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13
更新日期:2019/11/13
在《澳門流動小販》明信片第一輯中,見到《草藥小販》及《跌打醫生》兩幀老照片,引起我一些模糊的回憶。街頭賣藥在數十年前仍很流行,晚上常見在康公廟前地、司打口前地及南灣等處大笪地開設攤檔。江湖賣藥師父與幾個伙計開檔,燃點大光燈,敲鑼打鼓,表演武術及“心口碎大石”、劈磚等硬氣功,有聲有勢,吸引觀眾圍觀,頗為熱鬧。演出至高潮時,就開始售賣膏丹丸散之類醫治跌打刀傷藥物,師父在介紹藥物時,伙計在旁和應,大力推銷,雖然圍觀者眾,但購藥者寥寥。一般跌打藥攤檔較為簡單,檔主單人匹馬走江湖,揹着一個大藥箱,選定熱鬧街道,就地開檔,在地上鋪一塊寫有藥名藥效的白布,放置藥物,靜待客人光顧,檔主還會替人診病。售賣蛇藥的攤檔也無助手,檔主用布袋盛載幾條蛇,開檔時將蛇拉出布袋,讓牠在地上爬行,作為生招牌,途人好奇地駐足觀看,聽着檔主介紹蛇藥好處。不過,售賣春藥的,多是晚上在街上開檔,檔口簡陋,在地上鋪了一小塊紅布,上置火水燈及數小瓶藥物,檔主揚言自誇藥效神奇,途人多是匆匆而過,檔口冷清,偶爾有人上前與檔主交談、購藥。藥物中以售賣草藥較多,除店舖外,還有流動攤檔,檔主熟悉藥性,自採生草藥擺賣,掙錢謀生;有的還懂得一點醫術,替人診病。其中乾草藥檔攤,除了自製藥油供銷外,還陳列各種乾草藥,在藥草上加上藥名、藥效的簡單標籤。隨着時代變遷,西醫藥普及應用和當局管制藥物,江湖賣藥及草藥攤檔逐漸消失,今已鮮見了。
從賣藥老照片說起
時間: | 民國時期(1911-1949年) |
1944年 | |
地點: | 澳門半島--花王堂區 |
鏡湖小學 | |
鏡平學校 | |
關鍵字: | 澳門鏡湖醫院慈善會 |
學校 | |
教育 | |
招生簡章 | |
鏡湖小學 |
資料來源: | 廖澤雲主編:《鏡湖春秋文物集Ⅱ》,澳門鏡湖醫院慈善會,2011,第463頁。 |
著作財產權人: | 澳門鏡湖醫院慈善會 |
權限範圍: | 澳門鏡湖醫院慈善會授權澳門基金會使用。如需使用有關資料,需徵得有關版權實體的同意。 |
系列: | 鏡湖春秋文物集——鏡湖平民聯合小學 |
語種: | 葡文 |
資料類型: | 圖片 |
文字印刷本 | |
電子資料格式: | TIF, 4042x5925, 32.43MB |
登錄號碼: | p0010123 |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