后,丕基永奠。不谓廿年前,世逢不景,本行更甚,破产殆尽,仍难支持,而具有百余年之馆庙,亦忍痛按押于路义士律师,诚我行有史以来,最惨之一页也。迨揭款难筹,卒由法院开投,中易数主,辗转为美洲归侨黄公章耀购得,于兹十余年矣。而黄翁素性侠义,其夫人林氏更具热肠,察知我行痛史,毅然将馆庙送归我行管业,足见黄公夫妇义薄云天,碧苍祐善,福有攸归。我行感受大德,无以为报,众议每年逢先师诞辰,敬送酒筵一席,用酬高义。及捐款办理善后,今经事藏,爰将缘由刻碑,永垂纪念。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吉旦。”
工羡行会馆
同治二年(1863年2月18日─1864年2月7日)三街会馆自道光十五年(1835)重修后已日渐废圮,澳门800余家商人店号遂“商议醵金数千有奇,爰集鸠工”,在其旧址重修三街会馆。由三街会馆值理总领其事。从馆内保存的买卖房屋契约看,重修之事应始于咸丰八年(1858)前,而告成于同治二年(1863)。这次重修将会馆有所扩充。重修竣工后,立有《重建阖澳公所碑记》,撰碑者为国史馆协修、前兵部主事黎翔。《重建阖澳公所碑记》,载谭世宝的《金石铭刻的澳门史:明清澳门庙宇碑刻钟铭集录研究》,第267—269页。
重修三街会馆
上架行会馆在芦石塘,即庇山耶街,迺一幢青砖古屋。碧瓦平楼,门楣石刻,雕有“上架行会馆”五字,两傍门联云:“引绳削墨成材地,蹈矩循规入妙门。”上架行会馆为澳门最先建立之工会会址。今之澳门上架木艺工会即设馆内。该会馆创建自清朝道光二十年间,即公元一八四零年。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咸丰五年时,曾惨遭回禄一次,几毁至栋折瓦零。犹幸翌年春季,工友又发起集资重修,迄咸丰八年工竣。当时之“上架行重修会馆碑记”云:“闻之:莫为于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傅。我行自道光二十年创造,迨咸丰五年十二月廿七日,不幸遭回禒之灾。犹幸藉赖天恩,及我行内鲁班先师洪福,厥后六年正月廿七日,众信行友欲重修会所,指日签题,灵据龙蟠,人皆雀跃。重解囊而乐布,白散谪仙之金;再集腋以成裘,冀助长沙之钱。因心种果,以福为田。财较旧日而更易捐输,人比从前而发达和唱。故集同人积聚,一举遂成,于本年七月吉日告竣,鸾驾崇升。从此鸟革翬飞,复永香烟于万载;竹苞松茂,长留壮举于中华,庶几可见前人创建之心,亦将以使后人春秋之祭耳。而神灵安妥,从此可以荐俎豆之举而两善皆备矣。其如是之谓也欤!是为引。大清咸丰八年岁次戊午某月某日吉立。”上架行,俗称三行,所谓三行者,即做木行,搭棚行,及打石行是也。但因澳中之打石行头窄,工友不多,所以加入油漆一行,统称为上架行也。又因上架行工友,皆崇奉鲁班为祖师者,所以会馆入门之大堂,辟为鲁班师傅殿。供有鲁班塑像,社坛香案,祭具俱全,如庙宇然。每年六月十三日鲁班师傅诞,行中工友例必休息一天,在会馆中铺张庆祝,絃歌酒讌,异常热闹。会馆初建时,本属税地兴筑者,每年例须缴租与葡人,各工友佥厌其烦,因此于同治元年时,另醵资与澳葡购地,此后遂免却交租纳钞之苦,而会馆亦以此至今无门牌及钞籍焉。会馆中刻有“上架行同治元年与夷人受地碑志”云:“夫有规矩,必成道然,而赫耀神灵。但方圆则定准,故此庙貌绵辉,适莲峰开市,与芦石成塘,甚如即景生情,况得本地风光者也。兹我上架行,原陆友祥为始,向未建创会馆,安可以祀先师,不过香火暂权岁月,竟然主宾敬诚奉祀。迨至道光二十年,刚逢己亥,该岁齐捐乐助,就在是春工成告竣,迨延三载,土奠酬恩。再缓数秋,顷刻忽遭回禄,前功尽废,惨见片瓦无存。后再经同人集议,兼且一画齐心,无分大小,无问重轻,总之以踊跃之心,务求于联络同志,将来又再四壁生辉,不觉就欢喜矣。一庙依然,虽是一律均安,到底未能尽善,迺于同治元年,有好义者谓其地段一事,递年每纳地租银二十元,俗云救番鬼也。一自连年继纳,故各厌其浩繁,当即爰集同人,一一商求善策,均谓自要置地,免致逐岁输租。是诚善事,偶藉神力广昭,不难签助,幸赖众口一词,当即与夷置妥,用金百元,彼此交易明白,正堪刊石建碑,以芳名垂久远,则善举自长存矣。按该碑出自工人手笔,只求达意,实录也。
上架行会馆
尊敬的“澳门记忆”会员,您好!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澳门记忆”文史网的支持与信任。为持续优化会员服务质量与保障会员权益,本网站将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实施新版的《服务条款》。敬请各位会员详阅修订后之条款,有关内容可于以下查阅:
您已详细阅读并同意接受该等《服务条款》修订内容。
若您对本次更新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感谢您一如既往的支持与信任,“澳门记忆”文史网将持续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会员服务。
“澳门记忆”文史网 敬启
发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AND”,为缩小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交集”;
“OR”, 为扩大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联集”;
“NOT”,为排除不相关的检索范围 ,“AND NOT”表示第二个搜索项,在检索范围将被排除。
已经有澳门记忆帐号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参与, 0 条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实故事,共同填补历史空白!(1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