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2月13日-1696年2月2日)10月26日,教宗英諾森十二世(Inocêcio XII)決定派遣11位宗座代牧前來中國;為了與葡萄牙和解,將廣東、廣西兩省劃歸澳門教區管轄。賈修利主教從本年起頭銜改為“澳門主教”,他的前任頭銜均稱“中國與日本主教”。[1]
[1]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VII, p.151.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2月13日-1696年2月2日)10月26日,教宗英諾森十二世(Inocêcio XII)決定派遣11位宗座代牧前來中國;為了與葡萄牙和解,將廣東、廣西兩省劃歸澳門教區管轄。賈修利主教從本年起頭銜改為“澳門主教”,他的前任頭銜均稱“中國與日本主教”。[1]
[1]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VII, p.151.
更新日期:2019/01/15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2月1日─1594年2月19日)2月27日,澳門議事會四大頭人市政議員安東尼奧•柯斯塔(António da Costa)、諾瓦伊斯•費雷拉(Francisco de Novais Ferreira)和安當•卡爾德拉(Antāo Caldeira)及理事官貝爾南迪諾•阿瓦倫加(Bernardino Aratújo de Alvarenga)批准孟三德神父向議事會提出的援助建築聖保祿學院資金的請求,並決定從當年運往日本的絲綢資金和收益中提取200兩白銀予以資助,由書記官伽斯帕爾•羅沙(Gaspar da Rocha)記錄在案。Domingos Maurício Gomes dos Santos, Macau, Primeira Universidade Ocidental do Extremo-Oriente, p.11.
澳門議事會批准援助建築聖保祿學院資金的請求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2月17日─1617年2月5日)聖保祿學院住校總人數為96人,其中神父44人,修士52人。李向玉:《漢學家的搖籃:澳門聖保祿學院研究》,第94頁。
聖保祿學院住校總人數為96人
天啟四年(1624年2月19日─1625年2月6日)12月,葡萄牙耶穌會士小駱入祿神父因院長去了印度而代理聖保祿學院院長。高瀬泓一郎:《キリシタン時代の文化と諸相》,第328頁。
葡萄牙耶穌會士小駱入祿神父代理聖保祿學院院長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2月17日─1617年2月5日)1月27日,《澳門聖保祿學院年報》記載,在學院的初級部中,有一位神父教授讀寫和計算,還有一位神父教唱歌。Cartas Ãnuas do Colégio de Macau(1594—1627), 27—1—1616, 轉自李向玉的《漢學家的搖籃:澳門聖保祿學院研究》,第30頁。
《澳門聖保祿學院年報》記載有關神父授課情況
萬曆十八年(1590年2月5日─1591年1月24日)7月21日,范禮安率領的日本天正遣歐使團回到長崎,並將澳門印刷所中的印刷機帶去日本。這台在澳門停留了兩年的印刷機原本就是范禮安為日本耶穌會準備的。1578年12月1日范禮安在果阿寫信給埃武拉大主教特托尼奧•布拉干薩(D. Tetónio de Bragança)稱:“我已命令運來印刷機,我自己會帶去日本,以便在那里印刷適宜日本使用的書籍。”在運往日本之前,范禮安神父命令孟三德神父將他在航途中用西班牙文編纂《天正遣歐使節記》一書書稿譯為教會內部通用的標準拉丁文,並在澳門印刷出版。馬愛德:《范禮安——耶穌會赴華工作的決策人》,載《文化雜誌》第21期,1994年。Manuel Teixeira, Macau e a Sua Diocese, Vol.3, p.310.泉井久之助:《天正遣歐使節記:解說》,第713—715頁,轉自戚印平的《澳門聖保祿學院新探》(澳門文化局2006年獎學金項目,未刊稿),第7頁。《天正遣歐使節記:解說》認為《天正遣歐使節記》是澳門印刷的第一種書,其實在1588年還重印過《公教兒童教育》一書。
范禮安率領的日本天正遣歐使團回到長崎,並將澳門印刷所中的印刷機帶去日本
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2月3日─1602年1月22日)聖保祿學院住院人數70人,其中有一部分為1600—1601年前往日本的教士在這里過冬。費爾南•格雷羅神父:《耶穌會神父事務年度報告》,載《16和17世紀伊比利亞文學視野里的中國景觀》,第167頁。
聖保祿學院住院人數70人
康熙十二年(1673年2月17日-1674年2月5日)由香山知縣申良翰主持修纂的《香山縣誌》完成。該志為清朝纂修的第一部香山縣誌。卷首保存有一幅《濠鏡澳圖》,卷10為《澳彝》,其文稱:澳中彝人聚處,雜以唐人黑鬼,則皆聽澳彝驅使者也。澳門舊有提調、備倭、巡緝行署三所,今惟議事亭。凡文武官下澳,率坐議事亭上,彝目列坐進茶畢,有欲言則通事番譯傳語。通事率閩粵人,或偶不在側,則上德無由宣,下情無由達。彝人違禁約,多由通事導之。或奉牌拘提,輒避匿。關閘歲放米若干石,每月六啟關。廣肇南韶道發封條六道,令文武官會同驗放,事已封關。我國家之待遠人者,可謂至矣。若信聽通事,驕悍違禁,窩逃人,買子女,一旦閉關遏糴,必致餓殍流離,欲如此日之晏安豐富,豈可得哉?彝俗貴女賤男,生女則喜,長則贅媚入其家為後;生男出贅他氏。奉天主教尤謹,樂施予,以故建寺獨多,有三巴寺、賣家私寺、大寺、飛來寺、發瘋寺、風汛寺、板樟寺、龍鬆寺、醫人寺、尼姑寺、望人寺、唐人寺、花王廟,而崇宏瑰麗,以三巴寺為最。 申良翰:《(康熙)香山縣誌》卷首《濠鏡澳圖》及卷10《澳彝》。
《香山縣志》修纂完成
嘉靖二十年(1541年1月27日─1542年1月15日)4月7日,受葡萄牙國王若奧三世的委託,耶穌會總會長羅耀拉決定派遣耶穌會創始人之一彿蘭西斯科•沙勿略率領第一支遠征隊乘“聖地牙哥(Santiago)”號船從里斯本出發前往印度和遠東,開始了耶穌會長達200年在東方和其他地區的傳教歷史。與他同行的有新任葡印總督卡斯帕爾•索薩(Gaspar de Sousa)及米切爾•保祿(Micer Paulo)、彿郎西斯科•曼西略斯(Franciso Mansilhas)、狄奧戈•羅德里格斯(Diogo Rodrigues)等3位會士。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6─18世紀》,第8頁。
耶穌會開始長達200年在東方和其他地區的傳教
人物: | 英諾森十二世(Inocêcio Ⅻ) |
嘉素(Casal, D. João de, O.S.A.)(主教),1641-1735 | |
時間: | 清前期(1645-1759年) |
1695年10月26日 | |
地點: | 中國--廣東 |
中國--廣西 | |
葡萄牙 | |
關鍵字: | 神職人員 |
和解 | |
管轄權 | |
主教 |
資料來源: | 吳志良、湯開建、金國平:《澳門編年史》第二卷,廣東人民出版社,2009,第708頁。ISBN 978-7-218-06327-0 |
語種: | 中文 |
登錄號碼: | t0005149 |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