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19/01/15
更新日期:2019/01/15
柯六,又称柯翼堂、柯迁善堂。晚清澳门著名富商。 柯六经营赌博生意,作为恒和公司的股东和司事,承充包售仁慈堂彩票。恒和公司由柯六和卢九、卢光裕三人合作开办,并称三大股东。1897年9月17日、1897年9月24日、1901年11月16日,柯六和卢九叔侄签订合同,共同以恒和公司名义承充包售仁慈堂彩票,承充为期十年,从1897年12月至1907年10月。 1909年1月,卢九已去世,恒和公司内部爆发矛盾。柯六将卢光裕告到按察司,指控卢光裕“计数不清”。被告卢光裕“在公司司事多年,所有公司所得每百元票价12元之利益及中票不到收银之遗彩,都由他一手收存,至今未将公司所得之利计数清楚,十年来,也未有声明将公司所得之利存在何处、作为何用等情况。” 根据柯六的指控,卢九、卢光裕叔侄可能在恒和公司的数目方面做了手脚。柯六提出起诉时,卢光裕躲起来了,不知其藏身何处。不久,卢光裕身故,这桩官司不了了之。 柯六无奈,只好在1909年11月20日,宣布将恒和公司解散。如柯六所称,恒和公司帐目不清,他似乎没从恒和公司赚多少钱,但他相当富有。当时他是华人大业主,拥有物业不少,包括火船头街五间、蓬莱新街五间、夜呣巷一间、快艇头街一间等13间屋铺。柯的物业多为楼房,如蓬莱新街11号屋。该屋北向该街第13号屋,侧边南向该街第九号屋,侧边东向该街,西向火船头街,屋后一层,楼下可作铺店,楼下大窗门一度,楼下门口一个,门牌第11号。 1909至1910年,柯六都是澳门纳公钞最多之人。 父亲柯起生育儿子八个或以上,柯六是柯起与洪氏所生。柯起第三任妻子林氏,生子柯亦池,又名柯天养。柯起八子柯天鹏,因胡作非为,贻累产业,被前臬宪判伊无权管理产业限期五年,1908年8月8日才解除限制。[1] 清末,一众华商大亨仰慕广州西关风情,在中区大堂巷、白马行、大井头、天神巷一带,兴建“西关大屋式中式宅院”,形成澳门历史上仅见的“高级中式住宅区”。 柯六曾在他的白马行大宅“柯传善堂”内,主持一个广州西关“刘园”式的高贵私家赌场。柯六在广州万福路恒和公司分号长驻,经常邀请省城官商下澳门小住,为他所设的“柯传善堂”的赌场拉客。[2] [1]林广志:《晚清时期澳门华商与华人社会研究》,广州:暨南大学博士论文,2006,第141页。 [2]金英杰:《柯传善堂款客学西关》,载《新报》,2013年6月24日,http://www.hkdailynews.com.hk/macau.php?id=164898。
柯六,1856-
冼藻扬,又名冼翰廷,原籍广东南海(今属佛山市南海区)西樵简村。清末澳门富商。冼玉清之父。[1] 先祖为冼源盛是宋朝象州学正,从南雄珠玑巷迁往南海县,初居西樵山麓大茂村。冼源盛生育四子,长子冼迪、次子冼逵、三子冼进从大茂村迁往简村。[2] 清咸丰年间,父母因洪杨之役,乡间生活艰难,于是,离开家乡前往澳门打工。藻扬出生后不久,父亲去世。[3] 母亲蔡氏为人勤俭严肃,患有微疾,藻扬事母至孝。藻扬归家四年,蔡氏去世。[2] 藻扬自少孤苦贫困,对长辈非常孝顺。后来,他跟族人来往于钦州、廉州、高州、雷州一带经商。1899年,藻扬创办天和轮船公司,通航“和平”、“和贵”号两轮,开创西江航行汽船的新纪元。后来,他在香港、澳门入股投资电灯公司、牛奶公司、麻缆公司等,并开设建昌荣药庄,成为当时知名富绅。 藻扬的妻子刘氏是个贫农女,平时较少言语,具有传统中国妇女的勤俭诚朴,深明大义。刘氏对女儿冼玉清影响最大的是身体力行和克己裕人的品德。冼玉清考虑到自己对家庭的责任和态度,她放弃个人幸福,克己裕人。 冼家致富足后,刘氏勤俭不改,依然要求子女一定要勤俭节约,并积极参与社会地方公益事业。1928年,藻扬去世,终年78岁。[1] 刘氏于1931年去世。冼藻扬15岁时辍学,他不想后代走自己的旧路,尤其重视子女教育,而且受当时澳门的开明思想影响,不分男女都送入学读书。 