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嵐,女,又名杜曉霞,生於陝西米脂一個農家。澳門教育家。黃健妻子。 

學生時代,杜積極投身革命,“馬日事變”後,在北京被捕,被押解到南京,毫無證據地被判入蘇州“反省院”。在南京憲兵司令部坐牢期間,適逢黃健被捕押在南京,放風之時或“聽訓會”上,杜與黃健互相傾訴,志同道合,萌生愛情,相約出獄後結為終身伴侶。黃健有個同鄉叔伯黃仲榆,當時是國民黨中央委員,兼任高官之職,極力斡旋和擔保兩人出獄。黃健與杜先後回到中山長洲,在黃健家裡舉行婚禮。 

長洲不宜久留,杜夫婦到了澳門,黃健的三姑黃寶嬌出資在澳門天神巷接辦濠江小學,給兩人安身之所。杜夫婦慘澹經營,一邊教書,一邊為黨工作。之後,學校增設濠江中學——校址在近西街。中山淪陷期間和抗日勝利後,中山籍不少知識界人士,得到杜的聘請任教於濠江學校。 

濠江學校是進步學校,成為中山縣抗日救亡工作的聯絡點,為革命做了大量工作。新中國成立後,黃健回到中山工作,學校由杜負責管理。 

杜接手後,要求入學青少年漸多,因發展需要,必須擴大校舍。她竭盡全力,為物色教師,擴建校舍,購置教學儀器等操勞,她憑著自己的毅力和魄力,團結何賢和霍英東、鄭裕彤、沈為堅、馬萬祺、崔德祺、陳滿、何厚、何鴻燊、蔡繼有等澳門工商界實業鉅子共同辦學。學校越辦越出色,社會支持越來越大。每屆中六畢業生,被大學錄取的佔90%以上。為適應港澳工商業的發展,培養學生掌握現代商業知識,學校從中四中五年級開始,教授電腦、英文會計、葡文。中六除教授中、英、數、電腦、英文高級會計、葡文等課程外,還舉辦電子工程夜校。 

杜時刻關心祖國經濟建設,關心中山各項工作和建設。1950年初,中山縣成立教育工作者聯合會時,她從澳門專程回到石岐致賀,並送來一部荷蘭國製造的五燈收音機給教聯會。杜多次組織中山、澳門兩地學校進行經驗交流、觀摩教學,組織中學生來到中山華僑中學,進行籃球和足球的友誼比賽,互相促進。 

杜將學習交流活動擴展至廣東省,如廣東省中小學美術作品交流展、書法展等,濠江中學積極參加。1989年9月,中山市一中、華僑中學、濠江中學三校舉行文藝聯歡匯演。杜親率校舞蹈隊51人來石岐參加文藝匯演。9月23日晚上匯演於孫中山紀念堂舉行,濠江學生舞蹈隊演出《海燕》、《農夫與蛇》等九個舞蹈節目,掌聲雷動,觀眾讚賞。 

杜組織學生家長遊覽珠海、中山、廣州、佛山,並參觀暨南大學,使家長們對祖國有更深刻的認識。1986年,應陝西省人民政府之邀,杜以港澳代表身份到西安參加祭黃帝陵,並親筆題寫“炎黃子孫,都要熱愛祖國,促成祖國統一大業”作為留念。 

杜一直熱心支持中山市和長洲鄉公益事業。在後山頤老院籌建奠基時,她贊助建築費港幣2000元;興建幼稚園,她樂於捐助。1988年長洲烈士紀念碑落成,她以烈士家屬代表身份致辭。 

杜不但是一位教育家,而且是位賢妻良母。她全力支援丈夫為黨工作,她為許多同志籌措入內地的路費,資助困難的同志等。新中國成立後,她每年都鼓勵應屆畢業生參加祖國建設。 

“文革”期間,黃健任職於暨南大學,後以叛徒罪被監護於廣州暨大。杜聞訊後,趕到廣州,鼓勵黃健要堅強頂住,千萬不要屈於邪惡潮流。當時大陸物質供應短缺,她為使丈夫能增點營養,在澳門煲好大棗雞腳湯拿到廣州探望丈夫,不辭勞苦,盡力照顧。黃健平反後,杜把他接回澳門休養。 

杜夫婦生育四子二女,都服務於社會。她辛勤服務學校,刻苦自勵,辛勤育人,造就許多良才,許多學生服務社會,卓有成就。她獲得澳葡總督頒贈勞績勳章。 

1987年,濠江中學55周年校慶時,馬萬祺先生賀詩作結語,以評價杜的功績:[2][3] 

建校育才五王周,滿門桃李遍三洲。 

悠悠歲月勞師長,學子功成是報酬。 

現在濠江中學發展成為一所附設有幼稚園、小學的綜合中學,擁有八千多名學生,成為澳門學生最多,規模最大的私立學校;是一所擁有現代化教室和生物、物理、化學、語音實驗室、電腦室、地理室、多功能會議廳、圖書館、游泳館、體育館等設施的現代化學校。幾十年來,該校嚴格遵循“愛國愛校,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方針,按照“忠誠、勇敢、勤奮、樸素”的校訓,為港澳地區以至國內外培養一大批棟樑之才,為祖國現代化建設作出巨大的貢獻。 

杜身在澳門,卻不忘家鄉米脂的教育事業。1996年,在家境不富裕的情況下,她把一位朋友送給她的十萬元生日賀禮,捐贈給米脂縣南關小學,修建“濠輝圖書館”。1998年,她動員子女將五萬元捐贈給母校米脂北街小學(原女子高等小學),配置了一套電腦教學設備。[4] 

2013年3月29日,杜在澳門鏡湖醫院去世,享年101歲。 

在杜嵐辭世當日,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代表特區政府發表悼詞,向這位受人尊敬的教育工作者和澳門傑出市民表示沉痛哀悼,並向杜嵐的家屬致以深切的慰問。[1] 

[1].《澳門濠江學校名譽校長杜嵐辭世享年101歲》,載“新華網",2013年6月12日,http://news.xinhuanet.com/2013-03/29/c_115215265.htm。 [2].楊蔭清:《澳門濠江中學校長杜嵐》,載《中山文史》(第22輯),中山:中山政協,1991,第85-88頁。 [3].《杜嵐:不老的情懷》,載《中山文史》(第48輯),中山:中山政協,2000,第22-23頁。 [4].《愛國教育家杜嵐》,載“米脂婆姨網",2011年8月20日,http://www.mzpy.gov.cn/a/mizhipoyi/2010/1004/236.html。

附註:與尤瑞陽校長溝通,身份證是1912,實際是1914。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