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阁庙
据现存实证,妈阁庙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为澳门三大古刹之一,原名“天妃庙”,清嘉庆后称“妈祖阁”,俗称“妈阁庙”。妈阁庙供奉的妈祖娘娘是中国著名的海上保护神,妈祖信仰是澳门主要的民间信仰。
妈阁庙一直是澳门著名的庙宇,历史上有不少中国诗人和西方画家在这里留下珍贵的诗作和画作,成为澳门重要的文化遗产。

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19/11/18
妈阁庙
据现存实证,妈阁庙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为澳门三大古刹之一,原名“天妃庙”,清嘉庆后称“妈祖阁”,俗称“妈阁庙”。妈阁庙供奉的妈祖娘娘是中国著名的海上保护神,妈祖信仰是澳门主要的民间信仰。
妈阁庙一直是澳门著名的庙宇,历史上有不少中国诗人和西方画家在这里留下珍贵的诗作和画作,成为澳门重要的文化遗产。
更新日期:2019/11/18
妈祖阁(又称妈阁庙)是一座供奉天后的庙宇。同类型的庙宇,遍布南中国东南沿海各地。然而,澳门妈祖阁的出众之处,不仅在于景致的奇丽,香火的鼎盛,尤以其人文的荟萃,身世的不凡,而引人瞩目、蜚声四海。
澳门世界遗产:妈祖阁
崇祯二年(1629年1月24日─1630年2月11日)澳门华商怀、德二街坊众集资再次重修妈阁庙之神山第一亭。谭世宝:《澳门妈阁庙的历史考古研究新发现》,载《文化杂志》第29期,1996年。
澳门华商集资再次重修妈阁庙之神山第一亭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2月15日─1848年2月4日)5—6月,在澳闽潮商人于妈祖阁正觉禅林内立《香山濠镜澳妈祖阁温陵泉敬堂碑》,立碑人为温陵泉敬堂董事王绍云、陈源和、沈天奎等16 人,撰碑人为广东提刑按察使督粮道调任雷琼兵备道黄宗汉。碑文称:“天后庙者,相传明时,有一老妪自闽驾舟一夜至澳,化身于此。闽潮之人商于澳者,为之塐像立庙,并绘船形,勒石纪事。迄今闽之泉漳、粤之潮州飘海市舶,相与祷祈,报赛为会于此。”报导了天后庙创建原始。道光二十七年《香山濠镜澳妈祖阁温陵泉敬堂碑记》,转引自谭世宝:《金石铭刻的澳门史:明清澳门庙宇碑刻钟铭集录研究》,第68—70页。
闽潮商人于妈祖阁正觉禅林内立碑
同治八年(1869年2月11日─1870年1月30日)1—2月,温陵泉敬堂再次在妈祖阁正觉禅林内立碑以颂天后圣母之圣德神功,碑仍名《香山濠镜澳妈祖阁温陵泉敬堂碑记》,撰碑人为罗定直隶州知州壬子年广东同考试官及新安县知县黄光周。碑文称:“凡吾泉郡之贸易于澳者,前后共叨惠泽。彼此均沐恩波。今泉敬堂既置业之尝,为春秋祀典,统计共捐洋银2318元,非是以答神灵而酬圣德也。”同治七年《香山濠镜澳妈祖阁温陵泉敬堂碑记》,转引自谭世宝:《金石铭刻的澳门史:明清澳门庙宇碑刻钟铭集录研究》,第74—78页。奇怪的是郭永亮《澳门香港之早期关系》第16—18页及林子升《16—18世纪澳门与中国之关系》第29—30页均将此碑题为《妈祖阁𤍤兴堂碑记》,谭世宝先生已进行了批判,但未指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可思议的错误,是否另有《妈祖阁𤍤兴堂碑记》而使郭、林误录?如没有,这种错误的来源又在何处,平白无故捏造出一个“𤍤兴堂”?俟考。
