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2月18日─1807年2月6日)1月3日,香山知县彭昭麟行理事官若瑟•科英布拉札,令其将不准进京效力的洋人苏振生、马秉干(又称金神父)搭船回国。
[1]《清代澳门中文档案汇编》下册《香山知县彭昭麟为发回不准进京效力洋人苏振生、马秉干事行理事官札》,第562页。
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19/01/15
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2月18日─1807年2月6日)1月3日,香山知县彭昭麟行理事官若瑟•科英布拉札,令其将不准进京效力的洋人苏振生、马秉干(又称金神父)搭船回国。
[1]《清代澳门中文档案汇编》下册《香山知县彭昭麟为发回不准进京效力洋人苏振生、马秉干事行理事官札》,第562页。
更新日期:2019/01/15
澳门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工人运动。1922年5月28日澳葡士兵调戏一名中国妇女,引起民愤,葡警扣押抗议的周苏等3人。29日近万名中国工人和民众聚集警察局,要求释放被捕工人。葡警开枪打死70多人,伤100多人,造成血案。翌日澳门华商学会、联合总工会、中华教育会等联合发起罢市、罢工、罢课行动。澳葡当局宣布戒严,解散工会团体。华人大批离澳返粤。全国纷纷声援,广东国民外交后援会等力主收回澳门,呈请广东国民政府、北洋政府进行外交交涉和军事干预。11月澳葡政府开始与工人代表对话,答应发放抚恤费、恢复已被解散的工会、取消乱党名目等条件,工潮渐告平息。
“五·二九”工潮
1866年(清同治五年)3月,苦力船“拿破仑•卡尼伐罗”号从澳门出洋,船上的华工因不堪虐待,奋起夺船,遭到武装镇压,大批华工被枪杀。船方又纵火烧船,到烈火无法扑灭时,该船船长、船员坚持不打开囚禁华工的铁栅,自己急忙弃船逃走,而船上数百名华工则全部被活活烧死。
“拿破仑·卡尼伐罗”号惨案
1926年11月7日由澳门港口工程主任罅些喇倡办,澳门政府主办。目的是借此推动澳门工商业的发展。展览会为期3个月,设陈列所60多个,展出澳门各种货物596种。展览会还备有各种娱乐设施,入场观众达29万人次,成为澳门工商发展史上一大盛会。
望厦实业展览会
又称为查封唐人庙事件。阿巴罗修道院(Seminário do Santo Amparo)由耶稣会士通过中国信徒募捐而建成,为一个包括一教堂、一华人望教之家及两所神学院的综合体。始建于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重建、扩建于1719年,专用于向中国居民传教和培养中国籍的神职人员, 故又称为“唐人庙”或“进教寺”。由于此时清政府在内地对天主教进行查禁,传教士大多被逐往澳门。因此,在澳门中国人人教的人数甚多,还有一部份内地居民专门赶到澳门入教或做礼拜。对于这种违禁活动,广东官府分别采取了一些措施,禁止中国人来澳入教。香山县令张汝霖在广东督抚的允准下,于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3月委派香山司巡检顾麟会同香山县丞顾嵩前去查封这座唐人庙。3月20日,张汝霖亲自来澳门查封了阿巴罗修道院。澳门主教伊拉利奥(Hilario de Santa Rosa)和耶稣会士试图煽动澳门议事局进行抗拒,还声称如中国政府要封闭教堂,便是“灭教”,他们宁可回国。张汝霖回答是:你们愿意遵守中国法令,则呈请封寺;不愿遵守中国法令,则可呈请回国。最后,葡萄牙人只好让步。
查封阿巴罗修道院
一位英国人被澳葡当局囚禁的事件。1829年(清道光九年)8月,英国船长贝克(Baker)殴打多次对他妻子非礼的澳葡官员洛雷罗(Loureiro)。事发后,澳葡当局未加审判,便将贝克囚禁于大炮台。英国东印度公司特别委员会主席布楼东(Plowden)屡次与澳葡当局交涉都不能使贝克获释。澳葡当局还公开否认布楼东有任何官方或代表官方的资格与他们交涉。在囚禁55天后,贝克被迫交出一笔保证金才重获自由。
洛雷罗事件
清嘉庆年间葡人欲以加租驱赶华人遭制止事件。蕉园围,与荷兰园毗连,位于澳门城以北,原不属澳葡居地。后来,一些有钱的葡萄牙人逐渐购入澳门界墙以北的土地,租借给陆续来澳的中国居民。1799年(清嘉庆四年),葡人业主万威向租居蕉园围的中国居民大量加租,欲以这种办法将华人居民赶走,遭拒绝后,万威在澳葡当局的支持下,率领黑奴用暴力拆毁蕉园围闸门,香山县令李德兴根据澳门华民的控状,要求澳葡当局予以禁止,但无效。后许乃来继任香山县令,通知澳葡当局,如不对蕉园围华人停止迫迁,重修闸门,中国官府将采取封闭关闸,停止粮食供应等。在这种压力下,蕉园围加租迫迁事件才停止下来。
