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街市大樓營運至2006年7月18日傍晚正式關閉,原各市販遷至附近臨時街市繼續營業。而原址則拆卸重建成一座樓高八層的市政大樓,並增設地下停車場。2009年11月26日,新的下環街市(即下環街市市政綜合大樓)正式落成啟用,同日臨時街市關閉並拆卸。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22/05/06
舊街市大樓營運至2006年7月18日傍晚正式關閉,原各市販遷至附近臨時街市繼續營業。而原址則拆卸重建成一座樓高八層的市政大樓,並增設地下停車場。2009年11月26日,新的下環街市(即下環街市市政綜合大樓)正式落成啟用,同日臨時街市關閉並拆卸。
更新日期:2022/05/06
民國二十八年 (1939年1月1日-1939年12月31日)鑒於雀仔園坊居民日眾,舊式圩市頹廢,未能滿足市民生活的要求,澳門政府斥資改建為新式街市,設立肉檔、魚檔、菜檔,方便市民生活。李鵬翥:《澳門古今》,第157頁。
澳門政府斥資改建新式街市
在澳門開埠之前,浪白滘區域不僅是中外互市的場所,更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之一。在明清等歷史時期,浪白滘發揮着關鍵作用。我們建議,將西江口流域作為一個整體,把珠海、澳門、香港、中山,乃至粵港澳大灣區聯動起來進行歷史與貿易研究。
相思瀑布畔葡萄牙語“取水碑”銘刻作者小考
民國三十五年 (1946年1月1日-1946年12月31日)12月24日,澳門各界參加拱北高沙蓮花亭開幕典禮儀式。蓮花亭向為同善堂茶亭,位於澳門往來中山的必經之道,方便往來行人休息。抗日戰爭期間不幸為日軍所毀,此次由同善堂主席黃渭霖發起重建,目的依舊為供應茶水,以利行人。《同善堂100周年特刊 (1892—1992)》,第109頁;《世界日報》1946年6月26日。
澳門各界參加拱北高沙蓮花亭開幕典禮儀式
新型建築澳門文化中心矗立在新口岸填海區海濱,與附近公園、觀音蓮花苑聯為一起,形成一個新景區。 澳門文化中心由兩幢建築物組成,前座為高層“澳門藝術博物館”,後座為低層的“視聽中心”,高低有致,兩者由廣場連接,地下設有停車場、倉庫;附近有花園區配套設施,總面積一萬六千平方米,環境幽雅。視聽中心樓頂,還有巨大飛簷,裝飾性強,仿如皇帝頭上的珠冠,別致美觀,增加建築物的氣勢,整體設計具有都市現代風格。 視聽中心擁有一個容納一千二百人的綜合劇場及一個容納四百人的小劇場,另有會議室、演員化妝間、小型展覽室等,設施先進。綜合劇場設計富有古典劇場風格,可供各種類型的舞台藝術表演之用。 澳門藝術博物館設有五個展覽廳,另有演講廳、會議室、圖書館、辦公室、餐廳及商場等。 文化中心規模宏大,美輪美奐,建築費用龐大,在建設途中,曾經多次超支,由最初的五億八千萬元,陸續增至六億四千萬、八億四千萬,結果總造價達九億六千萬元,可謂不惜工本。整體工程超過四年,至一九九九年三月十九日落成開幕。這座耗資巨大的建築物,具有多元化功能,包括會議、文化藝術體育活動,但是,也要有相關的文化政策配合,才能發揮它的作用,推動文化藝術發展,真正成為“澳門文化中心”。 澳門文化中心,不僅是一個文化景點,可供觀賞,而且經常舉辦展覽和演出,具有實際功用,不致虛有其表。
澳門文化中心建築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