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國在澳門的駐軍到1975年底。部份駐軍留下,轉入保安部隊工作,其餘撤走。1975年12月31日,葡國在澳門的駐軍在嘉思欄兵營舉行了告別儀式。
圖為列隊行經板樟堂前地前往議事亭前地參加檢閱遊行的軍人,圖中可窺見柯麟醫師的招牌。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18
葡國在澳門的駐軍到1975年底。部份駐軍留下,轉入保安部隊工作,其餘撤走。1975年12月31日,葡國在澳門的駐軍在嘉思欄兵營舉行了告別儀式。
圖為列隊行經板樟堂前地前往議事亭前地參加檢閱遊行的軍人,圖中可窺見柯麟醫師的招牌。
更新日期:2019/11/18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1月20日─1559年2月6日)3月,許棟往日本糾倭寇謀大舉,及還潮,養子許朝光設席迎於石牌,伏兵舟中,殺之。許棟,潮州饒平黃岡人。周碩勳:《(乾隆)潮州府志》卷38《征撫》。
許棟往日本糾倭寇謀大舉
咸豐元年(1851年2月1日─1852年2月19日)1月27日,澳門管理華人事務官勞倫索.馬葵士發佈告示:現查得大街各圍裡有屋窩藏匪類,夜間出來偷搶。本西洋官當留心查明,已悉該匪頭等名,合行曉諭在澳各居大街等處良民知悉,爾等欲免咎累,切勿容留此等奸細,且不許鄰舍有窩匪之者,凡疑有奸細所住之處,應即前來通報,必定相護查拿,各宜知悉。大街,又稱營地大街,故稱澳門大街,亦即所謂澳門街。大街自明朝以來,即為諸夷薈萃之地,故又有澳夷聚廬之稱。聚廬大街之北石閘門外,昔有“畏威”、“懷德”兩街(即今之關前街及關前後街)。王文達:《澳門掌故》,第173—174頁。《澳門政府憲報》1851年1月18日第9號。
華人事務官勞倫索‧馬葵士告示命令居民不能窩藏匪類
咸豐四年(1854年1月29日─1855年2月16日)7月21日晚間,澳門炮兵營和澳門民團不聽從澳督吉馬良士的指揮,發生嘩變。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119頁。
澳門炮兵營和澳門民團發生嘩變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2月2日─1555年1月22日)9月23日,以平定東莞巨盜何亞八集團功,海道副使汪柏升俸一級,指揮王沛賞銀十兩。初,東莞巨盜何亞八糾集番徒沿海劫掠,石蠼、白沙、香山、新會、番禺、南海及東莞,無不被其害。縱火劫村,擄掠男婦,所擄之人,多鬻之番。今年,何亞八、鄭宗興等又潛入佛大坭(北大年)國糾同番船前來廣東外洋,又往福建等處收納叛亡數千,湊同陳老、沈老、王明、王直、徐碧溪及方武等;分宗流劫,浙江沿海,均受其害。亞八等又進入廣東地方打劫,兩廣總督鮑象賢遂命海道副使汪柏為總指揮,指揮王沛、黑孟陽等統領兵船為東西哨,隨往剿捕。西哨兵船在廣海衛三洲環附近擊敗何亞八,斬首一百餘級,指揮王沛並生擒何亞八。三洲環即上川島,當時萊奧內爾,索薩船長正率眾船停泊“上川諸島”,故上川港當時停駐有很多葡萄牙的武裝商船。三洲環之戰亦是因為有葡萄牙武裝商船的參戰,遂能將強大的何亞八集團擊敗。故霍與瑕言,何亞八之流對葡萄牙人不敢正目而視。《明世宗實錄》卷413,嘉靖三十三年八月己未。黃佐:《(嘉靖)廣東通志》卷66《外志》3、卷70《外志》7;霍與瑕:《勉齋集》卷17職方雜著》;靳文謨:《(康熙)新安縣志》卷11《寇盜》。羅理路(R. M. Loureiro):《澳門尋根》附錄文獻3索薩給路易斯王子的信(科欽,1556年1月15日),第71頁。霍與瑕:《勉齋集》卷19《處濠鏡澳議》。有學者提出,為什麼在索薩船長1556年1月15日給路易斯王子的信中不提他協助廣東政府剿滅海盜何亞八之事。其內中原因應很複雜,何亞八集團其中很大一部分力量是北大年人,當時葡萄牙人與北大年人合夥貿易,關係密切,是否索薩忌諱談及此事呢?還有一種可能是,汪柏與葡萄牙人修好,並要求駐泊上川的萊奧內爾•索薩船隊不支持何亞八集團,而將何亞八擊敗。一件歷史事實的失載,其內中原因應很多,我們決不可採消極默證之法,以彼文獻之無載而否認此文獻之有載。
