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澳門紀略》説本澳樓房“外結鎖窗,障以雲母”;又歷史學者潘日明在《殊途同歸》中一章注釋,這種窗戶以前在福隆新街、天神巷、大堂里和水坑尾街均可見,又説“雲母和珍珠貝來自呂宋”。如今,在瘋堂斜巷一幢舊樓仍保留幾扇雲母窗。雲母是由蠔之類貝殼經加工打磨成片狀,大小相若,薄可透光,稱為“明瓦”,把它鑲嵌在窗上,代替玻璃,用木條緊夾,形成行列整齊的圖案,裝飾古雅。
彩色玻璃窗,按窗花設計圖案鑲嵌不同顏色玻璃,富麗堂皇,當陽光透射進屋,投下彩色窗花影子,美麗多彩。記得小時侯在天神巷一家小學就讀,校舍原是一座古老大宅,課室的窗就是這種彩色玻璃窗,常捉影玩樂。
百葉窗目前還是較多見,在荷蘭園望德堂附近、議事亭前地、褔隆新街舊樓還保留着。往昔本澳房屋建築雖中西式各異、但其窗門多用木造百葉窗,漆上深棕或綠色。這種窗,製作精巧,將多片橫幅木板如梯級似的相叠,中嵌一根圓木條,作縱軸串連,只要牽動縱軸,木葉就會隨之張開,透光通氣,或是關閉,防風防雨。這種窗很適合本地氣候應用。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