冼藻扬夫妇生育子女七个。长子冼秉钧在香港大学攻读商科取得学士学位,1913年在香港自己独资开办一家“建昌荣”药庄公司;1918年,香港政府港督亲手授予“宏展港市商务”六字金牌。这是港督最高荣誉奖。[4] 三女冼玉清,弟妹都称她“三姐”,是知名文史学者、教授,岭南文献专家。她一生勤奋治学,著作甚丰;她从事教学工作,热爱祖国,关心乡邦文化,为国家图书馆找回流散在港、澳文献典籍做了不少工作。[3] [1]《冼玉清》,载“佛山市政府网",2011年9月4日,http://www.foshan.gov.cn/zjfs/mlfs/fsgk/rwfg/lsmr/201101/t20110112_3883231.html。 [2]邝希恩:《冼玉清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博士论文,2010,第2-3页。 [3]高炳礼:《岭南才女——冼玉清教授与中山图书馆》,载《图书馆论坛》,2004年第6期,第259-262页。 [4]《名人介绍》,载“百度文库"网,2011年9月4日,http://wenku.baidu.com/view/02bf266f25c52cc58bd6becc.htm。
冼藻扬,1850-1928
何连旺,又名何廷光、何仲殷,字穗田,广东顺德(今属佛山市顺德区)人。澳门著名实业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一代侠商。何老桂次子。[1] 1882至1883年,连旺以每年缴纳154100元经营澳门番摊生意,担保人为未那年奴‧先拿‧飞难地。合同规定,经营人限开馆16间为止,如开不足16间,也要纳足16间之数。 1886至1887年,连旺与卢九、林西合作,以每年缴125000元经营澳门番摊生意。三人经有现银10000元交出,存入公物会银库,并有物业值银20000元交出与公物会作按担保。规定限开16间。此次承充生意,原为卢九、林西合作,竞投完毕,连旺才申请加入。该合同期满后,三人继续合作经营1887至1888年澳门番摊生意,每年缴纳134100元,担保人为未那年奴‧先拿‧飞难地。1888至1889年,三人继续合作生意,每年缴纳为125000元。摊馆限额还是16间。 连旺参与闱姓的经营,采取与人合作方式。1897年澳门闱姓承充生意中,共分300股,香港李升占80股、卢光裕占17股、连旺占40股、尤勉之占30股、卢九占43股、Lu-Lau-shan和卢廉若占60股,Anna Thereza Ferreira占30股。另外,何氏家族时和摊馆从1874年至1910年7月,经营36年。连旺及其兄长何连胜等何氏族人,成为澳门番摊生意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1883至1884年,连旺以每年缴10900元,竞投获得盐业专营权,经营澳门、氹仔、过路湾(今路环)卖盐生意,由父亲何桂作保。1886至1887年,连旺以每年缴8530元,竞投获得盐业专营权,经营澳门、氹仔、过路湾(今路环)卖盐生意,自己交银3000元作保。 1890年6月,连旺将1882年开设的缫丝厂申请改造为织造匹绸厂;同年8月,在群队地瑞隆栈炮竹厂外建一分厂,开设炮竹厂分厂,专门生产炮竹纸。约1892年,他与卢九、刘炳堂、陈庚如等合股在康公庙直街开办“如心益记”茶楼,并经营茶叶加工与贸易生意。 1884年6月,连旺以杰出的贡献受到葡萄牙政府的嘉奖,获授予葡国基唯斯督宝星。[2]在当时澳门华人社会中,这是一项至高无上的荣誉,连旺父子同获此项嘉奖。同时,清政府重视连旺在澳门的作用和影响,以“捐款赈灾”表彰他。 1888年,父亲去世后,连旺接管家族生意。[3]何氏家族“集成堂”旗下的公司,连续多次投得澳葡的“清粪”标书,从清光绪初年至民国初年专营澳门粪业超过50年。 