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记忆沙龙” 11月推出公众讲座场,邀请到劳加裕主讲“从井泉到自来水:澳门百年供水史”,以及关俊雄主讲“空间变奏:关闸450年历史变迁”,活动即日起接受报名。

活动详情  报名办法

更多

为与市民分享“沧海桑田──澳门北区图片征集”成果,即日起至12月4日于文史网举办网上投票活动,并设奖项鼓励市民大众参与。

前往活动页面

更多

“记忆之友”专属抽奖活动开奖!澳门记忆团队已发短讯通知得奖者,请得奖者跟着以下安排领奖。领奖期由即日起至2025年11月28日。
>>得奖名单及领奖安排
>>授权书

更多

为推动澳门历史文化传承,澳门基金会“澳门记忆”文史网特别推出“澳门中学生历史文章征集计划”。鼓励全澳中学生撰写澳门文史相关文章,记录澳门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

活动详情

更多

“澳门记忆”文史网特别推出全新长期征集项目─“我的澳门记忆”图片分享计划,期望激励更多市民关注身边的点滴,挖掘和分享各类历史资源与生活记忆。

>>前往活动页面

更多

当年今日
历史上的
1564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1月14日─1565年1月31日)11月12日,广东方面批准戈伊斯特使前往广州,陪同者有秘书若奥•埃斯科巴尔(João de Escobar),还有泰玛诺神父及平托修士。但此次广州之行,并没有任何直接效果。广东方面认为葡王使团事关重大,要上报朝廷,等待批示。罗理路:《澳门寻根》,第29—30页。

1581

万历九年(1581年2月4日─1582年1月23日)11月12日,罗明坚的信称:在澳门耶稣会住院的这栋房子里,除了他自己外,另外有3位神父和两位修士,还有已经退休的贾尼劳主教。他退休后,在此养老,患气喘病,非常严重,相信他不会活得太久。《利玛窦书信集》下册附录《罗明坚神父致麦尔古里亚诺神父书》,第436页。

1609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2月4日─1610年1月24日)11月12日,圣保禄学院有耶稣会士50人,其中20名神父,30名修士,还有9名学生。高瀬泓一郎:《キリシタン时代の文化と诸相》,第357页。

1637

崇祯十年(1637年1月26日─1638年2月13日)11月12日,在澳门西班牙大帆船船长的寓所前,澳门葡人用脚手架搭了一座戏台演戏。中国男孩在上面演戏,他们的表演很吸引人,台上鼓乐喧天,唱腔如同印度人,和谐一致。Peter Mundy, The Travels of Peter Mundy in Europe and Asia: 1608—1667, Ⅷ, Part l, p. 273.

1640

崇祯十三年(1640年1月23日─1641年2月9日)11月12日,为了能够偿还向市民借的黄金和白银债务和从马尼拉运来支付赴日使团的8000印葡金币,决定出售从日本运来被典押的丝绸。丝绸以每担126两白银拍卖。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6—18世纪》,第49页。

1640

崇祯十三年(1640年1月23日─1641年2月9日)11月12日澳门议事会记录称,澳门商人米格尔•马赛多(Miguel de Macedo)本年曾往马尼拉贸易,并从马尼拉带回8000帕尔达乌(pardaus)。Benjamin VideiraPires, A Viagem de Comércio Macau-Manila nos Séculos XVI a XIX, p. 30.

1664

康熙三年(1664年1月28日-1665年2月14日)11月12日,辅政大臣鳌拜将汤若望、南怀仁、利类思及安文思等4位耶稣会士投入监狱,并严刑拷打。不久,汤若望和杜如预、杨宏量、李祖白、宋可成、宋发、朱光显、刘有泰等7位钦天监官员被判处死刑,南怀仁、利类思与安文思三位教士被判鞭笞后驱逐出境,并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抓捕西洋传教士,将抓捕的西洋传教士送至京城。 邓恩:《从利玛窦到汤若望:晚明的耶稣会传教士》,第345—346页;《显亲王副绶等题为议处李祖白等五人以死刑等事密本》,《满文密本档》卷151。

1664

康熙三年(1664年1月28日-1665年2月14日)11月12日,英船“苏拉特”号被迫将胡椒每担按18八单位雷阿尔、铅每担按8八单位雷阿尔的价格交出,凑足2926.5八单位雷阿尔缴付船钞,广东方面才将看守的士兵撤走。12月12日,英船“苏拉特”号返回万丹。英商这一次来澳门贸易,只做了一些小生意,但却交了30.57%的船钞费。 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1卷,第33—35页。

1666

康熙五年(1666年2月4日-1667年1月23日)11月12日,葡萄牙奥斯定修士曼努埃尔•圣安东尼奥(Manuel de S. António)被选为澳门奥斯定修道院院长。 Manuel Teixeira, Macau e a Sua Diocese, Vol. 13, p. 604.

