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德堂位于昔日澳门城外,是早期澳门痳疯病人居住之地,1568年贾尼劳主教在此修建痳疯院,并设立小教堂,即望德堂的前身。
今日所见望德堂在1886年改建而成。后来,痳疯病院迁往路环,有关建筑已被拆卸改建。
从这张澳门东部照片明信片中,可窥见于1886年改建前的望德堂(原称圣拉匝禄教堂)。其时圣美基坟场中的圣弥额尔教堂尚未建,该教堂是在1875年揭幕的。

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19/11/18
望德堂位于昔日澳门城外,是早期澳门痳疯病人居住之地,1568年贾尼劳主教在此修建痳疯院,并设立小教堂,即望德堂的前身。
今日所见望德堂在1886年改建而成。后来,痳疯病院迁往路环,有关建筑已被拆卸改建。
从这张澳门东部照片明信片中,可窥见于1886年改建前的望德堂(原称圣拉匝禄教堂)。其时圣美基坟场中的圣弥额尔教堂尚未建,该教堂是在1875年揭幕的。

更新日期:2019/11/18
崇祯十年(1637年1月26日─1638年2月13日)本年,重建望德堂,改木质结构为石质结构。门前有一座高大的十字架,其石基脚上刻有葡文:Crux de Sperança a No. 1637(意为“希望十字架”,1637年)。郭永亮:《澳门香港之早期关系》第5章《澳门早期教堂》,第56—57页。
重建望德堂
疯堂庙,原名辣撒拉堂St. Lazarus.又名望德堂,惟在中国古文献中,则称发疯寺。据《澳门纪略》载称:“东南城外,有发疯寺,内居疯蕃,外卫以兵,月有廪。”按所谓城外者,指香山城外东南之澳门也。故《香山县志》亦有云:“东南城外别为麻疯寺。”疯堂庙,原是座落在旧日澳城墙外之华属地区,所以利便华人进教及礼拜也,故又称进教寺。其附近区域,多为华籍教徒聚居之所,故该区亦称进教围。该教堂亦被认为华人之教堂。攷疯堂庙,创建于一五六九年间(明朝隆庆三年),迺澳门天主教之首任主教贾尼劳(Dom Belchior de Carneiro)所设立者。据葡人朱萨士之《澳门史 (Historico de Macau)》载称:“澳门首任主教贾尼劳,于一五六九年时,曾在该地设立一所麻疯院,以为麻疯病人留医之所,并于院侧附设一间小教堂,名为辣撒拉堂云。”案葡文辣撒拉亦即麻疯之意,不过教堂内供奉者为圣母望德,华人恶麻疯之名不雅,故改称为圣母望德堂焉。又据方豪著之《中西交通史》有云:“自嘉靖三十七年(一五五八),至隆庆三年(一五六九)之间,耶稣会士已驻澳门,并着手建造小教堂三所,即圣安多尼堂,圣母望德堂,及圣老楞佐堂也。”所以疯堂庙,与花王庙,风信庙之历史悠久,实互相伯仲者也。疯堂庙,自从罗马教皇额我略十三世于一五七六年一月二十三日,宣布将澳门升为天主教主教区后,曾一度将该庙充作澳门主教之座堂。据《澳门三百年(Macau Na Epoca da Restauração)》称:“澳城墙外,有天主教堂名‘辣撒拉’者,于一六三三年时,被定为传教之主堂。盖当时澳中尚有许多要进教者,正待照顾云。”因此,疯堂庙至今仍拥有崇高威权,每逢新任主教莅澳就职时,必先到疯堂庙领取法杖,然后始认为有权行使其职责云。攷疯堂庙傍,原来之圣母望德修院,兼收容麻疯病人者,早经澳门葡人将其迁往路环附近之九澳,遗迹已不可寻;但今疯堂新街及疯堂斜巷等地,想必当是疯人院之旧址也。现疯堂庙前,只留有一个圣母望德石十字架,架下碑石,刻着“望德十字架,一六三七年立”之拉丁文字。该十字架,迄今已逾三百余年历史,足供游客之摩挲,作攷古之佐证者也。昔汪兆镛有咏疯堂诗,其句云: “疯蕃亦修斋,岂足歆明神,吹万自不同,缦缦皆迷津。”
疯堂庙—望德圣母堂
