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邢荣发肖像
肖像画作者:陆曦
因为阅读《澳门雀仔园.福德祠》一书而认识邢荣发,故我们约定在雀仔园进行访谈。我和摄影师提前10分钟到达约定地点,但邢先生已经比我们早到,他熟练地引领我走到福德祠角落的小桌子坐下……
“常来吧!”我笑着问。
“做研究的时候经常来,和街坊们都混熟了。”他回应说。
“您是如何选择研究素材的?为甚么选择雀仔园?”我接着追问。
“机缘巧合吧!在中国艺文出版社的刘阿平社长主张引荐下,我帮雀仔园福德祠值理会进行研究,所以对这个街区做了大量资料搜集。”
“所以您是因为接到任务才开始研究!”我期待听到雀仔园的吸引力,但这回复让我有些失望。
“不是这样!也有些是自发的,但我们做历史研究的,没有所谓‘兴趣’。每一个街区、每幢房屋,甚至每一块瓦片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其实每个地方都可以非常有趣。不是吗?”他平淡地回答,这反问却让我对历史研究有了新的认识。

邢荣发在福德祠探秘
“您最喜欢雀仔园哪一段趣事?”我这一问,他的话匣子便打开了。邢先生兴致勃勃地带我游览各处,从福德祠、街市、鲁班庙到街角古井、高处城墙,无所不谈。其实这些内容我在《澳门雀仔园.福德祠》中都读过,但他亲自讲述别有一番风味,因为邢先生的话总能引发意想不到的反思。例如,我问他“做研究最困难的是甚么?”他回答:“资料搜集、搜证、书写都困难, 但最难的是没有结论!”
“可以没有结论吗?”我觉得不可思议。
“当然可以!无法证实就没有结论。比如求证福德祠的原址,就几乎没有结论。因为那是百数十年前的事,留下的文献不多,更不用说见证人了,所以我一直找不到答案。”
“既然都没有记载,也没人知道,您作甚么结论也没人质疑吧。”我打趣道。
“理论上可以这样,但那就‘不好玩’呀!如果可以随意写,研究就没有意义。”他答道。
我惊讶于他用“不好玩”来描述学术研究的过程,然后他告诉我如何透过不同时期的照片对比来找到答案。
“我当时把照片贴在书房的每一个角落,把图片分段放大,日看夜看,约看了一星期,突然有一天在照片一角看出端倪……”在邢先生的描述中,我仿佛听到侦探小说的情节,平凡的历史研究一下子变成了“寻宝游戏”,难怪邢荣发会说研究要好“玩”。

认真观察每个建筑物的细节
在炎热的街区探险之后,我们去了咖啡店查看作品。邢先生如数家珍地把作品拿出来让我拍照,其中一本竟是文学类著作《民歌式的澳门史诗》。我问他为何用史诗的方式呈现,才了解到邢先生的本科专业是汉语言文学。
“为甚么不从事文学相关工作呢?”我不解。
“因为我已有工作,那时在建筑设计顾问公司工作,我读的是大学函授课程。”他的回答引出了奇特的成长历程。
邢荣发是在柬埔寨金边出生的华人,10岁时移居澳门。童年成绩优异,连续九年考全级第一,但因家庭贫困无法升读高中,幸得慈善家及工程师施利华的帮助才能完成高中学业。高中毕业后,他顺理成章地在施利华的建筑设计公司工作,从而踏入建筑行业。
“我们的工作需要考察不同的建筑风格,施利华会要求我们拍下所负责项目的照片存档,因此我走遍了半岛的大街小巷,发现了许多美丽的历史建筑,进而对历史建筑研究产生兴趣。
”当被问及已有稳定工作,为何仍要工余读大学时,他表示求学才是自己的理想。
“建筑设计是我的谋生工具,但不是我的理想。于是在有了物质基础之后,我选择求学,而汉语言文学在选择不多的函授课程中,最接近我的兴趣。”

研究著作展示丰富的本土文化底蕴

纪录澳门今昔变化的教科书
鱼与熊掌难以兼得。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选择为生活放弃理想,也有些人选择为理想放下物质追求。邢先生的过人之处在于能够分清主次,并在其中取得平衡。他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工作备受业界认可,随后离开恩师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以自己的话说:“公司业绩上了轨道,我便有更多资本请员工代劳,这个时候,我放慢了公司发展的步伐,终于可以寻梦了!”
邢荣发没有在谋利的事业上更进一步,而是向求学的理想更进一步。他一边工作,一边上学,取得了历史学硕士和博士。获得学位后,他继续修改和补充博士论文,并出版了《明清澳门城市建筑研究》。早在回归之初,他便在高校兼教,备课的同时编写讲义,最终将多年所教的内容编成《澳门历史二十讲》,形成了讲解澳门历史的基本框架。
在历史学研究中,邢荣发偏重于文化和民俗的研究。我提到坊间常说“历史是胜利者的书写”,他表示不排除部分政治史会有这样的说法,但这不是他的取向。作为历史学者,他更期望写出人文精神,以百姓为本,帮助社会弱势群体,例如协助旧区重建,让新一代能寻回澳门文化的根基,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又或是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让他们了解历史和生存的关系,通过学习历史,寻求更好的生活与人生。
邢先生的座右铭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无论是佛祖普渡众生,还是孔子所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都提醒我们关心他人的需求。难怪邢先生在访谈中常提到“改善生活”,他曾经经历过艰辛,明白生活的困难,愿意为后辈留下更多的甜蜜。邢先生说自己能力有限,可能无法实现伟大的理想!在我眼中,他早已实现了理想,只是前路漫漫,仍需上下而求索。临别时,他特意送我一本《民歌式的澳门史诗》,让我能够重温更多澳门历史文化的故事。书虽不厚,但拿在手上却有些重量,一如邢荣发成长的史诗。
更多作品 | 澳门虚拟图书馆

留言
留言( 0 人参与, 0 条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实故事,共同填补历史空白!(1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