蕉园围加租案
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五大口岸的对外开放,东南沿海的贸易日益活跃,而沿海各省的中国水师在鸦片战争中损失殆尽,失去打击海盗的能力。海盗活动十分猖獗,对中外商船造成严重威胁。这种形势给澳门的葡萄牙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职业——护航,他们在澳门大量建造护航快艇,开始为中外商船护航。澳门葡人建造的双桅快艇,船体坚固、船速很快、载重量大多为50至100吨,最大为150吨,每条船上一般配备5名葡萄牙人,10名广东水手,安装西式火炮4至6门,最多达20门。海盗非常畏惧这种西式船炮,所以葡萄牙人的护航很受中外商民的欢迎。有时中国官员还雇请他们剿灭海盗。短短几年中,澳门护航业发展很快。1851年(清咸丰元年),澳门护航艇为60艘,到1855年达到了200艘。后来他们采取向出海船一概发保护证、收护航费的办法,向中国船只勒收巨额保护费。有巨利可获的护航事业,在一段时期内成了澳葡的重要行业。
护航业的兴起
华人被澳葡军人杀害事件。1826(清道光六年)年初,在澳门的华人少年严亚照被葡萄牙少校法瓦乔(Favacho)杀害,其母严徐氏向香山县府指控杀人凶手。香山县府要求澳葡当局将被告送交香山县丞衙门审讯。澳葡当局讹称“凶手”是帝汶奴隶麦努埃尔,声称凶手应按葡萄牙法律判罪。严徐氏即至广州上诉,两广总督阮元派广州知府高廷瑶去澳门查处,高廷瑶多次向澳葡当局索取凶犯,仍遭拒绝,仅让中国官员在澳门狱中面讯“罪犯”。结果,中国官员确认此人因醉酒杀人,澳葡当局又坚持照葡萄牙法律处决罪犯。3月13日,在澳门绞死这名帝汶奴隶时,聚集在刑场上的居澳华人发生暴动。他们认为被处决者无罪,凶手却逍遥法外,还用砖石投掷中葡官员,捣毁法瓦乔的住宅,甚至准备冲击大炮台。澳门总督出动配备有野战炮的军队及炮船,并击毙了一名中国居民,才勉强镇住局势。居澳华人还要求中断对澳门葡人的粮食供应,因中国官府的阻挠而未能成功。
严亚照案
人物: | 彭昭麟 |
若瑟.科英布拉(Coimbra, Félix José) | |
苏振生(Richenet, Jean François)(神父) | |
马秉干(Dumazel, Lazare Marius)(神父) | |
时间: | 清中期(1760-1844年) |
1806年01月03日 | |
关键字: | 西洋人 |
神父 | |
回国禁令 |
资料来源: | 吴志良、汤开建、金国平主编:《澳门编年史》第三卷,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第1270页。ISBN 978-7-218-06327-0 |
版权资讯: | 澳门基金会 |
语种: | 中文 |
登录号码: | t0003000 |
尊敬的“澳门记忆”会员,您好!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澳门记忆”文史网的支持与信任。为持续优化会员服务质量与保障会员权益,本网站将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实施新版的《服务条款》。敬请各位会员详阅修订后之条款,有关内容可于以下查阅:
您已详细阅读并同意接受该等《服务条款》修订内容。
若您对本次更新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感谢您一如既往的支持与信任,“澳门记忆”文史网将持续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会员服务。
“澳门记忆”文史网 敬启
发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AND”,为缩小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交集”;
“OR”, 为扩大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联集”;
“NOT”,为排除不相关的检索范围 ,“AND NOT”表示第二个搜索项,在检索范围将被排除。
已经有澳门记忆帐号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参与, 0 条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实故事,共同填补历史空白!(1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