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協,又名黎國民,生於澳門。夏威夷富商、同盟會分會部長。 1875年,黎來到夏威夷,起初在莫洛凱島上做工,後轉到夏威夷島希爐埠工作。他在種植園工作八年,稍有積蓄,開設一家小雜貨店,後發展到三四家商店。 黎開始投資房地產,兼種植甘蔗,成為希爐埠的華人富商。 黎慷慨捐助各種慈善事業,成為希爐華人社會的僑領,在整個希爐埠頗有名聲。 1903年12月,孫中山應毛文明之邀來到希爐埠演講,黎與另一華僑商人黃根組織歡迎委員會。孫中山乘船在夏威夷島卡烏登陸,黎和黃根陪同孫中山從卡烏乘火車來到希爐埠。孫中山在希爐埠時,住在黎家或黃根家。 黎與孫中山成為好友,積極支持革命運動,帶動希爐華人捐助起義活動。1910年,孫中山到夏威夷成立檀香山同盟會;同年5月到達希爐,停留約兩周,成立檀香山同盟會希爐分會,華僑踴躍入會,參加會員達385人,黎擔任分會部長。 孫中山離開夏威夷後,多次寫信給夏威夷同志,其中有三封信寫給“國民兄”(黎協),信中孫中山要求緊急捐款。 1915年1月19日,在希爐市內,一名華僑對黎開槍射擊。他身中數彈,11月25日,因傷重去世,年僅52歲。 兇手當場被捕,認罪後被判刑。此案當時沒有深究兇殺的動機。但黎協的家屬稱,兇手背後有人指使。 孫中山得悉黎協被害後,1915年12月14日和1916年1月26日,寫信給希爐分部和籌餉局同志,表示沉痛的哀悼。 黎協與有一半夏威夷半白人血統的婦女結婚,生育七個子女。 黎協之女伊莉莎白(Elizabeth Lai Hiplum)說父親支持孫中山革命,所以有人反對他,他被人槍殺與此有關。 黎協的孫女Muriel De Ponte,是黎協次子之女。她說,父親告訴她,祖父遇害是有人暗中指使。 黎協的許多個孫子和孫女現住在火奴魯魯。其中,伊莉莎白及其兒子Ted Lum十分珍惜黎協的生平事蹟,向作者馬兗生提供許多寶貴資料。2000年4月伊莉莎白去世。親友說,她生前能把黎協和她見過孫中山的資料告訴馬兗生,是她晚年最高興的事。[1] [1]馬兗生:《孫中山在夏威夷:活動和追隨者》,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第163-164頁。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