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民國十五年)
1月6日,華文日報《大眾報》問世。
3月1日,位於新馬路入口處的大西洋銀行澳門分行行址落成。
4月,澳葡派軍隊侵入前山一帶,搶走被省港罷工糾察隊拘獲的走私貨和4名奸商,並開槍打傷糾察隊人員和鄉民,廣州國民政府交涉員向澳葡提出抗議。澳門工人為響應省港罷工,醞釀實行大罷工。澳葡派兵分駐碼頭阻止華人出境。港英當局亦派兵400名到澳門協助鎮壓工人。
5月1日,西班牙飛行員卡亞爾薩(Eduardo Gonzalez Gallarza)上尉及機械師阿羅薩梅那(Arosamena)從河內飛到澳門,於17時20分在原望廈球場降落時,撞樹損壞機翼。
5月17日,華文報紙《澳門商報》在澳門面世。
7月31日,總督成立漁業委員會,會址設於港務局內。漁業被認為是當時澳門最重要、用人最多的產業。
11月7日,盛況空前的澳門工業展覽會開幕。
11月17日,廣州嶺南大學學生訪問澳門。12月7日,澳門利宵中學的學生會對廣州嶺南大學進行回訪。
統計表明,澳門擁有16萬居民,其中多數為華人。氹仔及路環人口僅1萬,其構成與澳門相同。漁業及其副產品、造船、水泥、鴉片加工、煙草加工、中國酒類、傳統神香、炮竹製造等主要行業,完全為華人所壟斷。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