天启二年(1622年2月10日─1623年1月30日)在大庙顶(又称大堂前地)建成新主教座堂,葡人称圣伯多禄堂(Igreja de S.Pedro),华人称为大堂(lgreja de Sé)或“大庙”。为澳门教区主教办公之地,故陆希言称:“圣安多尼、圣老楞佐,皆统于圣伯多禄。”先是,1576年澳门主教区初成立时,署理主教贾尼劳即以望德圣母堂为主教办公之所,故在大堂修建之前,望德堂为澳门第一座主教座堂,据称,当时的主教座堂是一座很小的木板搭建的小教堂。大堂建成后,新堂为砖石建构,正面为花岗石建造,上尚有凸型石刻拉丁文:SS.M.V.Mariae Nascenti,意为“献给童贞玛丽亚诞生”。该堂奉祀圣伯多禄,故又称“圣伯多禄堂”。Maria Regina Valente, Igrejas de Macau, p.24. 陆希言:《澳门记》。王文达:《澳门掌故》,第113页。林家骏:《澳门教区历史掌故文摘》,第17页。郭永亮:《澳门香港之早期关系》第5章《澳门早期教堂》,第44页。印光任、张汝霖的《澳门记略》卷下《澳蕃篇》称:“大庙者,夷人始至澳门所建也,在澳之东南。”此记录为误。葡人始至澳门时并无“大庙”。大庙实建于1622年。祝淮的《新修香山县志》卷4《海防附澳门》称:大庙在澳东南,即望人寺。”祝淮修志时,这时的主教堂早已建成,不在望人寺(望德堂),以望人寺为主座教堂是1622年之前的事。
新主教座堂大堂建成
| 时间: | 清后期(1845-1911年) |
| 约1874年 | |
| 地点: | 澳门半岛--望德堂区 |
| 若翰亚美打街 | |
| 望德堂 | |
| 西坟马路 | |
| 圣美基坟场 | |
| 关键字: | 教堂 |
| 宗教建筑 | |
| 圣拉匝禄教堂 | |
| 圣美基坟场 |
| 资料来源: | 利冠棉、林发钦:《19-20世纪明信片中的澳门》,澳门历史教育学会,2008, 第86页。精装ISBN 978-99937-927-1-0;平装ISBN 978-99937-927-0-3 |
| 藏品所有人: | 利冠棉 |
| 数位作品提供者: | 澳门历史教育学会 |
| 权限范围: | 利冠棉授权澳门基金会使用。如需使用有关资料,需征得有关版权实体的同意。 |
| 系列: | 明信片中的澳门--澳门教堂 |
| 语种: | 中文 |
| 英文 | |
| 葡文 | |
| 资料类型: | 图片 |
| 明信片 | |
| 黑白 | |
| 笔迹 | |
| 鸟瞰图 | |
| 登录号码: | p0007139 |
尊敬的“澳门记忆”会员,您好!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澳门记忆”文史网的支持与信任。为持续优化会员服务质量与保障会员权益,本网站将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实施新版的《服务条款》。敬请各位会员详阅修订后之条款,有关内容可于以下查阅:
您已详细阅读并同意接受该等《服务条款》修订内容。
若您对本次更新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感谢您一如既往的支持与信任,“澳门记忆”文史网将持续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会员服务。
“澳门记忆”文史网 敬启
发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AND”,为缩小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交集”;
“OR”, 为扩大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联集”;
“NOT”,为排除不相关的检索范围 ,“AND NOT”表示第二个搜索项,在检索范围将被排除。
已经有澳门记忆帐号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参与, 0 条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实故事,共同填补历史空白!(1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