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任監察御史、刑科給事中、光錄寺少卿等。1836年任順天府尹。1840年林則徐開展禁煙時,曾奏請封關禁海,斷絕一切中外貿易,受到林則徐駁斥;同年被調為福建布政使。1852年回澳門休假時,適值康公廟落成,應邀為該廟撰寫碑記。1856年轉任陝西巡撫。以堵截太平軍有功,1859年署四川總督。次年被奏劾,革職回籍。1862年重新起用。1866年任內閣侍讀學士。工書,善畫。1870年病故。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
歷任監察御史、刑科給事中、光錄寺少卿等。1836年任順天府尹。1840年林則徐開展禁煙時,曾奏請封關禁海,斷絕一切中外貿易,受到林則徐駁斥;同年被調為福建布政使。1852年回澳門休假時,適值康公廟落成,應邀為該廟撰寫碑記。1856年轉任陝西巡撫。以堵截太平軍有功,1859年署四川總督。次年被奏劾,革職回籍。1862年重新起用。1866年任內閣侍讀學士。工書,善畫。1870年病故。
更新日期:2019/01/15
中國畫藝術大師。原名正權,後改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大千居士,齋名大風堂。祖籍廣東番禺,生於四川內江。九歲從母習畫,1917年與二哥張善孖留學日本,在京都學染織。1919年回國拜曾熙、李瑞清學詩文書畫。1925年首次個人畫展在上海舉行。1933年參加巴黎印象主義博物館主辦的中國近代畫展,其作品《荷》被該館購藏。1936年應徐悲鴻邀,任南京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一年,《張大千畫集》首次由上海中華書局出版。1941年赴甘肅敦煌石窟,潛修臨畫,計276件,1944年出版《大風堂臨撫敦煌壁畫》二冊。1949年前在北京、上海、重慶、成都舉辦個展十餘次。1949年赴台北,後轉赴香港暫居,亦曾小住澳門。1950年留印度大吉嶺年餘,後遷港。1952年舉家移居阿根廷,名所居為“呢燕樓”。1953年首度訪美。1954年從阿根廷移居巴西聖保羅附近的摩詰。1956年首次遊歐洲,晤畢加索於法國尼斯。1958年,作品《秋海棠》被美國紐約“國際藝術學會”贈予金質獎章。1963年,在紐約展出六屏通景荷花,以14萬美元售予讀者文摘社,創當時國畫售價最高紀錄。1967年,將敦煌壁畫自摹本62件贈台北故宮博物院。1968年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授贈榮譽博士學位。1977年返台北籌建“摩耶精舍”,1978年定居於台北。從1950年以來在世界各地舉辦個展60餘次,出版有《張大千書畫集》等多種選集。1983年6月,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研究院、中國美術館聯合在北京舉辦“張大千畫展”,並於中國美術館舉辦座談會研討其藝術。著有《畫說》。代表畫作有《華山雲海圖卷》、《長江萬里圖》、《廬山圖》等。作品被首都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四川省博物館及國內外多處美術館、藝術館收藏。
張大千,1899-1983
書法、篆刻家。原名瑛,字叔重,別號有寒碧、騷霞、保泰、能齊、珏、律、紅庵、元津、可方、迦陵、厚亞等。廣東南海西樵人。其居室曰“春酒堂”、“煙滸”、“三不以堂”。世居廣州西關,曾、祖、父三代均為清代顯宦。作畫曾師事程竹韻,後專事書法篆刻。1923年移居香港,並與澳門藝術界人士相交。抗戰後回廣州,1952年又經澳門返回香港,頻密往來澳門、香港之間,積極參與澳門書畫藝術活動,影響甚廣。其篆刻嘗從葉退庵游,出入周秦、兩漢,尤以六朝文字入印,頗獲時譽。50歲前後,改弦學黃士陵,刀法為之一變,剛勁從容。晚年尤以善刻橄欖核、桃核印。其邊款流麗遒勁,豐神飄逸。平生孤高兀傲,好飲而狂放;不接件,不談潤例,亦不謀工作。1969年病逝於香港。有《羅叔重書畫集》、《篆刻心法》、《煙滸印稿》、《寒碧詞》等近十種著作問世。
羅叔重,1898-1969
畫家。名強(彊),號糖齋,晚年患目疾,號眇叟,書齋名“可叵居”、“意在斯樓”等。廣東番禺人。八歲從舅祖溫其球學畫,13歲從劉慶崧學篆刻。後獲睹黃士陵留在其表叔處的200多份印稿、墨蹟,故能邊學邊悟,領略“黟山派”遺風。18歲在日本藝術學校讀實用美術,苦待三年未能入讀工科基礎課程,於是返國潛心篆刻藝術。1921年前後到北平(今北京),曾為梅蘭芳作舞台佈景,並在琉璃廠掛牌訂潤刻印,後被聘為負責全國官印製作的印鑄局技師。香港淪陷後移居澳門,與蟄居此地的高劍父、楊善深等,出入竹林寺,1941年在米糙街的寶如茶樓曾辦個人書畫展。抗戰勝利後返回香港。50年代初在香港與陳湛銓合辦“經緯書院”,主講中國文學及藝術。又在聯合書院與香港大學校外課程講授篆刻,首開風氣,並曾足履澳門,為人刻石。1983年病逝於香港。他精擅書法篆刻,印風妥貼、自然,在嶺南、港、澳、台及日本等地頗負盛譽,使黃士陵一派在港扎下深根。
馮康侯,1901-1983