1709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2月10日-1710年1月29日)11月12日,圣家辣修道院要求议事会按规定拨给她们年金800两白银,并称:这是她们应得的。但议事会只付给她们150—200两白银。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VIII, p.64.

1725

雍正三年(1725年2月13日-1726年2月1日)11月12日,圣保禄学院院长李国成(Caetano Lopes)神父致澳门议事会的信称,以自己的名义和圣保禄学院的名义决定放弃该会在湾仔银坑的全部权益。原因一是该地土地贫瘠,供养居住该地的一名修士和十二名少年奴隶及一条船的花费每年需要215两白银,而这块土地每年生产仅值30两白银;二是该地经常有盗贼光顾,奴隶们也偶尔作乱,由于该地离学校太远,故那个修士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陆若汉(João Rodrigues)神父的墓地后来交给了一位在俗修士。而议事会则写信给圣保禄学院,请求耶稣会士不要放弃神父岛之地,建议他们不要理睬那些群氓的吵闹,并坚持反对中国地方小官吏的捣乱。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6—18世纪》,第110页;Arquivo de Macau, 3a série, vol.7, pp.99—100;龙思泰:《早期澳门史》,第168页。

1740

乾隆五年(1740年1月29日-1741年2月15日)11月12日,欧热尼奥•特里格依罗斯主教晋升为果阿大主教,在澳门卸任后启程前往果阿。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6—18世纪》,第129页。

1742

乾隆七年(1742年2月5日-1743年1月25日)11月5日,葡萄牙籍耶稣会士若瑟•门丹哈(José Montanha)、林德瑶(João de Seixas)和归玛诺(又译作孙玛诺,Manuel de Aquiar)神父乘“圣佩德罗”号和“圣保禄”号帆船抵达澳门。若瑟•门丹哈神父在澳门花了很大精力抄写成《耶稣会会士在亚洲》。新主教伊拉利奥•罗沙(Hilário de Santa Rosa)修士于同日抵达澳门,“大船在七里格以外老万山岛前逆风停泊,主教致信方济各堂的守卫者,通告他愿意在该修道院下榻。由于首先到来的是接迎同船到来的四位耶稣会神父的小艇,经他们劝说,主教也上了小艇。他们还说,时间已晚,我们就在圣保禄学院住宿。主教阁下受到了欢迎。总督高甸玉不顾天色已晚,率一队士兵在海边迎候,并鸣炮欢迎,但新主教拒绝乘坐为他准备的轿子,因为他要与神父们一起走。第二天一早,主教不声不响地住进圣方济各修道院,在那里接受了本市各教堂、神职人员、议事会和名流们的问候。在为他准备官邸期间,他在那里住了近三个星期,受到款待。”12日,伊拉利奥修士就任澳门主教,若瑟•阿尔梅达(José de Almeida)神父任司库和主教座堂的本堂神父。13日,主教通知议事会,他决定在17日星期六下午3点按惯例进驻主教座堂,真诚殷切地希望所有其他主教们在场。费赖之:《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第841、844页;荣振华:《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补编》,第440页称门丹哈神父是同三位派往中国的耶稣会士一同来到澳门,林德瑶及归玛诺均是1742年到澳。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6—18世纪》,第128—131页;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VIII, pp.384—385.

1742

乾隆七年(1742年2月5日-1743年1月25日)11月12日,一艘由海军准将乔治•安森(George Anson)指挥、在秘鲁同西班牙海军作战之后的英国军舰“百夫长(Centurion)”号因被风打坏,漂入澳门海面。该船为第一次到中国口岸的国王船只。之后,获得广东督抚两衙门批准,同意其寄泊,采买木料进行修整。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1卷,第285—286页;《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第1册《广州将军策楞等奏闻英国被风哨船飘至澳门已令移泊四沙折》,第194页。

