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理廣,又名吳業光、吳先,香山縣北嶺鄉(今屬珠海市香洲區北嶺村)人。香港海員工會主席、澳門中共黨組織領導成員之一。吳清華三弟。[2] 吳理廣生於一個海員家庭,兄弟姐妹中,吳理廣排行第三。父親、哥哥、舅舅、姨父都是海員。[3]因父失業,二姐吳清華隨母回鄉務農。不久,父母先後去世,生活沒有依靠,她只得到香港投靠三吳理廣。大哥吳卓臣參加廣州起義,為國獻身。 1937年5月,吳理廣參加革命,一直堅持在香港海員工會工作。後來,他到澳門設立聯絡站,以利於港澳、中山及內地愛國抗日人士聯絡和交通往來。[1]他成為澳門中共黨組織領導成員之一。在家人的影響下,吳清華早年走上革命的道路。吳理廣調到澳門工作時,吳清華跟隨來到澳門黨的機關工作。[2] 香港海員工會的前身是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成立於1921年,第二年,震撼世界的香港海員大罷工取得勝利。海員領袖林偉民、蘇兆徵於1925年參與領導更大規模的省港大罷工[4],當時,吳理廣14歲,積極參加省港大罷工。[1] 1937年8月15日,香港海員工會復會。 1938年1月8日晚上,港英當局派出100多名警察,包圍海員工會。當時只有執委吳理廣和勤雜、四弟吳聲濤兩人在會所。吳理廣見勢不妙,忙把門頂住,叫吳聲濤趕快把曾生、劉達潮保存的文件燒掉。剛把文件燒完,警察把大門打破進來。一個外國警探問吳理廣是做甚麼工作,吳理廣答做勤雜的。 那個外國警探當即宣佈工會違反港英當局的法令,馬上封閉,並叫吳理廣通知工會主席、副主席叫來。吳理廣立即掛了個電話,實際上是通知“餘閒樂社”、“群義”、“航樂”等海員宿舍,告知工會被封閉。這是海員工會組織第三次被港英當局無理封閉。[5] 抗戰勝利後,1946年1月6日,以“香港海員工會”的名義註冊正式復會,登記會員3000人,主席為李發,吳理廣擔任副主席,並支持中共黨組織和平建國的主張。[6] 40年代末50年代初,吳理廣為配合有關方面,動員和發動招商局輪船的海員起義;又動員留港的大陸海員進行南船北歸做了大量工作。幾十年來,他為籌辦海員工會,為海員爭取福利和權益竭盡全力,深受海員愛戴。1946年,香港海員工會復辦以來,他擔任第一屆至二十五屆的工會執委、常委,又擔任十一屆副主席、兩屆主席。 1980年,吳理廣退休,1985年8月25日去世,終年74歲。[1] [1]《香港海員工會工運前輩介紹祭奠那個一去不復返的年代!》,載“百度貼吧"網,2013年12月2日,http://tieba.baidu.com/p/1769262600。 [2]珠海政協、珠海市婦女聯合會:《珠海婦女人物錄》,珠海:政協珠海,1990,第88-90頁。 [3]江敏銳:《廣東海員的光輝歷程》,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第6頁。 [4]《香港海員工會復會60周年紀念活動》,載“新浪網",2009年9月30日,http://news.sina.com.cn/c/2006-03-10/14398411886s.shtml。 [5]中國海員工會廣東省委員會:《廣東海員工人運動史》,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3,第164-169頁。 [6]譚清、依心:《尋找“大眼陳”的蹤跡》,載《源流》,2006年第3期。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