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2月14日─1620年2月3日)8月7日,因明军在萨尔浒之役惨败,几乎全军覆没,辽东形势危急。信奉天主教时任左春坊左赞善兼翰林院检讨的徐光启上疏,主张立刻访求闽、广、浙、直等处精巧工匠以铸造大炮。

不久,徐光启晋职詹事府少詹事兼河南道监察御史并管练兵事务,再次上疏,建议从广东“募送能造西洋大小神铳巧匠数十名,买解西洋大小诸色铳炮各数十具”,并称“福建监生伍继彩自言同乡有能造海洋极大铳炮者”,请求其“星夜前来,听候委用”。

由于当时闽粤地区的冶铸技术冠于全国,故徐光启建议访求南方巧匠至京仿制西洋大炮,并首次提出购买“西洋大小诸色铳炮”,当时能买到西洋铳炮的地方当非澳门莫属。[1]

[1]徐光启:《徐光启集》卷3《练兵疏稿》1《辽左阽危已甚疏》及《恭承新命谨陈急切事宜疏》;黄一农:《欧洲沉船与明末传华的西洋大炮》,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75本,第3分册,2004年。

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22/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