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龙喉公园本为龙田村的旷野,由亚美打神父购得后,于1848年修建成园林式别墅“花苑”。到19世纪末,由澳门政府收购后建成“兵头花园”。1931年8月13日二龙喉军火库大爆炸,把原澳督夏宫炸毁。后由何东爵士购入建成何东花园。到1940年,何东又把花园赠与澳门政府,再经扩大改建成现今的二龙喉公园。
图为“兵头花园”内的澳督夏宫。后于1931年8月13日二龙喉军火库大爆炸中被炸毁。

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19/11/18
二龙喉公园本为龙田村的旷野,由亚美打神父购得后,于1848年修建成园林式别墅“花苑”。到19世纪末,由澳门政府收购后建成“兵头花园”。1931年8月13日二龙喉军火库大爆炸,把原澳督夏宫炸毁。后由何东爵士购入建成何东花园。到1940年,何东又把花园赠与澳门政府,再经扩大改建成现今的二龙喉公园。
图为“兵头花园”内的澳督夏宫。后于1931年8月13日二龙喉军火库大爆炸中被炸毁。
更新日期:2019/11/18
二龙喉花园,又称何东花园,葡文则称为“Jardim da Flora”。攷该园原址,本为昔日兵头花园之后半部。自从兵头花园遭遇火药局爆炸毁坏后,当时澳葡将其从新修建,更扩而大之,易中文名为二龙喉花园,但葡名未曾更改过,仍然称为Jardim da Flora,所以今之二龙喉花园,与昔之兵头花园,实迺二而一者也二龙喉花园,因其处于澳门之二龙喉区内,且其园门旁,有一道二龙喉山泉,终日长流,故名。据澳葡市政厅一九五七年出版之《澳门市街名册》称:“二龙喉花园,位于东望洋山麓之西北,伸展至士多纽拜斯大马路山洞两旁之屋后。”又称:“二龙喉,本区内有现已枯竭之山泉一个,原以此为名,最近又将何东花园内之山水泉,改称此名。但后者,原称为大龙喉。案《香山县志》载云:“澳山泉有:曰大龙喉,曰二龙喉,曰小龙喉,俱在东望洋寺右。”查澳中之大龙喉,与二龙喉两道山泉,皆为昔日澳中名泉,水清而洌,尤以二龙喉水为最,故汲饮者,多争趋之。惜其处于园旁兵营后方之山巖间,与小龙喉相隔不远,现皆划为军事禁地,是否枯竭,不得而知也。故今之担水发售为生者,祗得就花园门旁之大龙喉汲水沽人,仍以二龙喉水为号召,相沿呼之,至今竟以大龙喉作为二龙喉,而花园亦连带被称为二龙喉花园焉。二龙喉花园之所以又称何东花园者,盖该园入门左便之园址,本迺松山西麓之一幅荒地,属香港何东爵绅之物业。旧时筑有一道石墙围绕,面积颇为广阔,时人呼之为何东山。嗣因火药局爆炸发生后,兵头花园全部被毁,何东山之围墙,适与其毗邻,祗隔着一条山洞巷而已,故亦倒塌部份。后来澳葡当局重建花园时,得蒙何东将其毗连之山地捐出,作为扩大花园之用,所以澳人迺有何东花园之称耳。自该团扩建后,园内地方,不只占有旧日兵头花园之原址,还开辟何东山地,且砌成层层石级,可上达松山,景界自然开朗。何况斜坡间,树荫重重;山洞傍,水声淙淙;鸟语花香,蝶影草色,真是一片天然景致,幽雅绝尘者。更加以盆栽荳架,木椅阑亭,鸭沼鱼缸,鸟笼兽屋,极尽人工之点缀。还设有秋千滑梯,硗板摇椅,供儿童游乐。花园中有喷水金鱼池一个,原由昔日新花园迁置于此者,山巖间之泥塑大猴,亦为南湾花园故物,兼罗并蓄,颇称美备矣。忆昔读《澳门杂俎》月刊,有松山农《偕妻儿登何东花园石级》五言诗一首云:“山林信足乐,何时遂幽栖?山花迎人笑,春鸟啾啾啼。石室藤绣户,盈盈瞰回溪。绿竹临风舞,林密路欲迷。行行憩复止,曲径循故溪,所欢同怀侣,共登青云梯。”查在一九三零年以前,澳门尚未有二龙喉花园之名,该处只有一所兵头花园耳。该所兵头花园,是即现在二龙喉花园之前身,不过后来扩大矣。攷当年兵头花园所在地,本属我国龙田村外之旷野荒坵。盖昔日澳葡每欲扩展澳区之先,辄利用私人或教士,以贱价向村人收买地产,如文第士街、罗神父街等,是其例也。兵头花园亦然,当时由亚美打神甫(Fr. Almeidaa,用廉价承购龙泉附近一带坑谷田亩,经过一番填筑修建,遂成为一所园林式之别墅,栽花植树,称之为花苑(Flora)焉。后来星移物换,终归澳葡政府所有,于是加意修缮,筑围墙,建洋楼,澳葡兵头居之,因此时人呼之为兵头花园。而当时该园之建设,颇为雅致,门楼两边,有石级蜿蜒可登;花园四周,皆曲径迂回缭绕;双鹅沼上,浮沉于绿荫间;百花坛中,缤纷乎四季里;细心剪草,致力栽花,故当时莳花之多,为全澳各公园冠,不愧名为花苑也。但花苑虽好,惜其邻近多低洼浅泽,蚊蝇滋生,疟疾每易传染,澳葡兵头,不久亦迁居南环兵头行矣。于是将该园开放,时或于音乐亭中,演奏名曲,以娱大众焉。据《澳门杂诗》集里,有咏兵头花园五言诗云:“酋长称兵头,游息自有园。离离马缨花,绛葩垂篱樊。治圃效华风,小池鹅鸭喧,地狭景弥幽,万绿拥一门。鸣鸣奏胡曲,同乐古谊存。”其原注云:“兵头花园,在荷兰园、马交石之间,有小池,鸥凫之属拍浮其中。”旧日兵头花园之建筑,原分前后两部份。其前面为公园,草径花坛,处处引人入胜;荷池树荫,时时任客流连。其后座为别墅,须拾级而登,有榜门之禁,曾作机关办事厅,后为军火储藏库,游客至此,便须止步矣。