以平定東莞巨盜何亞八集團功,海道副使汪柏升俸一級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1月25日─1763年2月12日)1月8日,瑞士遇難商人雪兒滿等135人分搭瑞士商船回國。先是,瑞士商船一艘在陸豐縣白石礁被颱風擊碎,溺死3人,121人在陸豐甲子港登岸,尚有17名漂至澳門,在南環上岸,獲救者共138人。除阿兒木已於1761年11月12日附搭澳門月旺•疏夏(João de Sousa Magalhães)第十號額船先行回國,哈哩、色綠(Senna)2人於1763年1月22日後回國外,其餘135人均於當日回國。《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匯編》第1冊《兩廣總督蘇昌題報清乾隆二十六年分發遣難番歸國日期本》,第365—366頁;《廣東巡撫明山題報清乾隆二十七年分發遣難番歸國日期本》,第370頁。
瑞士遇難商人分搭瑞士商船回國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1月24日─1850年2月11日)3月19日,澳門第33號葡萄牙快艇通過急水門時遇海盜襲擊,負責郵件的西班牙代理商船長奧倫瑟(Orense)和一名華人乘客淹死,海盜搶劫了船上的郵件和其他貨物。Chinese Repository, Vol. 18, No. 12, p. 667.
葡萄牙快艇通過急水門時遇海盜襲擊
乾隆十七年(1752年2月15日-1753年2月2日)1月19日,若瑟.席爾瓦(José da Silva)神父請求議事會下令在聖安東尼堂(花王堂)附近建造一座堡壘。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6—18世紀》,第145頁;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VIII, p.458.
若瑟.席爾瓦神父請求建造堡壘
崇禎三年(1630年2月12日─1631年1月31日)4月,禮部左侍郎徐光啟三次上疏崇禎帝,擬調澳門葡人軍隊入京效力。第一份奏疏為葡人統兵官公沙•的西勞以葡文草擬奏疏一份,交徐光啟上呈崇禎帝,建議皇帝從澳門調葡兵協助明朝,將入侵之滿洲人驅逐出帝國境內。公沙還表示,願意以最快的速度親自返回澳門搬兵。禮部左侍郎徐光啟亦表示願意同往。第二份奏疏為陸若漢神父所寫,徐光啟根據陸若漢神父提出的幾點要求──主要是要求崇禎帝賜給澳門一些特權和恩典。該疏由徐光啟上呈。第三份奏摺,則是徐光啟本人上疏,表示要隨陸若漢神父前往澳門募兵。崇禎帝同意了公沙、陸若漢及徐光啟之疏章,並批示,由禮部任命姜雲龍同陸若漢一同返澳募兵,而徐光啟本人不必前往。並表示:朕親自派親信往廣東軍門、按察院處理此次交涉事宜,以使葡萄牙人按時前來投入戰爭。阿儒達宮圖書館:《耶穌會會士在亞洲》Cód. 49—V—9,第73頁b—第74頁b,《禮部左侍郎徐保祿為葡使葡人入京效力與澳交涉事三次上疏及皇帝上諭》。
禮部左侍郎徐光啟三次上疏崇禎帝,擬調澳門葡人軍隊入京效力
時間: | 民國時期(1911-1949年) |
1940年代 | |
地點: | 澳門半島--大堂區 |
板樟堂前地 | |
關鍵字: | 軍隊 |
軍人 | |
軍服 | |
槍械 |
資料來源: | 利冠棉、林發欽:《19-20世紀明信片中的澳門》,澳門歷史教育學會,2008, 第225頁。精裝ISBN 978-99937-927-1-0;平裝ISBN 978-99937-927-0-3 |
藏品所有人: | 利冠棉 |
數位作品提供者: | 澳門歷史教育學會 |
權限範圍: | 利冠棉授權澳門基金會使用。如需使用有關資料,需徵得有關版權實體的同意。 |
系列: | 明信片中的澳門--澳門軍事 |
語種: | 中文 |
英文 | |
葡文 | |
資料類型: | 圖片 |
明信片 | |
黑白 | |
電子資料格式: | TIF, 1632x1026, 12.16MB |
登錄號碼: | p0007349 |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