1743

乾隆八年(1743年1月26日-1744年2月12日)11月12日,随乔治•安森勋爵出行的理查德•沃尔特(Richard Walter)牧师于本日到达澳门。他称:“澳门城是位于广东河口一个岛上的葡萄牙殖民地。它过去很富庶,人口众多,本身有能力抗拒武力侵犯。但现在它已失去了往日的光辉,因为尽管那里住着葡萄牙人,有一位葡王任命的总督,但只能看中国人的脸色行事。中国人能够中断粮食供应,让当地葡人挨饿,任何时候只要他们乐意就可以处置葡人。这使得澳门总督小心翼翼,尽量避免得罪中国人。”詹姆士•奥朗奇编著:《中国通商图:17—19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第7节《澳门》,第197页。

1762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1月25日─1763年2月12日)1月8日,瑞士遇难商人雪儿满等135人分搭瑞士商船回国。先是,瑞士商船一艘在陆丰县白石礁被台风击碎,溺死3人,121人在陆丰甲子港登岸,尚有17名漂至澳门,在南环上岸,获救者共138人。除阿儿木已于1761年11月12日附搭澳门月旺•疏夏(João de Sousa Magalhães)第十号额船先行回国,哈哩、色绿(Senna)2人于1763年1月22日后回国外,其余135人均于当日回国。《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第1册《两广总督苏昌题报清乾隆二十六年分发遣难番归国日期本》,第365—366页;《广东巡抚明山题报清乾隆二十七年分发遣难番归国日期本》,第370页。

1767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1月30日─1768年2月17日)11月12日,果阿首席法官科斯达•法贡德斯(Caetano Manuel da Costa Fágundes)从果阿到达澳门,调查前任总督马托斯•沙丽华与议事会发生争执之事。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ⅩⅧ, p. 538.

1791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2月3日─1792年1月23日)11月12日,新任主教马塞利诺•施利华传谕:奥斯定修道院院长及方济各修道院院长,未经允许离职的举动是要受到制止的。Manuel Teixeira, Macau e a Sua Diocese, Vol. 3, p. 605.

1801

美国第一位来华牧师,也是美国研究中国语言文学的第一人。1801年4月22日生于美国麻萨诸塞州。12岁洗礼。1826年毕业于安姆赫特学校,随后入安道华神学院就读。1829年10月受美国公理会派遣赴中国。1830年3月22日抵达澳门,受到马礼逊接待。由于裨治文专向中国人传教,故先要学习华文,并得梁发协助其工作。1830年裨治文与马礼逊、雅裨理等人发起组织广州基督教徒联会,主要宗旨是联络西国教徒;设立资料库、图书馆;出版华文圣经教本。随后参加益智会、马礼逊教育协会、医药传道会的工作。1832年创办英文《中国丛报》(又译《澳门月报》、《中国文库》),先后在广州、澳门出版。该报是鸦片战争前后外国人在华创立的重要刊物。初由马礼逊倡议,美商奥利芬特负责在纽约进行印刷器机设备的筹募。裨治文办报态认真、立论较持平,以大量文字记录了鸦片战争前后重大事件及背景。1843年11月,任英商马地臣创办的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秘书。1839年2月在澳门创办马礼逊学堂,容闳曾在该学堂学习六年。同年6月15日应钦差大臣林则徐之邀,到虎门观察销烟。1843年出席香港传教士商讨重译《圣经》会议。1844年2月,美国使团到达香港,裨治文充当顾盛的翻译和秘书。1845年参加签订《中美望厦条约》。1853年任上海公理会牧师。1856年在上海外侨组成的学术团体一上海文理学会任会长。1857年促成皇家亚洲协会华北分会成立,被选为主席。1858年为签订《中美天津条约》而出谋策划。他于1841年在澳门出版《广东方言撮要》,此书有助欧美人士学习中国语文,更可从学习中认识中国文化。1861年11月12日在上海去世。

1804

清嘉庆九年(1804年2月11日─1805年1月30日)11月10日,英国商船“马力时”号在澳门购买瓷器、紫花布等货物发船往越南贸易。12日遇风暴,船只打破,货物淹失,船上英人57名,漂流至万州海面,上岸获救,并要求清政府将其送回澳门。《清代澳门中文档案汇编》下册《澳关委员金源为饬将遭风之英国马力时船详情禀覆事下理事官谕》,第761页。

1813

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2月1日─1814年1月20日)11月12日,有大西洋船一艘来澳贸易,因澳门第十九号“类斯·山治”额船于嘉庆十三年(1808)十二月内开往哥斯达贸易,不复回澳,兹将该大西洋船顶补第十九号额船营生。《清代澳门中文档案汇编》上册《香山知县彭昭麟为饬顶补十九号额缺大西洋船遵照向例投行料理事下理事官谕》,第229页。

