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兆銓,字莘伯,原籍浙江山陰(今屬紹興),生於廣東番禺(今屬廣州市番禺區)。學者、詩人。汪瑔之子、汪兆鏞堂兄。 父親汪瑔。兆銓在學海堂肄業,17歲時賦《平定新疆饒歌》,並撰有駢體序,受到陳澧的讚賞。他20歲時與從弟汪兆鏞在隨山館讀書。1881年,他作為學海堂書院專課生,與陳樹鏞、朱啟連、陶邵學等以文章相互切磋。 1885年,他參加鄉試高中舉人,受委任為海陽(今潮安)縣教諭;次年入京,與楊銳、文廷式、陳三立諸名士往來酬唱。他多次參加會試不第,進入提督馬維騏、李准幕府,被加授國子監籍銜,後選連州學正,不就。他歷任菊坡精舍學長、廣雅書院總校、廣東高等學堂教務長等職。 1902年,兆銓創辦教忠學堂(今廣州市第十三中學),擔任教忠學校校長十多年。 兆銓工詩詞,擅駢文。他的詩作《羊城竹枝詞四首》寫廣州春夏秋冬四季景物,饒有地方氣息。錢仲聯在《近百年詞壇點將錄》稱其詞“芬芳悱側,自是瑤台嬋娟。”之後,他凡有所撰,都注意語言的效果,既能如大賦般的鋪排,又能像小詞一樣錘煉;既有後者的情愫,又有前者的色彩;尤注力於句式和節奏,即便是寫散體文字,也力爭有駢偶的整齊和嘹亮,朗朗上口,擲地有聲。他又善隸書,通醫術;著有《惺默齋集》、《萇楚軒續集》、《遠暇室詩稿》、《萇楚軒詞稿》等書。 兆銓和汪兆鏞一眾學者好友居住澳門時,閒時作詩賦詞之會,或共遊港澳勝景,或寄情山水,以表對故朝之思以及反侵略的愛國情懷。 兆銓與外甥朱執信關係密切。當年19歲的朱執信之父朱啟連(原籍浙江蕭山縣)受教於隨山館,汪瑔對朱啟連的才華非常賞識,將次女汪若昭嫁給他,生下朱執信。朱執信15歲時,朱啟連不幸死於鼠疫。之後,朱執信及其弟妹全由舅舅兆銓教養。朱執信在懷念舅舅的詩中有“飲食與教誨,有逾父母恩”之句。朱執信被桂系軍閥殺害後,兆銓題朱執信遺墨時說“回首三十年舊事,情誼如父子”。[2]1929年,兆銓因酗酒而病逝,終年70歲。 現錄汪兆銓的詩一首: 《澳門度歲(戊辰)》 避地頻年慣,今年又海涯。 依然喧爆竹,空復對唐花。 旅食尋常耳,今年七十耶。 妻兒仍小集,未用苦思家。 [1]章文欽:《澳門詩詞箋注》(民國卷下卷),珠海:珠海出版社,2002,第145-151頁。 [2]陳覺全:《汪兆銓事略》,2012年12月1日,http://59.41.8.134:8080/was40/detail?record=107&channelid=39003。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