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儒,號半農,香山縣人,世居澳門望廈村。詩人。趙允禧之父。[1] 趙元儒自幼聰穎,勤奮好學,清乾隆末年創作五律四首。清道光八年(1828)始,其子趙允禧刻於石上。 據澳門《趙氏宗譜》記載,(趙元儒)畫堂公原葬於東望洋山小泉側,道光十六年(1836),因為葡人闢地築路,改葬於煽背山腰。[2] 現錄趙元儒的詩四首:[1] 《次張太守石壁原韻》(四首)[3] (一) 海隅藏古寺,斜結半山亭。[4] 地僻人偏靜,林幽鳥更靈。[5] 潮來雞頸綠,舟過馬騮青。[6] 願借蒲團坐[7],安禪悟杳冥。[8] (二) 試叩禪關入,神山第一亭。[9] 畫船留聖跡[10],石室駐仙靈。 鏡水一天碧,蓮峰四岸青。 三千塵世事,回首總冥冥。[11] (三) 登臨窮古徑,危坐石之亭。[12] 對此身如畫,飄然性自靈。[13] 江豚翻浪白,海燕拂雲青。[14] 遠水兼天闊,茫茫入蒼冥。[15] (四) 誰人書“海覺”?峭石立高亭。[16] 如此山之秀,應教地有靈。[17] 天開雙眼闊,榕印一心經。[18] 寂寂雲林外,疎鐘報暮冥。[19] [1]章文欽:《澳門詩詞箋注》(明清卷),珠海:珠海出版社,2002,第222-224頁。 [2]林子昇:《十六至十八世紀澳門與中國之關係》,澳門:澳門基金會,1998,第48-49頁。 [3]四首詩錄自媽祖閣石壁。張太守,指張道源。 [4]斜結句:在地勢略為傾斜的半山腰建起一座小亭。半山亭,宋王安石晚年在自建康城至鐘山的途中建有園亭,取名半山亭。 [5]林幽句:樹林幽靜,鳥兒更顯得機敏警覺。 [6]雞頸:雞頸角,位於潭仔島東北。或以雞頸稱潭仔全島。 [7]蒲團:僧人坐禪圓墊,用蒲草編成。 [8]安禪:佛教語。安靜地打坐,猶言入定。 [9]禪關:佛寺。 [10]畫船:洋船石留下天妃女神聖跡。 [11]三千二句:塵世間紛繁擾攘的事物,回頭一看,總覺得變化不定,難以捉摸。三千,三千大千世界,比喻整個塵世。冥冥,高遠。 [12]登臨二句:走完海覺石下那個年代久遠的小徑,端坐在小石亭中。危坐,正襟危坐。 [13]對此二句:對著眼前的佳山勝水,彷彿身入圖畫之中。絕世高蹈,遠離塵囂。性情自然聰慧穎脫。飄然,散失的樣子。 [14]江豚二句:江豚在大海中翻動,攪起一朵朵白色的浪花。海燕在天空中翱翔,掠過一朵朵青色的雲霞。海燕,燕子的別稱。古人認為燕子產於南方,渡海而來,故稱。 [15]遠水二句:海面上煙水迷茫,遠遠望去,水天相接,大海變得更加廣闊壯觀,有吞吐宇宙之勢。蒼冥,猶言宇宙。 [16]峭石:峻峭的巨石。 [17]如此二句:是指此山既為秀氣之所鐘,應有神靈來居此地。 [18]天開二句:上天所闢的勝景。令人雙眼開闊。廟旁榕樹的葉子,足以印一部《心經》。心經,佛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簡稱。 [19]雲林:雲氣濃厚的樹林。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