闻其洋楼后方,有山穴巖洞,迺弹药之贮存处云。尝忆于一九三零年八月十日凌晨五时,该弹药储藏库想因天气酷热所致,突然发生爆炸,轰隆两声巨响,全澳为之震撼。当时整个兵头花园,固炸毁无存;邻近数街之几百间屋宇,亦变成废墟。而沙冈,塔石,荷兰园一带之屋瓦墙壁,皆多被震裂。虽远至市中心区之窗户玻璃,亦多撼成荠粉。二龙喉区附近之铁电灯柱,均为摧折。弹壳铁片,满途满沟。居民死伤数百人,成为澳门之一场空前浩劫焉。据传当时有一拍友,在兵头花园灾区,曾摄得一张照片,交与板樟堂街宝文楼映相店冲晒,居然发现圣母显灵,眉目衣褶,神情毕肖,合掌而立,陈列传观,一时引为怪异。后来为识者发觉,原来灾区之颓垣断柱间,竟有一枝断柱,岿然屹立,形状十足。闻者多往再拍,均得同样效果,于是迷信谣言迺绝。澳门自从遭遇此次火药库爆炸后,闻此后炸药之存贮,皆移往远离市区之海岛。兵头花园现亦改观,不复作危险地区矣兵头花园既经爆炸后,賸得颓墙败瓦,枯树残花,三径已荒,百般皆废,因此游人裹足,过者兴嗟。即其邻近街道,所有房屋,亦须经年累月,逐渐重建,始能回复旧观。澳葡当局对此兵头花园残址,经过几许收拾,一番策划,迺将该园前部,改建为儿童幼稚园(Escola Infantil),两傍辟作儿童游戏场。其后部,则右半改作兵营,左半仍为花苑。惟是地方太小,幸得香港爵绅何东,其私人产业之何东山地,虽前面已建房屋,而其后山陂仍荒,概捐作扩辟花园之用。但因中间隔着一条山洞巷,于是当局就将该巷,划作园中甬道,移园门到龙喉左傍,葡文仍旧标名为(Jardim da Flora);但澳人以其址在龙喉旁边,故改称之为二龙喉花园耳。二龙喉花园之设施,初以莳花植木为事,四时繁花吐艳,丛木成荫。且于每种花木之前,标明名称,如植物园然,于游人之植物学知识,不无稍补,法至善也。后来更于一九五七年,澳葡兵头白觉理(C. P. Correia de Barros)任内,命令该园广蓄动物,惟暂以蔬食动物为限。于是凿池导水,筑屋建笼,现正大加改革,方兴未艾。闻将来搜罗各地珍禽异兽,兼养并蓄,广备园中,成为一所澳门动物园云。
二龙喉花园
人物: | 亚美打(神父) |
何东(Hotung, Robert),1862-1956 | |
时间: | 民国时期(1911-1949年) |
约1915年 | |
地点: | 澳门半岛--望德堂区 |
士多鸟拜斯大马路 | |
澳督夏宫 | |
关键字: | 公园 |
建筑物 | |
兵头花园 | |
二龙喉公园 |
资料来源: | 利冠棉、林发钦:《19-20世纪明信片中的澳门》,澳门历史教育学会,2008, 第167页。精装ISBN 978-99937-927-1-0;平装ISBN 978-99937-927-0-3 |
藏品所有人: | 利冠棉 |
数位作品提供者: | 澳门历史教育学会 |
权限范围: | 利冠棉授权澳门基金会使用。如需使用有关资料,需征得有关版权实体的同意。 |
系列: | 明信片中的澳门--澳门公园 |
语种: | 中文 |
英文 | |
葡文 | |
资料类型: | 图片 |
明信片 | |
黑白 | |
笔迹 | |
登录号码: | p0007258 |
尊敬的“澳门记忆”会员,您好!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澳门记忆”文史网的支持与信任。为持续优化会员服务质量与保障会员权益,本网站将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实施新版的《服务条款》。敬请各位会员详阅修订后之条款,有关内容可于以下查阅:
您已详细阅读并同意接受该等《服务条款》修订内容。
若您对本次更新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感谢您一如既往的支持与信任,“澳门记忆”文史网将持续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会员服务。
“澳门记忆”文史网 敬启
发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AND”,为缩小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交集”;
“OR”, 为扩大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联集”;
“NOT”,为排除不相关的检索范围 ,“AND NOT”表示第二个搜索项,在检索范围将被排除。
已经有澳门记忆帐号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参与, 0 条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实故事,共同填补历史空白!(1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