温陵泉敬堂再次立碑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2月6日─1599年1月26日)4月15日,意大利人弗兰西斯科•卡莱蒂(Francesco Carletti)及其父安东尼奥•卡莱蒂(António Carletti)来到澳门。卡莱蒂父子是1596年3月25日离开墨西哥城,当年6月初抵达菲律宾,当时他们向西班牙总督表示要前往澳门时,遭到了对方的禁止。于是他们被迫于1597年5月从马尼拉乘船前往日本长崎,在长崎停留至本年3月3日离开,然后抵达澳门。同船来的还有几位葡萄牙人。16日,两父子即被逮捕,并被关押审讯3天。这是为了严格执行禁止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贸易的命令,因为他们曾在菲律宾逗留。后来,卡莱蒂父子缴纳了一笔保金后,始获释放,并规定他们遇到适当船期,须马上前往葡属印度。7月20日,安东尼奥•卡莱蒂因患重病逝世,埋葬在澳门主教座堂大祭台对面。弗兰西斯科•卡莱蒂在澳门逗留了一年多时间,并将他所见到的澳门及广州交易会记录在他的著作《周游世界评说》中: 澳门是一座小城,既无城墙,又无城堡,只有一些葡萄牙人的房屋。它名叫上帝圣名之城,尽管靠近中国,却由一个葡萄牙首领统管。该首领每年由果阿派遣,携带葡萄牙王室的护照及国王的指令,对在那里居住的葡萄牙人执法。澳门除了主教所在的大教堂外,还有圣方济各会、圣多明我会和圣奥斯定会的教堂与修院,但只有少数兄弟,这是因为滞留在澳门的少数葡萄牙人的每日支出全部要靠捐赠生活。此外还有耶稣会的修道士,他们拥有被称为学院(colégio)的教堂,那里居住着许多神父和兄弟,他们中的一些人潜入中国大陆,另一些被派遣至日本。我滞留日本时曾听说,视察员范礼安除了在澳门学院所用的钱外,每年还为维持天主教而消费8000~9000埃斯库多(escudo)。 广州交易会每年9月至10月出售送往印度的商品,4月至5月出售送往日本的商品。这些商品主要是生丝,每次航海可运送7万~8万雷阿尔(每雷阿尔相当于20盎司)。送往日本的有大量的各种织物和铅。此外,水银、铅丹的数量也同样很大,还有质量一般的麝香,另外,还有其他大量的物品,例如食料和各种陶制器皿。还往往运送黄金,黄金贸易可以获得70%~80%的利润,在发生战争时还更多。为满足我的愿望,当葡萄牙人去购买发往印度货物的广州(Canton)交易会(feira)或集市(mercato)的时间来临时,我把我的现金给了代表们。从澳门市民中选出四五人,任命他们以大家的名义去购货,以便货物价格不出现变化。代表们乘中国人的船被送往广州,携带着想花或可以动用的钱。一般是相当于250000至300000埃斯库多的雷阿尔或来自日本及印度的银锭。这些船名叫舲艇(lantea),舲艇是小船,类同日本的黑船(funee),以桨航行[但日本船大得多,类似我们的大帆船(galere),但更加舒适]。葡萄牙人不得离开这些船只。只有白天允许他们上岸行走,入广州城观看货物,商讨价格。定价称作“拍板”(dare la pancada)。之后,可以这一价格购买个人欲购的货物,但在商人代表订立合同前,任何人不得采购。入夜后,所有人返回龙头划船上进食休眠。一边购货一边根据葡人的需要将其以龙头划船或来自印度的大舶运至澳门。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弗兰西斯科•卡莱蒂在游记中也提到了澳门妈祖庙:“在一重大的节日中上供上述东西时,人们在庙宇附近会餐。我在阿妈港(Amacao)曾目睹此情形。于一旷野处,在他们敬拜的庙宇处,有巨石数块,上面镂刻鎏金大字,这一庙宇人称‘Ama’,故本岛称作Amacao岛,意即Ama庙宇之地。该节日落在三月新月的第一日,即他们的新年。作为最重要的节日,举国欢庆之。”弗兰西斯科•卡莱蒂的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完全可以证明妈祖庙建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之前。参阅Francesco Carletti, Ragionamenti del mio Viaggio intorino ao mondo(1594—1606), 加尔西亚:《澳门与菲律宾之历史关系》,载《澳门史新编》第2册,第543—544页。埃斯库多(Escudo),葡萄牙货币单位,与帕塔卡(pataca)同值。 Francesco Carletti, Ragionamenti del mio Viaggio intorino ao mondo(1594—1606), pp.181—182.Francesco Carletti, Ragionamenti del mio Viaggio intorino ao mondo(1594—1606), p.205. 转自金国平、吴志良:《过十字门》,第83页。
