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十年(1860年1月23日─1861年2月9日),澳门华商在新埗头建康真君庙竣工。先是,新埗头处乃澳门北湾海滩,柴船草艇,舟楫纵横,桥板埗头,参错左右,乃有柴船尾、草堆街、木桥街、新埗头等名,是处为水陆交通总汇,故店铺渐多,篷帐栉比,楼宇相望,因旧建筑都是木楼,每当风高物燥时节,常遭大灾。故堪舆家称:“宜于澳中建庙,以乘旺气,借灵贶而弥灾。”适逢广东水灾,西江漂流木头神像一具,乃康真君像,当时即有人将神像置于榕树下而拜,香火遂得繁盛。相传有一木匠曾沐神像之恩,故以个人私蓄白银280元,购置庙址周围一片空地。当时澳门首富王禄将自己位于大埗头的一座大米仓院捐出以建庙。至咸丰七年(1857)由建庙值事杨云骧等正式倡言建庙,于是阖澳“绅商士女,咸乐捐输”。在澳门同知、香山县丞及前山营官员的支持下,王禄又亲自担任监工,前后耗时四载,遂于本年完竣落成。该庙中奉康真君,左奉南海广利洪圣大王,右奉金圣西山侯王。还在左边建偏殿专奉汉代良医华佗,右建客厅,则为绅商聚会之所。落成开光时,由澳中富绅王禄主祭。[1]该庙倡建值事为杨云骧。杨云骧,字贻骤,北山村人,在澳门华人中名望甚高,葡人“闻骧名,皆畏服,夷酋皆得纳交以为荣”。清朝名臣劳崇光、曾国藩均对其十分推崇,赠其匾额曰:公忠体国,正直无瑕,四知衍泽。[2]
[1]王文达:《澳门掌故》,第77—78页;《澳门康真君庙碑记》,转引自谭世宝:《金石铭刻的澳门史:明清澳门庙宇碑刻钟铭集录研究》,第338—339页;金丰居士:《康公庙由澳门首富王禄捐建》,载《新报》2005年7月14日。
[2]田明曜:《重修香山县志》卷15《列传》。
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19/01/15
留言
留言( 0 人参与, 0 条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实故事,共同填补历史空白!(1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