1866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缔造者。名文,幼名帝象,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1866年11月12日(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1879年(光绪五年),随母赴檀香山,他的长兄孙眉资助他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接受西方的近代教育。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激起了孙中山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热情。他目睹清政府的卖国、专制和腐败,开始产生反清思想。1892年,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随后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结纳反清秘密会社,联络有志之士,准备创立革命团体。1894年,孙中山从上海去檀香山,组织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1895年2月,在香港联合爱国人士组织辅仁文社,建立香港兴中会,并决定在广州起义。同年10月,广州起义事泄失败。孙中山被迫亡命海外,走日本,赴檀香山,后又游历美国、欧洲。1896年10月,在英国伦敦曾被清公使馆诱捕,经英国友人营救脱险。此后,孙中山详细考察欧洲各国的经济政治状况,研究了多种流派的政治学说,初步形成了三民主义思想。1900年10月,派郑士良到广东惠州(今惠阳)三洲田发动武装起义,因饷械不继而失败。1904年孙中山在日本、檀香山、越南、暹罗(今泰国)、美国等地向华侨及留学生宣传革命,1905年在比、德、法等国的留学生中建立革命团体,也与国内的革命团体建立联系。1905年8月,与黄兴等人以兴中会、华兴会等为基础,在日本东京创建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从1906-1911年,同盟会在华南各地多次组织武装起义。1907年镇南关起义时孙中山还亲临前线参加战斗。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之役,在全国引起巨大震动。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孙中山在美国得知消息后,为争取欧美等国支持革命事业,在美、英、法等国进行外交活动,12月19日,被17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2月12日,清朝宣统帝被迫宣布退位,中国结束了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孙中山制定和公布一系列改革和进步的法令,3月11日。颁布具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2月13日,因革命党人与袁世凯妥协,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被选为理事长。1913年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即主张起兵讨袁,但党内意见分歧,仓促应战,旋即失败。1914年在日本建立中华革命党,次年发表《讨袁宣言》,1916年又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1917年段祺瑞解散国会,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织护法军政府,当选为大元帅,誓师北伐。1918年因受桂系军阀和政学系的挟制,被迫去职至上海,创办《建设》杂志,发表《实学计划》,并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0年回广东,次年就任非常大总统。1922年因陈炯明叛变,退居上海。1923年在驱走陈炯明后回到广州,重建大元帅府。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宣言。同年11月,应邀北上讨论国是,提出“召开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两大号召,同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段祺瑞、张作霖作斗争。1925年3月12日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1929年,遗体由北京移葬南京紫金山。主要著作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其著述在他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重要的有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11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

1878

光绪四年(1878年2月2日─1879年1月21日)11月12日,葡萄牙政府任命爱德华多.奥利维拉(Eduardo Alfredo Braga de Oliveira)为澳门地区大法官。翌年4月24日抵澳履任。Manuel Teixeira, Os Ouvidores em Macau, p. 182.

1883

光绪九年(1883年2月8日─1884年1月27日)11月l2日,葡萄牙国增拨军兵前赴澳门,以资防守。计步兵l队,乃由果阿拨至。又兵1队,由非洲拨至。另由其都城拨有炮兵1营、战舰2艘、炮船4艘前来中国。该葡兵业已启程,不日即到澳门。《申报》1883年11月12日《葡国增防》。

1889

光绪十五年(1889年1月31日─1890年1月20日)11月12日,鉴于1884年以来澳门贸易低迷,澳督罗沙(Tomás de Sousa Rosa)指定两名市政议员、一名政府译员及两名华商代表组成专门调查委员会,经过七个多月的研究,委员会于本日在《澳门政府宪报》发表与中葡协议及拱北海关体制相关的报告:“值得注意的1888年间澳门贸易得以改进的原因是:1. 中葡条约的结果确定澳门的政治地位,华商获得信心,因而能够吸引资金,增进贸易。2. 中国海关税务司款待澳门华商,免除贸易重税,给予特许经营,这就大大促进贸易的发展。澳门华商的证词和委员会成员对本地商业调查的实际经历都证明,仅此上述两点就可以解释1888年出现商业进展。”莫世祥、虞和平、陈奕平编译:《近代拱北海关报告汇编:1887—1946》,第8页。