意大利人弗兰西斯科•卡莱蒂及其父安东尼奥•卡莱蒂来到澳门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2月1日─1566年1月20日)本年,戈伊斯使团文书若奥•埃斯科巴尔在澳门撰写《关于至高至强之塞巴斯蒂昂国王派往中国使节团的述评》一书,记录了1564年广东副总兵汤克宽曾派官员到澳门与葡萄牙人洽商一事,其中还记录了澳门妈阁庙:“事情至此,那位官员派人对唐•若奥(D. João)说,他将登岸到庙中与其会面,将事议妥。为不耽误时间,请他也照做。唐•若奥认为此议甚好,前往该地会面。它位于村落的端点,面对大海。”这座位于澳门“村落的端点、面对大海”的庙就是妈阁庙(Templo de A-Má)。妈阁庙始建于何时,目前尚无明确的文献证据,但这一条史料可以证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前澳门即有妈阁庙。而且,广东官府利用这一庙宇作为与葡人首领会晤的地点,亦可说明当时的妈阁庙即已具备“官庙”的性质。林旭登《葡属印度水路志》采用1587年以前的资料描写澳门内港景象称:从澳门启航,你们在东北方向可以看见一座山(对面山)上有一白色标记。东边还有两个山丘。在第二座山丘(凤凰山)与山之间的那个丘陵(青洲)完全秃裸。见到它后,你们要在位于水道中央的沙梨头的岩石及礁石之间穿行。该水道位于当地最后一批大宅附近。一到这些房子处,你们可以看到第三座山岗(妈阁山)。靠近该地岬角处称官庙(Verella dos Mandarins)。上述山丘几乎完全秃裸。此处水深5托。往大海方向,水半深。过了这个岬角,水面加深,可至5或6托半。按此方法航行,你们可以见到马骝洲对面隆起的陆地。林旭登所言之官庙亦应为妈阁庙。罗理路:《澳门寻根》附录文献之九若奥•德•埃斯科巴尔《评述》(澳门,1565年),第112页。此凤凰山当指白鸽巢山,即凤凰山南脉之余绪。1托等于现在的2. 2米。林旭登:《葡属印度水路志》第43章,第113页,转引自金国平、吴志良:《过十字门》,第79—80页。关于妈阁庙的创建时间,学术界争论甚大,也甚为激烈。大体来讲分四种观点:一是妈阁庙创建于景泰三年至天顺二年(1452—1458)之间,由闽商严启盛创建(徐晓望、陈衍德:《澳门妈祖文化研究》,第107—111页;石奕龙:《关于澳门妈祖信仰形成问题的辨识》,载《文化杂志》第49期,2003年)。二是妈阁庙创建于澳门开埠前,即弘治元年(1488)说,此说源于汪兆镛的《澳门杂诗》中《妈阁》一诗之后语:“案:妈阁庙楹额,刻弘仁殿三字,上款弘治元年,辛亥冬,余初到尚见,今已毁。”于是澳中传统学人名宦俱以弘治为妈阁庙的创建时间,即为创建500年之说(李鹏翥:《澳门古今》,第21—23页)。三是妈阁庙创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之前说,其主要依据:1. 德礼贤:《利玛窦全集》中记录利玛窦到澳门后(1582年)看到的。妈阁庙”;2. 戈伊斯使团评述一文中记录了(澳门)村落顶端,面对大海有一座庙(1564);3. 林旭登:《葡属印度水路志》1587年以前资料记录澳门半岛南端的岬角有一座官庙。据此可将妈阁庙有确凿文字的历史上限推至1564年之前(金国平、吴志良:《澳门与妈祖信仰早期在西方世界的传播》,载《过十字门》,第77—80页)。四是妈阁庙创建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其主要依据是在妈阁庙“神山第一亭”的神龛背面发现有“钦差总督两广珠池、市舶、税务监管盐法太监李凤建”字样;与原刻在“神山第一亭"门口石横梁上“万历乙巳年(1605)德字街众商建”字相配合为主要内证,再加印光任、张汝霖的《澳门记略》卷上《形势篇》“相传明万历时,闽贾巨舶被飓殆甚,俄见神女立于山侧,一舟遂安,立庙祀天妃,名其地曰娘妈角”的记录为旁证,证明神龛与“神山第一亭”是同时建于万历乙巳年即三十三年(1605),并称两者同时构建而组成一座最原始简单的小庙(谭世宝:《澳门妈阁庙的历史考古研究新发现》,载《文化杂志》第29期,1996年)。