畫家。又名耀辰,字居端。廣東新會人,早年就讀於廣州廣府中學,課餘隨潘和學畫。1919年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畢業後回廣州,參加廣州國畫研究會和顒園俱樂部。後曾任汕頭法院、廣州法院書記官、推事和庭長。1931年被聘任為廣州市立美術專門學校校長。抗日戰爭時期,輾轉香港、澳門、湛江等地,在澳門多年,常與畫友同好雅敘。曾與李鳳廷在香港合設鳳研樓畫室。抗戰勝利後返廣州,舉辦個人畫展。1948年移居香港。曾任香港中國美術會主席和華僑書院藝術系主任。擅長國畫、書法、詩,亦精鑒賞。1961年在香港病逝。
李研山,1898-1961
廣東南海人。早年畢業於廣東省立工業專門學校。精美術及體育,初研漢畫,繼入春睡畫院師從高劍父。善畫佛,工真草。作品曾參加全國美展、中日聯展、芝加哥萬國博覽展。又擅武術。歷任廣東省立四中、廣州市立一中、執信女中、培英中學等校主任教員,嶺嶠師範高級圖工樂體班主任,廣東精武體育會常委兼國術部主任,亞東畫社社長。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避難香港、澳門。抗戰勝利後,因家產和書畫均毀於戰火而輟畫。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曾任南海縣政協委員。1974年1月11日在南海病逝。
傳日東,1902-1974
原名如海。原籍廣東南海,生於新加坡。幼年在南洋學粵劇,習藝小武。20歲便與劉劍秋、文覺非、羅劍非並稱“星洲四大天王”。後在香港各大名班演出。抗日戰爭初期,在澳門和名旦譚蘭卿拍檔演出多年。嗣回湛江、廣西等地演出馬師曾名劇《刁蠻公主戆駙馬》、《寶鼎明珠》、《鬥氣姑爺》等。抗日戰爭勝利後,在香港仙鳳鳴、雛鳳鳴等劇團演出,並改演丑生行當,詼諧風趣,能古能今,能忠能奸能開面,享有“全能丑生”之譽。60年代中期,加入香港無線電視台,成為“歡樂今宵”藝員。曾任香港八和會館會長,並獲英女王頒發MBE勳銜。1981年在香港病逝。
梁醒波,1909-1981
字澡亭,號又章、冕臣、康樂老人、拙盦、玉蓮園舊主人。廣東番禺水口營(今屬花縣)人。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中探花,授翰林院編修。畢業於日本東京法政大學堂。1912年受聘為德國漢堡大學漢文教授。1914年回國,任國民政府財政部秘書、江西省財政特派員等。曾應澳門名人李際唐之邀請,在澳門居住較長時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廣東省文史研究館副館長、廣東省政協常委。擅長書法、詩、畫。1963年8月28日病逝。主要著有《商衍鎏詩書畫集》、《清代科舉考試述錄》、《太平天國科舉考試紀略》等。
商衍鎏,1874-1963
畫家、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名崙,號爵廷。廣東番禺人。青少年曾肄業於廣東水陸師學堂及澳門嶺南學堂。後師從居廉學畫。1905年在澳門師從法國畫家加麥學習西洋畫。1906年起兩度赴日留學,結識孫中山,加入同盟會。歷任同盟會廣東支會會長,支那暗殺團副團長。辛亥革命後,先後創辦春睡畫院,南中美術院,授徒傳藝。後歷任廣東甲種工業學校校長,中山大學、南京中央大學教授,廣州市立藝專校長等。1938年廣州淪陷後輾轉到澳門,下榻普濟禪院妙香堂,繼續開辦春睡畫院,多次舉辦師生抗日畫展,為難童籌備經費。生平提倡藝術革命,以“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為號召,掀起“新國畫”運動,創立嶺南畫派,與高奇峰、陳樹人並稱嶺南三傑。擅花鳥蟲魚、山水、人物,又長詩、書。畫作曾在意大利、比利時等博覽會獲最高獎。1951年3月在澳門中央酒店舉辦平生最後一場個人畫展。不久後便因糖尿病,病逝鏡湖醫院,葬於新西洋墳場。著有《我的現代繪畫觀》、《劍父畫集》等。
高劍父,1879-1951
字協之,號顒庵,別署松齋、顒園、秋山。廣東番禺人。早年肄業於菊坡精舍,攻詞章之學。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入日本東京法政大學速成科。翌年加入同盟會。1911年參加黃花崗之役。廣東光復後,任軍政府樞密處處員。1913年後,歷任廣東省司法籌備處處長、廣東法政學校監督、廣東警察學校校長、廣東審判廳廳長、司法廳廳長、高等法院院長、大本營法制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長公署秘書長兼政務廳廳長、行政院政務處處長。1931年任廣州國民政府秘書長。旋任西南政務委員會政務委員兼秘書長。1948年受聘國民黨總統府國策顧問,次年赴澳門。1955年在澳門去世。詩詞、書法、篆刻、藏書俱負時譽。著有《讀嶺南人詩絕句》、《黃梅花屋詩稿》、《顒園詩話》、《竹長春館詩》等。
陳融,1876-1955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