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石刻的天文图是国宝级文物,在世界古代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黄裳绘制并向嘉王赵扩进呈的八幅图中,天文图和地理图由于王致远刻石而保存至今。
这幅早在中国12世纪绘制的天文图按中国古代传统的“盖图”方式,根据北宋元丰年间的星象观测结果绘制出超过1,400颗恒星,是现存同时代星数最多的古代星图。而欧洲直到15世纪,着录于星图和星表的星数只有1,022颗。本图与前文宋代石刻地理图等图碑一起伫立在南宋苏州文庙门前,让天下士子了解天文、地理的基本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一农. (1989). 苏州石刻天文图新探. 清华学报, 19, 115-131.
[2]. 席会东. (2013). 南宋苏州石刻《天文图》中的圆形盖天星图. 载于中国古代地图文化史. 北京 : 中国地图出版社, 14-16.
[3]. [英]李约瑟. (1975). 中国科学技术史. 第一卷. 北京: 科学出版社, 5.
[4].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编. (1992). 中国大百科全书: 天文学. 北京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19/11/16
留言
留言( 0 人参与, 0 条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实故事,共同填补历史空白!(1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