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澳門-越南”貿易航線是澳門與東南亞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澳門葡人與越南南部的阮氏政權和北部的鄭氏政權均有密切的商業往來。耶穌會士在葡萄牙保教權的庇護下得以從澳門進入越南開展傳教活動。本展品是越南後黎朝鄭氏政權清都王鄭梉回覆在澳門的教廷特使班安德(André Palmeiro, 1569-1635)神父的信。

班安德是葡萄牙籍耶穌會士。他1626年到達澳門,隨後接任耶穌會遠東觀察員(Padre Vistador),向總會長報告中國和日本等地的教務工作和行使裁決,直至1635年在澳門逝世。班安德曾請求鄭梉准許傳教士入境。為通過貿易獲得物資,鄭梉批准了這一請求,並將回覆刻在銀箔之上以表善意。信中所提及的二教士分別是羅歷山(Alexandrede Rhodes)和馬多祿(Pietro Marches, 1576-1657),他們1627年得到批准後前往“東京”(今河內)傳教,對越南天主教的發展奠基有深遠影響。

羅歷山,1593年出生於當時還屬於教宗國的阿維尼翁,1612年加入耶穌會,1623年抵達澳門,在澳門居住了一年半,之後前往交趾支那(南部越南,由阮主統治),逗留了18個月後返回澳門,1627年前往東京(北部越南,由鄭主統治),在那裡他制訂了第一個越南語的拉丁化拼音方案。1630年前後,鄭梉察覺天主教傳播極為迅猛,認為是潛在的威脅,於是將羅歷山等傳教士驅逐出境。羅歷山重新回到澳門,在聖保祿學院教授神學達十年之久。1640年他再次前往交趾支那,6年後再次被迫離開,經澳門返回歐洲,並促成了巴黎外方傳教會的成立。

參考文獻:

[1]. Brockey, Liam Matthew. (2014). The visitor: Andre Palmeiro and the Jesuits in Asia.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 Rhodes, Alexandre de. (1650). Relazione de' felici successi della Santa Fede predicata da' padri della Compagnia di Giesù nel regno di Tunchino, alla Santità di N.S.PP. Innocenzio Decimo. Roma, p.170.

[3]. Tràn Anh Dung, Joseph. (1985). The historical chronology of the Vietnamese Catholic Church 1533-1976. Orlando, pp. 8, 9.

[4]. 耿昇著. (2013). 北圻與中國傳統文化: 法國入華耶穌會士羅曆山及其對“東京王國”的研究. 中法文化交流史. 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pp.687-701.

[5]. 張廷茂, 魯慎. (2002). 明清時期澳門與越南的海上貿易. 歷史文獻與傳統文化, 第9集. 海口:南方出版社, pp.1-13.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