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图为《康熙皇舆全览图》(The Kangxi imperial atlas of China)中的一幅。地图绘有纵横直线构成明确的经纬度,澳门位于北纬22°15′、西经3°18′(以穿过北京的子午线为零度经线,转换成格林尼治子午线则为东经113°8′),与今天实际的北纬22°11′、东经113°32′已经非常接近。可见《康熙皇舆全览图》根据实测绘制,内容已经相当精确。地图中,在澳门半岛的莲花茎北部画有一个小圆圈,其右标出“澳门”两字,应是指关闸。澳门半岛南部画有另一个小圆圈,在右边标出“濠镜澳”,应是指澳门城。该圆圈的左边海面有一小圈,边上标有“清州”二字,则是指当时澳门西侧的青州岛(现已填海与澳门相连)。“濠镜澳”以南画有三个未标注名称的小岛,其中一个应该是氹仔,一个是路环,凭空多出来的第三个小岛则应属错画。这些小岛的西面另外画有两个大一些的岛屿,也没有标注出名称,其中较大岛屿的右侧,与氹仔、路环之间的水道上标有“十字门洲”,因而这两个岛实际上是今天的大小横琴。地图把西江的入海口(今珠海市磨刀门)标注为江门海, 其外标有大横琴山、小横琴山,应为笔误。再往南则是三灶山和皋兰山(高栏)等岛屿。图中澳门以东海面上星罗棋布著许多小岛,旁边注明九星洋,往东则是伶丁洲。澳门的北面标有前山寨,其西侧又有一条水道,对面的陆地上标有“香炉山”, 在其北面标有“香山县”。澳门周边所标出的地名、岛名、洲名数量多、位置相对准确,虽有部分笔误,仍为考证澳门周边历史地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图复制自美国国会图书馆地图部所藏《康熙时代耶稣会教士地图集》(Der Jesuiten-Atlas Der Kangshi-Zeit),系福华德(Walter Fuchs, 1902-1979)于1943年在北京辅仁大学重印出版,包含了1721年木刻版《康熙皇舆全览图》三十二幅,又加上1717年出版的《河源图》四幅,故共计三十六幅地图,本图为第三十一幅(G7820 s000 .R4)。
参考文献:
[1]林天人编撰; 张敏英文编译. (2013). 皇舆搜览 : 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明清舆图 ( pp67-74.). 台北 : 中央研究院数位文化中心; Washington D.C. : 美国国会图书馆.
[2]. 冯宝琳. (1985). 康熙《皇舆全览图》的测绘考略. 故宫博物院院刊, 第一辑.
[3]. 李孝聪. (2012). 记康熙《皇舆全览图》的测绘及其版本. 故宫学术季刊, 30卷第1期( 秋季号).
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19/11/15
留言
留言( 0 人参与, 0 条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实故事,共同填补历史空白!(1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