新发现的王廷钤纂辑的《香山县下恭常都十三乡采访册》上卷《澳门纂略》,第28页亦称:“洋船石,在澳西南。相传明万历时,闽贾巨舶被飓殆甚,俄见神女立于山侧,一舟遂安,立庙祀天妃,名其庙日妈祖阁。于庙前石上镌舟形及:利涉大川,四字,以昭神异。其庙创于万历乙巳,崇祯己巳重修,庙柱石刻可据。石室天生,重成殿宇。”以上四说,景泰、天顺间说推论多于实证,其说欲立,尚需确凿材料证明;弘治元年说应该说是没有史料依据者,仅凭清末民初一学者并不可靠的记录而定该庙创建于明孝宗弘治间是不足为凭的。第三说所征引的葡萄牙文、法文及意大利文的原始资料记载如果不存在问题的话,应该可以相信,在1605年之前,妈阁庙已经出现,其有文字的历史上限可推至1564年。第四种说法根据石刻考古资料及清人的记录力图确证“神山第一亭”及“神龛”建于1605年,然陈树荣又公布妈阁庙石殿嵌镶在神龛的石碑上有“四街重修”四字,上款为“万历乙巳岁”,下款为“仲夏吉日立”等字样(陈树荣:《澳门妈祖文化的形成及发展——从妈阁庙石殿神龛“万历乙巳四街重修”碑记谈起》,载《妈祖文化研究》,第35—53页),与大门木横梁上“万历乙巳年德字街众商建”相呼应。可证该殿并非乙巳年(1605)创建,而是重修。
《关于至高至强之塞巴斯蒂昂国王派往中国使节团的述评》内有关澳门妈阁庙的记录
时间: | 民国时期(1911-1949年) |
1920年代 | |
地点: | 澳门半岛--风顺堂区 |
妈祖阁(妈阁庙) | |
关键字: | 寺庙 |
庙宇建筑 |
资料来源: | 利冠棉、林发钦:《19-20世纪明信片中的澳门》,澳门历史教育学会,2008, 第62页。精装ISBN 978-99937-927-1-0;平装ISBN 978-99937-927-0-3 |
藏品所有人: | 利冠棉 |
数位作品提供者: | 澳门历史教育学会 |
权限范围: | 利冠棉授权澳门基金会使用。如需使用有关资料,需征得有关版权实体的同意。 |
系列: | 明信片中的澳门--澳门庙宇 |
语种: | 中文 |
英文 | |
葡文 | |
资料类型: | 图片 |
明信片 | |
黑白 | |
登录号码: | p0007106 |
尊敬的“澳门记忆”会员,您好!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澳门记忆”文史网的支持与信任。为持续优化会员服务质量与保障会员权益,本网站将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实施新版的《服务条款》。敬请各位会员详阅修订后之条款,有关内容可于以下查阅:
您已详细阅读并同意接受该等《服务条款》修订内容。
若您对本次更新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感谢您一如既往的支持与信任,“澳门记忆”文史网将持续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会员服务。
“澳门记忆”文史网 敬启
发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AND”,为缩小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交集”;
“OR”, 为扩大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联集”;
“NOT”,为排除不相关的检索范围 ,“AND NOT”表示第二个搜索项,在检索范围将被排除。
已经有澳门记忆帐号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参与, 0 条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实故事,共同填补历史空白!(1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