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19/11/16
澳门天主教主教公署,又称主教府,位于大堂右侧。1576年由教宗额我略十三世颁下谕旨,确立澳门在远东的教区地位,澳门主教堂便开始成立,曾管辖著中国、朝鲜、日本、越南、老挝、暹逻、马来西亚等地的天主教会,至今已四百多年。据考证,主教府至少建于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前,现有建筑为1987年时扩充和重建,1991年完工。主教府内的图书馆藏有不少书籍。
主教公署图书馆
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1日─1927年12月31日) 9月,《真理》周刊第一期报导:“人们已经开始向博物院和图书馆赠书,那些刻有历史文献、军械图形和皇室徽章及其他内容的碑石在博物院技术负责人之一高美士的指导下放置在市政厅前厅。”不久,在市政厅第一层的几个厅堂内开始放置图书馆设施。市政厅机构迁往邮政局,而邮政局则迁往澳督府内的某一附属建筑物内。文德泉:《从“澳门人图书馆”到“国立图书馆”》,载《文化杂志》第3期,1987年。
《真理》周刊第一期报导
公共图书馆的诞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里程碑。它标志著知识自由和资讯自由意识的启动。如果说普及教育是社会脱离愚昧的平台,那么公共图书馆是将这平台扩大的催化剂,更是人类步向文明的台阶, 它较学校教育更超脱之处是以无偿的形式为社会提供服务。诚然,图书馆从以藏为主,供帝王将相、名儒雅士等享用的封闭模式走向开放,藏用并重,面向社会,为公众服务这一转变并非平坦之道。
澳门图书馆的现代化进程
设在民政总署二楼左侧的图书馆,是本澳一所独特的图书馆,格调古雅。它面积不大,内设办公室、展厅及两个图书阅览室。其中图书阅览室四壁书橱,摆满藏书,置身其中,仿如坐拥书城;最特别的是装饰布置古朴,柚木书橱分作两层,上层设有栏河走廊,方便取阅图书,板架雕刻精细,与天花板悬挂的古典灯饰互相配合,气派优雅,古色古香。据介绍该馆是仿照葡国十七世纪中叶的一家大学图书室建造,是典型的葡国图书馆。这所图书馆建于一九二七年,曾于一九八三年闭馆整理,一九八六年三月重新开放,隶属中央图书馆[现属澳门文化局公共图书馆管理厅]。馆内藏书三万册,收藏自十五世纪至二十世纪以来的外文典籍,有葡文、英文及法文版本,可说是澳门古老文献之库,殊足珍贵,内容包括文化、历史、法律等方面,今图书馆内陈列的书籍,全是葡文本,其他外文书籍则另地收藏。因此,该馆可说是古籍图书馆,这又是另一个特点。另外,该馆还有报刊部份,收藏十九世纪开始在澳门发行的报纸,其中一份是一八二二年创刊的澳门最早一份葡文报纸《蜜蜂华报》。在进馆大厅,设有几个饰柜,上有玻璃罩,陈列多种旧外文报刊,供读者参观。该馆属外文图书馆,平时前往借阅图书的读者不多,由于别具特色,却时有游人前往参观。图书只限于馆内阅读,阅览室内设有台椅,只有十余座位,方便读者阅读,舒适宽松。
具葡国色彩的民政总署大楼图书馆
同治十二年(1873年1月29日─1874年2月16日)12月27日,澳门政府颁布第92号训令,正式成立“澳门人图书馆”。该图书馆是一个社会团体,由20名股东会员以及当时澳门社会上有名望的人组成一个委员会。主席为伯多禄.施利华,会计为克莱蒙特.叭之咕,秘书为尼卡西奥.西蒙(Nicásio Simão),委员为小若阿金.巴士度、坎西奥.左治(Cancio Jorge)。该团体的宗旨是建立保持一间私人图书馆,收集国内外书籍,促进会员和捐献者的教育及娱乐。该委员会负责收集书籍、审批会员以及监督管理会员每月l元的会费和其他捐款的使用。该图书馆只对会员及其捐献者开放,其他澳门居民无法进入。据文德泉神父称,这间图书馆还仅停留在文字上,并没有真正开办。阿利马:《澳门:它的图书馆和藏书》,载《文化杂志》第4期,1988年。文德泉:《从“澳门人图书馆”到“国立图书馆”》,载《文化杂志》第3期,1987年。
澳门政府颁布第92号训令
尊敬的“澳门记忆”会员,您好!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澳门记忆”文史网的支持与信任。为持续优化会员服务质量与保障会员权益,本网站将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实施新版的《服务条款》。敬请各位会员详阅修订后之条款,有关内容可于以下查阅:
您已详细阅读并同意接受该等《服务条款》修订内容。
若您对本次更新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感谢您一如既往的支持与信任,“澳门记忆”文史网将持续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会员服务。
“澳门记忆”文史网 敬启
发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AND”,为缩小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交集”;
“OR”, 为扩大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联集”;
“NOT”,为排除不相关的检索范围 ,“AND NOT”表示第二个搜索项,在检索范围将被排除。
已经有澳门记忆帐号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参与, 0 条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实故事,共同填补历史空白!(1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