1896

孙婉,女,又名孙金婉,原籍香山县翠亨乡(今属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生于檀香山。孙中山次女。 孙生于11月12日,与父亲孙中山同月同日生。1907年,她随母亲迁居香港九龙牛池湾。1910年,祖母杨氏去世。她与母亲离港赴马来西亚槟城与父亲团聚,后随父亲访问沪、鄂、闽、粤等地。同年7月,她与兄长孙科、姐姐孙娫同赴美国求学。1913年,孙娫因病去世。鉴于此,孙眉在孙婉名字上加个“金”字,意为“金不换”之意。 孙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文学系。1915年,她与王伯秋在美国结婚,生育女儿王纕蕙、儿子王弘之(海平),后离异。 1920年离婚后,孙决定回澳门侍奉母亲卢慕贞。1921年,她回到澳门陪伴母亲,住在澳门文第士街孙公馆。后经兄长孙科介绍,她认识了1918年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戴恩赛。1921年3月,她与戴恩赛在澳门结婚。宋庆龄致函祝贺,并寄来礼金4000元。[1] 1921年3月19日,孙科遵照母亲卢慕贞的意见,在澳门孙公馆为妹妹与戴恩赛主持结婚典礼。孙戴婚姻,不仅父母同意,而且得到卢慕贞的重视。婚前,卢慕贞向儿子和女婿提出一些特别要求:一是婚礼要在澳门孙公馆举办。二是指定孙科担任他们的主婚人。三是女婿结婚后要长居澳门。戴恩赛满口答应,一切为了爱妻,甚么条件他都乐于接受。 这场婚礼得到父亲孙中山和宋庆龄的支持与关爱。3月11日,宋庆龄致函孙,说你父亲和我很高兴听说你们的婚礼在澳门举行,希望你们十分幸福,寄给你礼金4000元。或者如你父亲所说,这是你的嫁妆。两人结婚时,孙中山在广州。那天,孙中山突然通知政府部分官员去吃饭,人到齐后,孙中山突然向大家宣布:这次请大家来吃个便饭,是因为我女儿孙婉与戴恩赛博士结婚。事先未有通知大家,以免赠送礼物。在座官员听后,无不感慨,更敬佩孙中山的为人和处事方式。 孙与戴恩赛结婚后夫妻恩爱,相敬如宾,开车到广州东山等地度蜜月。1922年,孙与戴恩赛的女儿在香港出生。时值孙中山在桂林北伐,希望一举成功,就给外孙女起名“成功”。1923年夏,孙在香港生下儿子。当时,孙中山为纪念在“永丰”号舰(后改为“中山”号舰)蒙难事件,给外孙起名“永丰”。孙中山十分喜爱两个外孙。同年,孙中山任命戴恩赛为梧州海关监督兼外交部特派广西交涉员。 1927年,戴恩赛被任命为广东治河督办。1929年2月,戴恩赛被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任命为国民政府驻巴西公使,孙准备随夫一起赴巴西就任。6月1日,孙在动身前办理两件重要事情:一受邀参加中国国民党举行的奉安大典,安葬父亲孙中山在南京中山陵。二为解决儿女抚养权问题与王伯秋相约见面。11月,孙把戴成功、戴永丰托付给在澳门的母亲抚养,随夫到巴西上任。 1929年,孙参加孙中山奉安大典。1933年,戴恩赛结束公使的使命,与妻子一起回国。1936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任命戴恩赛为财政部厦门海关监督;次年又任命为粤海关监督。戴恩赛担任翠亨村中山纪念中学代理校长一职,日军入侵广东后,他在海关工作被停止,八年抗战期间,没有任何收入,中央政府也无接济,没有退休金。为了维持生活,孙与戴恩赛日夜辛劳,身体日渐孱弱,需要休养。戴恩赛给蒋介石和孙科去函,希望他们能拨点款资助他赴国外疗养身体,但信函发出后,没有得到回复。 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前夕,孙随戴恩赛携女儿戴成功移居澳门。戴永丰不愿回澳门,执意留在广州岭南大学工作。孙和丈夫尊重儿子的选择。1952年6月,戴永丰在岭南大学宿舍突然去世。戴永丰身体一直很好,家人对他的突然病逝感到很蹊跷。当时社会上传言,说国民政府驻巴西公使戴恩赛的儿子戴永丰是在“三反五反”运动中遭迫害致死的。 戴永丰死后被葬在岭南大学校园内的西洋坟场(今广州中山大学校园)。当儿子病逝的消息传到澳门时,戴恩赛遭受沉重的打击,只能与女儿抱头痛哭,不敢对孙讲,直到孙离世时,还以为儿子在大学教书。戴恩赛无法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从此一病不起,1955年1月16日在澳门美副将大马路戴公馆宅中病逝。 从此,孙母女俩相依为命,晚年生活十分艰难。全家生活陷入了窘境。戴成功变买了父亲留下的戴公馆房产,一家人搬到澳门士多纽拜斯大马路51号两层小住宅居住。 1964年,孙母女在澳门清平直街开了一家“成记古董店”,并请人代理,处理戴恩赛留下的一批古董,换得一点钱,勉强维持一段时间。戴成功写信给廖承志舅舅(戴家与廖家是远房亲戚)和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希望国家给予一点补贴。后来,新华社澳门分社出资接济孙家人。 司徒倩生于广东开平赤坎一个富裕的华侨家庭。1963年初春,司徒倩的丈夫庞锡垣突然在香港尖沙咀遇到不见十多年、同在澳门粤华学校就读的同班同学戴成功。两人简要诉说了从澳门分别后的情形,当庞锡垣听到戴家发生的巨变后,感到非常震惊。 庞锡垣在澳门读书时,与戴永丰关系很好。他从戴成功口中得知,最近陪伴母亲住在香港尖沙咀格兰酒店。司徒倩听庞锡垣说到孙戴两家的情况。1963年冬,孙正式接纳司徒倩为干女儿。在司徒倩的调解下,孙与王纕蕙见面,抱头痛哭。王纕蕙与母亲见面后,每夜共枕同眠,互诉分离后的孤独与凄凉。王纕蕙回到台湾后,将自己在香港和母亲见面的情形和母亲思念儿子的事写信告诉弟弟王弘之。由于种种原因,王弘之始终未见到自己日夜思念的母亲,成为终生遗憾。1968年,蒋介石派员赴澳门劝孙移居台湾,她以年老体弱,行动困难婉拒。 1971年,孙最后一次港澳之旅。司徒倩陪伴她从香港回到澳门时正赶上过年。除夕,司徒倩正在厨房做饭菜。孙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在起身上洗手间时,不小心从沙发跌坐在地毯上。次日,镜湖医院救护车直接开到家门口,司徒倩和戴成功陪伴孙入住镜湖医院特等病房,经检查,孙摔了一跤后盆骨粉碎。 春节过后,新华社澳门分社秦介平与柯正平、何贤等人来到澳门家中看望孙并查询病情。北京方面还派出骨科名医到澳门给孙医治。后来孙一直是在伤痛中度过,戴成功日夜陪伴在母亲身边。中央人民政府负责孙长期在镜湖医院治疗和调理费用,并通过驻澳门机构南光行每月拨款3000元生活费。[2] 1979年6月3日[2],孙在澳门镜湖医院逝世,终年83岁。 葬礼由何贤主持,并宣读祭文。孙婉遗体安葬于澳门氹仔孝思永远墓园。1989年迁葬于香港薄扶林道坟场戴家墓地与戴恩赛合葬。 [1]《孙婉》,载“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网,2012年2月16日,http://www.sunyat-sen.org/sun/showqshy.php?id=19。 [2]孙霄:《孙中山女儿孙婉的悲喜人生》,载“辛亥革命网",2012年12月6日,http://www.xhgmw.org/archive-51252.shtml。

