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19/11/13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2月1日─1547年1月21日)耶稣会士保禄•卡梅尔特(Paulo Camerte)在圣信学院附近建起了一座贫民医院(Hospital dos Pobres),以治疗贫穷的印度教徒,也有专门的地方收留痲疯病人。 Leopoldo da Rocha, As Confrarias Goa, Séculos XVI—XX, pp. 80—81,转自董少新的《形神之间——早期西洋医学入华史稿》,第41页。
保禄•卡梅尔特建贫民医院
隆庆二年(1568年1月29日─1569年1月16日)本年,贾尼劳主教在澳门建立了两所医院及一所仁慈堂。一所医院为麻疯院,是专门为麻疯病人所设,当时中国南方有很多麻疯病人,希望通过这种途径对麻疯病患者的灵魂进行拯救。麻疯病院最初是设在贫民医院 的隔间内,后迁设于城外望德堂之旁,以为教堂之属。贾尼劳以拉匝禄圣人为麻疯病患者的主保,故名此堂为“圣拉匝禄堂(Igreja de Sāo Lázaro)”。因堂内收养麻疯病人,故又称为“发疯寺”。《澳门记略》称:“东南城外有发疯寺,内居疯蕃,外卫以兵,月有禀。” 另一所医院为“贫民医院(Hospital de Pobres)”。贫民医院在大三巴炮台南麓,澳城外水坑尾一带,隶属于仁慈堂。贫民医院,《澳门记略》称“医人庙”,“在澳城之东,医者数人。凡夷人鳏寡茕独,有疾不能自疗者,许就庙医,其费给自支粮庙。”仁慈堂,位于澳门议事会前地侧,它以 “仁慈圣母”为主保,仿罗马仁爱协会之制,专以补助贫苦无告者之生活用品为职责,对葡萄牙“富人和商客”亦有安全保障作用,贾尼劳将本地税收的百分之五用作维持慈善会的经费。仁慈堂,《澳门记略》称为“支粮庙”,在澳城南隅,“如内地育婴堂制,门侧穴转斗悬铎,置转斗中,僧闻铎声至,收而育之”。澳门仁慈堂是一个慈善机构,同时亦是一个宗教机构。该堂楼下正厅曾设祭坛、圣像,摆设犹如小教堂。贾尼劳是创办澳门慈善事业的第一人,亦是将西药传入中国的第一人。 关于望德堂与拉匝禄堂之间的关系,有关论述均不清晰。望德堂始建于1558—1560年间,而麻疯院始建于1568年,最初设在贫民医院内的隔间,后迁至望德堂之旁且附属。如是,望德堂才有拉匝禄堂之称。印光任、张汝霖:《澳门记略》卷下《澳蕃篇》。阿马罗:《澳门医学:名医、药房、流行病及医务治疗》,载《澳门史新编》第3册,第999页称:根据当时捐助者名单,这间医院开办的具体日期在1591年。印光任、张汝霖:《澳门记略》卷下《澳蕃篇》。Lettrere dell'India Orientale, scritte da Reverendi Padri della Compagnia di Giesù, Novamente, Stampate, In Vinezia, appresso António Ferrari. MDL XXX, pp. 215—216, 董少新:《贾尼路与澳门》,载《澳门杂志》2002年8月。印光任、张汝霖:《澳门记略》卷下《澳蕃篇》。
贾尼劳主教在澳门建立了两所医院及一所仁慈堂
尊敬的“澳门记忆”会员,您好!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澳门记忆”文史网的支持与信任。为持续优化会员服务质量与保障会员权益,本网站将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实施新版的《服务条款》。敬请各位会员详阅修订后之条款,有关内容可于以下查阅:
您已详细阅读并同意接受该等《服务条款》修订内容。
若您对本次更新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感谢您一如既往的支持与信任,“澳门记忆”文史网将持续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会员服务。
“澳门记忆”文史网 敬启
发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AND”,为缩小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交集”;
“OR”, 为扩大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联集”;
“NOT”,为排除不相关的检索范围 ,“AND NOT”表示第二个搜索项,在检索范围将被排除。
已经有澳门记忆帐号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参与, 0 条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实故事,共同填补历史空白!(1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