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街会馆,自创设迄今,至少有二三百年。历史悠久,远无可稽,只就其重修碑记,窥其一斑耳。兹且录其乾隆时之‘重修三街会馆碑记’如左:
“市镇之有公馆,由来尚矣。盖所以会众议,平交易,上体国宪,而下杜奸宄也。澳之有莲峰山,前明嘉靖年间,夷人税其地,以为晒贮货物之所,自是建室庐,筑市宅,四方商贾,辐辏咸集,遂成一都市焉。前于莲峰之西,建一妈阁;于莲峰之东,建一新庙,虽客商聚会议事有所,然往往苦其远,而不与会者有之。以故前众度街市官地傍,建一公馆,凡有议者,胥于此馆是集,而市藉以安焉。
“奈经世远岁增,墙壁倾圯,栋桷崩颓,凡客若商,入而睹斯馆者,莫不以风雨飘摇为憾。爰集澳中董事,高义许相踊跃,乐为捐赀,一时用鸠工人,少变其局而改创之。高其垣墉,广其座次,越数月而工告竣。虽不必侈翬飞鸟革之华,而登斯馆者,旷如洒如,将诗所谓:‘攸宁攸跻’者,有同美焉。
“夫古人纪事,胜地有书,喜事有书,岳阳楼,纪于范文正;喜雨亭,纪于苏子瞻;黄竹冈房,纪于王禺备,其较大也。今当斯馆落成,择地既得其胜,而会众议;平交易者,又得其便;将所谓上体国宪,而杜奸宄于永久,其喜可知也,遂为之叙厥前后,纪以数言,并录高义芳名,勒诸石以志不朽,使后之览者,知斯馆之有所自而成。乾隆五十七年壬子岁仲春吉旦,百事等同立石。”
三街会馆,既属澳中商人会馆,而昔日中国之各行会馆,例必设坛以供奉其祖师者,所以三街会馆中,亦设立关帝神殿及财帛星君殿,以示崇敬,以作表率也。又因会馆乃公共场所,故亦任人入内祷拜。昔人迷信,祀者日众,寖且几忘其为会馆,而简直呼之为“关帝庙”焉。
三街会馆,自从乾隆时重修立碑后,至嘉庆时又募义捐扩大之,立有“重修三街会馆高义碑记”,其‘重修澳门会馆序’云:
“昔人云:莫为之前,虽美不彰;莫为之后,虽盛不传。此言创与因事异而志同,相得而益彰也,澳中之建此会馆也,有年所矣。愿后踵而修之者,匪自今始,举凡莲峰之胜概,与夫客邸之良图,前序已纪其详,兹不具论。然是役不容以泯没者,要自有说。盖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历久必变者,天运之自然,乘时再振者,人为之足恃,日起有功,则后之视今,当亦犹今之视昔耳。为夷客商所会集之地,平争于斯,公利于斯,联情而尚义,悉于斯。倘风堕其簷,雨零其桷,鼠穴其墉,前修虽甚殷乎,后之不继,游其宇者,能勿恻然!前既创之,继续恢之,兹更缮修,是亟可见客此土者,后先一揆矣。夫岁月之湮,风雨之蠧,物无不敝者,时为之也。然孚众志,策羣力,濬生财之源,培集义之所,人事既济,自可转天运之泰焉。宁第得所庇者,共占利有攸往已哉!将不朽之大业,可于董治斯馆者,窥豹之一斑也已。南邑石溪卢节高书丹并鑴。大清嘉庆九年岁次甲子季秋吉旦勒石,首事等同立。”
三街会馆,经过多次重修,辄有递增,日益光大。至道光十五年末,复为重建,庙貌堂皇,公所傍开,如现状焉。是次“重建三街会馆碑记”,乃进士何文绮所撰,对澳门之地势及葡人之来澳,均有言及,可作澳门历史读也。其碑文云:
“粤濒大海,与外洋诸夷接,夷人贸易,停泊必于湾,湾所在则名澳,香山故有浪白等澳,诸夷互市于其中,守澳官权令盖篷栖息,迨舶出洋即撤出,今之澳门,即旧濠镜也。在香山大海中,起一石埂,广十余丈,长六里许,如莲之有茎,中途瓮城即关闸。踰之,抵澳门,则如莲葩,其地三面距海,有南湾北湾,复有南台北台,台者山也,以相对如门,故谓澳门。夷人来者益众,乃筑室以居,岁输税五百金,至我圣朝,膺图受箓,德胁所临,无有远迩,内外悉登诸衽席之上。夷人益用感戴,盖安其业者,十数世矣。前十里为十字门,如两眉横列而缺其正中,又南十里为小横琴,又南稍折而西为大横琴,重案也。
澳门之形势既雄,商贾辐辏,货财阜通,列肆阛阓,鳞次栉比,遂迄然成巨镇,而寄籍于斯者,衣冠鼎盛,且蔚成望族焉。居民市廛据其前,诸夷人拥其后,诸夷宫室、饮食、器用、货物,无不仰给于华人,于是各立法以要于久。诸夷有议事亭,番目四人受命于其国,来鉴市事;则华人商贾,所以通货财,平竞争,联情好而孚众志者,亦不可无地以会之,此三街会馆之所由设也。
创建之始,维有历年其碑文可考者:一重修于乾隆五十七年壬子之岁,一重修于嘉庆九年甲子之岁。每修必踵事增华,制日益备。今道光十五年乙未,又重建之。醵金一千数百有奇,十二月落成。神灵赫奕,庙貌辉煌,傍设公所,为讲信修睦之地,彬彬乎!有典有则矣。
我国家长抚远驭,中外一统,平准夷部,拓地几二万里;扫漠北,而中原之自古险远不到,凶顽贫涸之地,皆入版图。而言语侏儒,衣服诡异之伦,冈不匍匐稽颡,隶诸臣仆。矧澳民诸夷,自有明侨居宇下,以生以育,沐浴我朝雨露之化,饮和食德。二百年于兹,如赤子之依父母,故虽华夷错杂,耦俱无猜。而又得缙绅先生相与维持,而调护之所为,市廛不惊,嚣竞不作,于以内崇国体,外绥夷情者、其必有道矣。爰为之记,并揭高义捐输名载于碑。
赐进士出身奉政大夫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加二级加员外郎衔南海何文绮文。道光十五年乙未腊月谷旦。重建首事等罔泐石。”
在旧日澳门市区尚未扩展之前,三街之商业,实执全澳牛耳,而三街会馆则处于领导地位。后来澳葡发展澳门,辟呬𠵼街,填芦石塘,拆新马路,修筑海边,改良街道,于是商业市区扩大起来,不比从前只有三街如此狭小矣。一九一二年,澳门总商会成立后,三街会馆更失却澳门商户之代表权耳。
三街会馆,现已成庙宇化。门前竖立“关圣帝君”之高脚牌,且有承投庙祝之举。但其门楣仍标榜“三街会馆”四字。门联云:“舞凤跃龙旋地轴,矗云飞藻耀台垣。”充满夸耀澳门地方性之繁荣语气。新来澳门之旅客见之,真不知其为“关帝庙也”。
今三街会馆之尝业,已完全送与镜湖医院慈善会管理。惟年中之关帝神诞及财帛星君诞,则由镜湖医院慈善会拨支经费,搭棚建醮,演戏或唱曲,一连数天,极一时之热闹焉。
三街会馆之所在地,原迺古时澳门之繁盛市区“荣宁坊”。其门前之社坛,现尚刻着荣宁社字样,且有联分嵌荣宁二字云:“荣居康乐境,宁享太平年”。该处市区,靠近营所,据祝淮《香山县志》载云:
“会馆在西南隅,营地在澳东南隅,与会馆相接,旧屯营所,就其地市焉。筑亭于四隅,后毁于火,就故址改筑。”
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19/01/15
留言
留言( 0 人参与, 0 条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实故事,共同填补历史空白!(1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