1901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2月19日─1902年2月7日)11月12日,澳门总督柯高以澳门政府的名义下令征用西望洋山坡南面的所有建筑物和土地,包括好景酒店、马利亚‧费利巴(D.Maria Filippa)别墅、张昌(Cheong-Chong)、余吉秀(Iu-Catsau)、梁凤(Leong Fong)三家鞭炮厂及竹仔室别墅。先是,法国人欲购买海镜酒店(即好景酒店,Hotel Bela Vista),将其改为供其在印度支那公民使用的疗养院。英人惧怕法人在本地势力膨大,极力反对此次交易。法国驻广州领事哈杜因(Hardouin)到澳门用尽一切办法向澳督柯高游说,以便实现这笔交易,并称:法国看中好景酒店主要是澳门气候宜人,适合患热病及肺结核的军政人员疗养。哈杜因还许诺将疗养院置于葡萄牙法律监督之下,并由专门指定的葡萄牙医生来执行这一任务。柯高表面赞同法国人在“好景酒店”开办疗养院,但他把这、一问题的终决权交给了里斯本政府。英国人成功地向里斯本施加压力,澳督柯高遂以政府名义征用好景酒店以打消法国人购买该酒店的企图。施白蒂:《澳门编年史:20世纪(1900—1949)》,第8页;Luís Andrade de Sá, Hotel Bela Vista, pp.26—27. 关于张昌、余吉秀、梁凤三家鞭炮厂译名参阅濠江客:《峰景酒店百年前争夺战》,载《澳门日报》2000年7月2日。

