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二年(1913年1月1日─1913年12月31日)8月1日,高可寧與友人組成“十友堂”[1],以有成公司之名義承接澳門鴉片煙生意,為期5年,每年底價46萬元,以年餉105.66萬元投得,集資本60萬元,自佔2.11萬元。5年期滿,共盈利1027.9萬元,自佔27.05萬元,高可寧借此本錢,從此事業蒸蒸日上,一躍成為澳門賭業中的“大佬”。[2]高可寧,字富順,廣東番禺人。清光緒五年(1879)正月十九日生於澳門和隆坊[3]。少小家貧,12歲離鄉營生,輾轉於省港之間。[4]1912年,因在澳門裕貞公司買貨常往來省澳,認為“在澳門投資,方是唯一機會”[5]。其時適逢澳門番攤館招商分投,高可寧遂向當時澳門番攤總公司總經理蕭瀛洲承投福隆下街(即白眼塘橫街,Rua da Caldeira)館位,成立德成公司,1年期滿,略有所獲。又再投得榮生,亦為期1年。1917年,組建新馬路德成按、新馬路福衡銀號、快艇頭街兆豐酒米鋪,“銀鋪以為經濟周轉,當鋪以為銀口生息,米鋪則為家庭日用所必需者”。1918年,又發起承辦澳門集益娛樂公司,集股本39萬元,高氏佔12.2萬元。此後相繼開辦大信鋪票公司、富源山票白鴿票公司、福海鹽務公司,由此漸成澳門巨富。高氏在澳門勢大財雄,亦熱心公益慈善事業,“凡善堂、醫院、商會、學校,無不被其嘉蔭”,開辦學校,救濟貧困,對鏡湖醫院、同善堂、紅十字會等機構,屢贈鉅款。歷任澳門中華總商會主席、同善堂副主席、鏡湖醫院值理、義學名譽董事等,為此曾獲葡萄牙紅十字會紅十字勳章(1951)、基督勳章(1952)。[6]1955年歿後,澳門政府於西望洋總督府附近辟一街道名“高可寧紳士街(Rua do Comendador Kou Ho Neng)”,以為永久之紀念,此“自明季迄今,澳門華人得此殊榮者,惟高公一人而已”[7]。澳門總督戴思樂(Gabriel Maurício Teixeira)於高可寧孔教會學校像亦題曰:“昔居祖國,早聞令名。樂善好施,義重財輕。政府褒獎,勳章錫榮。行道有福,純嘏永膺。”[8]
[1]十友分別為:高可寧、龐偉庭、梅煒唐、黎潤生、梁裕簡、黃孔山、周仲朋、梁子光、莫晴光和黃耀初。
[2]高福成筆錄:《家慈敘述》,載高福耀等筆錄:《高可寧先生言行錄》,香港廣信印務公司承印,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藏。
[3]關於高可寧生年,有1878年和1879年兩種說法,分別參見《澳門百科全書》(第217頁)、《番禺文史資料》第5輯(第81頁)。此處依據高可寧口述、高福耀筆錄的《家嚴自述》及鄭谷詒的《高可寧先生事略》(均載高福耀等筆錄:《高可寧先生言行錄》)及Ano de 1915─Boletim Oficial-№.10─6 Maçao p.145.
[4]鄭谷詒:《高可寧先生事略》、高福耀筆錄:《家嚴自述》,均載高福耀等筆錄:《高可寧先生言行錄》;《廣東現代人物志》之《高可寧》,1949年5月。
[5]高福成筆錄:《家慈敘述》,載高福耀等筆錄:《高可寧先生言行錄》。
[6]高福成筆錄:《家慈敘述》,載高福耀等筆錄:《高可寧先生言行錄》。
[7]《澳門葡人之推崇》,載高福耀等筆錄:《高可寧先生言行錄》。
[8]《澳門總督戴思樂題高可寧先生孔教會學校像贊》,載高福耀等筆錄:《高可寧先生言行錄》。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