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磊,原名何侶紀,廣東順德(今屬佛山市順德區)人。嶺南畫派名畫家。 何出身貧寒,出生時,母親因難產而去世。父親在外忙於工作,無暇顧及,他是幾個姐姐帶大的。十歲時,幾個姐姐湊錢送他入讀私塾。何從小熱愛畫畫,雖然沒有老師,但他平時有空就畫個不停,如癡如醉。[2] 1931年,親戚介紹何到順德陳村餐館做學徒,業餘時間,他仍堅持自學繪畫,老闆認為他影響自己的生意,經常罵他。一年後,何憤然辭工,轉到廣州親戚家安頓,平常靠賣報為生,這份工作讓他平時可以畫畫。 何的生活非常簡樸,為人正直敦厚,樂於助人,非常受人喜歡。他做人的宗旨是“做人要老實厚道,先人後己,施恩莫圖報”。 1933年的一天,何像往常一樣在廣州西關的茶樓賣報,突然看見一位老人點評畫卷,身邊圍了許多年輕人,於是湊上前去聽,不覺著迷了。一位年輕人問他:“你這小孩,怎麼這麼感興趣呢?”他說:“我很喜歡畫畫。”老人聽到回答後問他:“真的嗎?”他答:“我平時就自己畫畫,但總畫不好,沒有老師教我。”那位年輕人說:“你知道這位老者是誰嗎?他就是名畫家高劍父先生啊!”何磊恍然大悟:“哦,早聽說您的大名,今天有緣見到真是萬幸,我想跟您學畫畫!”當時,高劍父見何年少好學,有意給他一個機會,讓他在青年畫社弟子何炳光處學習。 何到畫社後,勤奮好學,每個星期都拿著畫作往老師家跑兩三次。當時,高劍父居住的地方離畫社將近20里。何翻過荒山野嶺的崎嶇小道,再坐小艇過江才能到達其住所。一年後,高劍父認為何是可造之材,於是把他正式招入春睡畫院學習,成為入室弟子,一切費用由高劍父無償提供。當時,高劍父考慮到何的名字侶紀與唐宋花鳥名家呂紀讀音相同,對日後發展不利。為了避免誤會,為他取名“磊”,取做人要光明正大之意。從此,他一直用何磊這名字。 何在高劍父身邊多年,深得恩師的器重。抗戰爆發後的1938年初,高劍父及春睡畫院一眾弟子遷居至澳門普濟禪院,臨行前指定何留守廣州春睡畫院。同年底廣州淪陷前,出於安全考慮,高劍父示意何不要再留在廣州了。於是,何與關山月、黃獨峰等同門經由四會、懷集等地迂回曲折到達澳門,與恩師團聚。 1939年初,何與春睡畫院同仁寓居濠江,日夕共筆硯。他在澳門期間有一段時間居住高劍父家中,後移居至張達偉於十月初五街的雜貨店,他一直追隨高劍父左右,經常向老師請教。另外,高劍父在普濟禪院重開沒有掛牌的春睡畫院時,他經常探前來視,與春睡畫院眾弟子關係融洽,又特別勤奮,深得高劍父讚許。除高劍父外,簡又文也對他寄望甚高。 1939年6月8-12日,在澳門商會舉行的“春睡畫院留澳同人畫展”中,何提交了名為《春水纖鱗》的游魚作品,以及白馬、孔雀、猛虎等作品。大家認為這些作品均得名師高劍父的衣缽真傳,讚譽有加。 1941年,何與伍佩榮和方人定、李撫虹、黃獨峰、司徒奇等在澳門組織“再造社”。[3] 1941-1942年,經過多年勤學苦練後,在得到高劍父的同意且獲得恩師題辭的情況下,何在港澳地區舉辦第一次個人畫展,社會反應非常好。從此,他作為一名畫家開始步入社會,先後在港澳多所中小學任教,包括當時思想較進步的澳門濠江中學,他經常在澳門濠江學校教員宿舍中多有學生流連,交流對時事的看法。一些看來不大容易理解的問題,經他循循善誘和解說,學生們茅塞頓開。 40年代後期,何在香港組織“紅黃藍畫社”;50年代後任廣州人民美術出版社社長,復任廣州美術學院教師。他擔任中南美術專科學校教師,成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1978年,何去世,終年62歲。 在澳門愛國人士的記憶中,何磊的政治覺悟較早。1944年,他在一家教會學校教書,以微薄薪金,留下必需的個人開支後,將餘數資助當地進步文化事業。在較長時間裡,他畫了不少抗戰宣傳畫,送給活躍於中山縣敵後的遊擊隊,以激勵他們的鬥志。有一次,由於沒有畫布,他撕下自己的被單,繪畫美國記者愛德格‧斯諾《西行漫記》裡中共領導人的肖像,送給遊擊隊。 在澳門期間,何磊與一些進步人士接觸,較早參加地下活動,1946年成為中共正式黨員。40年代初港澳地區,進步人士各種活動只能秘密進行。後來,高劍父知道何磊是中共黨員,很吃驚,但沒太介懷。後來,高劍父基本答應師徒一起返回內地,可惜因身體緣故,未能成行。 身體狀況、視力不好等因素,影響著何磊的藝術生涯,他戴著一副眼鏡,並舉一個放大鏡畫畫,有人說他是在“嗅畫”。他為人很低調謹慎,一心追求藝術,不在乎名氣。他把大量時間放在讀書上,綽號“蛀書蟲”。他幾乎都是在晚上作畫,完成一幅畫需要三個月到半年,產量不高。 高劍父門下弟子眾多,根據每個弟子的特點,分別指定他們學習具體的畫種。何磊初期畫山水,並且技法已到了一定的純熟程度。但高劍父覺得當時花鳥畫家比較少,於是指定他專攻花鳥,從唐宋花鳥入手,並且強調寫生。 何磊講求線條細緻,但對色彩的追求非常特別,用色基本都是真色。很多顏色都是他把石頭等天然物質用火燒、水泡方式製作出來,而不像有些畫家直接用化學顏料。天然色彩更能經受時間的考驗,能長期保鮮。 何磊之孫何潛猛說,爺爺擅長畫花鳥魚蟲動物,作品中以此類題材居多。他送給普濟禪院當時的主持一幅老虎畫作,大師愛不釋手,加以珍藏。[1] [1]《[廣州畫卷‧第43期]何磊(1916年-1978年)舉鏡“嗅畫”苦用色“天然”長》,載“廣州圖書館"網,http://www.gzlib.gov.cn/shequ_info/ndgz/NDGZDetail.do?id=326155。 [2]何磊:《一生潛心畫藝革命未忘救國》,載《珠江商報》,2012年7月2日。 [3]《廣東繪畫掠影1900-1949》,載“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網,2012年12月31日,http://www.lcsd.gov.hk/ce/Museum/Arts/documents/10284/10567/A_Glimpse_of_the_Guangdong_Art_Scene_chi.pdf。 [4]《高劍父》,載“互動百科"網,2013年6月10日,http://tupian.baike.com/a1_23_56_0130000032656012612。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