1909

宣统元年(1909年1月22日─1910年2月9日)11月12日,新任拱北海关税务司法国人嘉兰贝(P.M.G.de Galembert)正式到任。拱北海关编:《拱北海关志》之《大事记(1887—1990)》,第270页。

1921

民国十年(1921年1月1日─1921年12月31日)11月12日,华盛顿会议正式开幕,会议由美国主持,英国、法国、意大利、中国、日本、荷兰、比利时以及葡萄牙等八国参加,施肇基、顾维钧、王宠惠三人代表中国政府与会。葡萄牙试图借此机会将中葡双方争执不下的澳门问题提交会议,请求美国公断。亦即由第三国出面,对澳门划界问题进行裁决。但澳门问题传统上主要由广东当局处理,北京中央政府除涉及外交事务外,甚少过问与干预。又因连年政局动荡、军阀混战,中央政府更无暇顾及澳门划界问题。故中国代表认为此乃广东军政府的事务,与中央政府只有间接关系,遂以广东军政府没有代表与会为由,拒绝讨论。不过,葡国政府则在《九国公约》上签字,承诺“尊重中国之主权及独立,暨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第1条)。事实上,北京政府外交部收到驻英、驻葡大使电报知悉葡萄牙欲在华盛顿会议上提出澳门问题后,即指示与会代表顾维钧等“不宜由国际会议解决”。《澳门专档》第4册《外交部发太平洋会议代表顾维钧、施肇基、王宠惠电》,第352页;顾维钧口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译:《顾维钧回忆录》第1分册,第217─219页;António Vasconcelos de Saldanha, A“Questão de Macau”na Conferência de Washington(1921─1922), in Revista de Cuhura, №.22,pp.169─188.

1947

民国三十六年 (1947年1月1日-1947年12月31日)11月12日,澳门中华教育会召开第15次会员大会,大会选出何心源、陈道根、罗致知、朱保勤、罗作祥5人为常务理事,又选出朱伯英、廖荣福、陈公善、盛熊连、吴秋荣、张铁军、何其伟、李仲明、娴惠霖、张志诚等10人为理事,以何贤、孔宗周、余倩娴、廖奉洁、赵碧兰、张衍日、李瑞仪等为监事。何心源早年留学罗马,获法律硕士学位,时为圣若瑟中学校长。《澳门中华教育会史略》,载《澳门今日之侨运》,第19页。

1979

1979年11月11日至25日,“葡国双周”展览会于赛车期间在商业学校举行,参展者有超过12名的葡国出口商与本澳入口商,展出的产品包括有酒类、食品、瓷砖、水松、钢及木质办公桌和厕具。参考资料:《华侨报》1979年9月7日报道。

1979

1979年11月11日至25日,“葡国双周”举办。广星电视行及新力 (Sony) 产品在会场(商业学校二楼)介绍最新电视录影器材及电视教学器材。参考资料:《华侨报》1979年11月11日报道。

1979

1979年11月11日至25日,“葡国双周”举办。广星电视行及新力 (Sony) 产品在会场(商业学校二楼)介绍最新电视录影器材及电视教学器材,吸引不同国籍的人士参观。

1979

1979年11月11日至25日,“葡国双周”举办。广星电视行及新力 (Sony) 产品在会场(商业学校二楼)介绍最新电视录影器材及电视教学器材。参考资料:《华侨报》1979年11月11日报道。

1979

1979年11月11日至25日,“葡国双周”举办。广星电视行及新力 (Sony) 产品在会场(商业学校二楼)介绍最新电视录影器材及电视教学器材。参考资料:《华侨报》1979年11月11日报道。

1979

1979年11月11日至25日,“葡国双周”举办。广星电视行及新力 (Sony) 产品在会场(商业学校二楼)介绍最新电视录影器材及电视教学器材。会场展览陈列彩色电视、影片投放、音响及闭路电视等。展场同时提供订购地毯服务,特价每呎2元,由多多房屋材料中心提供,电话号码:6314。

1979

会场设有专业人员指导拍摄器材使用操作

1979

1979年11月11日至25日,“葡国双周”举办。广星电视行及新力 (Sony) 产品在会场(商业学校二楼)介绍最新电视录影器材及电视教学器材。会场展览陈列彩色电视、影片投放、音响及闭路电视等。展场同时提供订购地毯服务,特价每呎2元,由多多房屋材料中心提供。

1979

广星与新力(Sony)合作展出电视录影器材和教学电视器材。同时展出的有建筑界人士必读杂志《建筑业导报》,广星为澳门总代理。

1979

1979年,广星电视行与新力(Sony)联合赞助“葡国双周”的会场音响及闭路电视。是次视听器材介绍为广星电视行向各界人士提供之家庭电视及专业用之教学电视器材等其中一部分。

1979

1979年,广星电视行与新力(Sony)联合赞助“葡国双周”的会场音响及闭路电视。

1979

1979年11月11日至25日,“葡国双周”活动期间,广星电视行及新力 (Sony) 产品在会场(商业学校二楼)介绍最新电视录影器材及电视教学器材。参考资料:《华侨报》1979年11月11日报道。

1990

1990年11月12日,水警在关闸口正式执行肉食进口新条例,管制入境旅客携带肉食动物进口。

1991

1991年11月12日,澳督韦奇立(Rocha Vieira)任命反贪污暨反行政违法性高级专员,由葡萄牙波尔图高等法院法官薛克(Jorge Alberto Aragão Seia)来澳出任。

1995

“澳门的今天与未来——第一届澳门组织章程及澳门基本法常识问答靑年团体会际比赛”于1995年11月12日假综艺館靑年中心举行。参考资料:《华侨报》1995年11月12日报道。

1996

1996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镜湖慈善会于11月10-11日举行隆重纪念活动。11月10日上午10时,镜湖慈善会在永乐戏院举办“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电影专场”,放映故事片《孙中山》,在放映前,镜湖慈善会彭彼得副主席致词,他高度评价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和崇高品德,勉励镜湖同寅学习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胸怀,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和澳门的顺利过渡作出贡献。出席电影专场活动的有:镜湖医院员工、镜平学校和镜湖护士助产学校的师生,以及澳门各界人士和许多学校师生。1996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镜湖慈善会于11月10-11日举行隆重纪念活动。11月11日上午9时30分,澳门各界代表齐集镜湖医院内孙中山先生铜像前,举行献花仪式。镜湖医院慈善会马万祺主席在献花仪式上发表了讲话,彭彼得、唐星樵先生代表澳门各界人士,王启人、柯正平先生代表新华社澳门分社,马有礼、李康先生代表镜湖慈善会,分别向孙中山先生铜像敬献花篮。 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镜湖慈善会于11月10-11日举行隆重纪念活动。各界人士在镜湖医院礼堂出席“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座谈会”,座谈会由慈善会马万祺主席主持,新华社澳门分社(现中联办)王启人社长、柯正平顾问,社会知名人士李成俊、罗柏心、梁雪予、彭为锦、刘羨冰,和本会李康、崔世安、冯志强常务董事在会上先后发言。他们表示:“澳门是孙中山先生走向世界的门户和踏入社会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舞台,我们引以自豪。我们要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为振兴中华而坚韧奋斗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祖国的统一、民族的昌盛,为澳门的平稳过渡、政权的顺利交接而贡献力量。”

2002

2002年11月12日,2005澳门东亚运动会主场馆“澳门蛋”建造承包工程开标,共有13家公司被接纳或有条件接纳参与竞投,投标价分别为5.8~7.8亿澳门元。

2009

更多

重要通知:“澳门记忆”文史网《服务条款》修订公告

尊敬的“澳门记忆”会员,您好!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澳门记忆”文史网的支持与信任。为持续优化会员服务质量与保障会员权益,本网站将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实施新版的《服务条款》。敬请各位会员详阅修订后之条款,有关内容可于以下查阅:

👉 点此浏览最新的《服务条款》

您已详细阅读并同意接受该等《服务条款》修订内容。

若您对本次更新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感谢您一如既往的支持与信任,“澳门记忆”文史网将持续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会员服务。

“澳门记忆”文史网 敬启

发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进阶搜寻

关键字

    主题

    资料类型

    地点

    时间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会员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