1889年2月,澳葡政府筹建中国北方赈灾公会,连旺成为主要成员之一。1891年4月,澳葡政府组建俄国皇太子访澳之迎接公会,连旺任副会长,何连胜成为董事之一。1894年,连旺被澳葡政府授予官职,成为城市卫生防疫公会会长;1894年6月,担任澳门整饬洁净公会会长;1894年8月成为澳门理商局职员,参与商业管理工作。[1] 连旺为人慷慨正直,仗义疏财。1892年孙中山在香港雅丽士医院毕业后在澳门开业行医,他引荐孙中山进入镜湖医院做医生;多次在《镜海丛报》上刊登广告,表彰孙中山的崇高医德。孙中山在香港学医时,应澳门绅士曹子基之邀,治愈他久病的家人。 1896年11月,康有为前来澳门游览,受到名流、维新派人士刘桢麟、连旺等人热情欢迎。连旺与康有为相见恨晚。这次聚会,澳门人士对上海出版的《时务报》推崇备至。大家商讨办一份报纸,决定由康有为领导采编,出资发行。[2] 1887年2月22日《知新报》创刊,一炮打响。《知新报》创刊号登载康有为写给光绪皇帝的系列维新奏书,加上梁启超的评论文章。 《知新报》实际工作由连旺主持,主要撰稿人有梁启超、何树龄、徐勤等。起初为每月五日刊,后改为旬刊、半月刊。连旺把《知新报》分送至香港、广州、天津、上海等地;远销日本、越南、新加坡、美国等海外市场,当时海内外代理发行点近40个。[4] 连旺与康有为一起制订庞大的移民计划。甲午战争失败后,康有为担忧中国在慈禧太后的统治下亡国灭种,产生移民的想法。当时中国农村劳动力过剩,康有为计划将中国向外国移民。在康有为指导下,连旺制订详细的移民计划,并具体安排招工和雇船运输事宜。1897年11月突发的中德胶州湾事件及列强进一步瓜分中国的侵略行动,迫使康有为放弃“移民巴西的计划”。 1898年8月,戊戌政变发生,维新派遭到残酷镇压,包括《知新报》经理康广仁在内的“六君子”惨遭杀害,康有为辗转逃至加拿大,梁启超躲进日本使馆后赴东洋。当时连旺冒着危险,接待梁启超父亲及妻儿,把康有为父亲接到澳门加以保护。为保护维新人士,《知新报》从9月的第68册后,重要论著不再署撰者姓名,或用笔名,并多录译者。报纸用“本馆经理人葡国伯爵非难地”的名义出版,还在“本馆经理人谨启”中声明:与旧人无关。 戊戌变法失败后,维新派变为保皇派。康有为在加拿大创立保皇会,澳门设立分会,连旺任分会会长。1900年,慈禧谎称光绪病重,欲立皇子废除光绪。消息传出,全国譁然。上海电报局总办经元善为首,联合1231位文人和绅商反对。慈禧对经元善等人整治迫害。经元善由郑观应安排摆脱缉捕,辗转逃到澳门。满清官员赴澳门缉拿时,连旺多方设法,耗费重金,全力营救。 后在中外舆论的压力下,澳葡当局给予经元善政治避难。连旺熟悉国际公法,出钱出力,表现出高度的政治智慧和正义感。在何东、连旺等港澳人士帮助下,保皇会在港澳开展活动,扩大声势,并暗中筹备勤王举义。[2]同年,自立军起义失败,保皇党侵吞华侨捐款的内幕暴露。之后,连旺与保皇党疏远。1901年《知新报》停刊。1898年,连旺帮助康门弟子陈子褒开办澳门大同女学堂,兴办教育事业。 1898年5月,连旺与张寿波、刘祯麟等人成立“澳门戒鸦片烟分会”,连旺担任董事。此举与其鸦片烟商的家族背景完全背道而驰。连旺也是同善堂立案人。[2] 连旺家族拥有大量物业,成为晚清时期澳门华人大业主之一。[1]他表现卓著,成为一代杰出的华商领袖,对澳门慈善公益事业的重大贡献,特别热心华人公益事业;1931年去世,终年76岁。 为纪念何连旺,澳葡政府将氹仔旧城区一条街命名为“何连旺街”。[3] 何连旺生育三子,其中第三子何云章,1895年2月13日《镜海丛报》报导何云章新进秀才,荣归故里的盛大场面:“有以红笺一封惠到本局者,启而视之,系澳绅何仲殷穗田为其第三子前岁科考新进之秀才云章,荣归顺德县原籍,行渴祖礼,由十五日起,至十七日止,连排盛筵,藉宴嘉宾。族党何性,为顺德巨族,子姓繁众,科名亦盛,一堂庆会,乐何如哉?” [1]林广志:《晚清时期澳门华商与华人社会研究》,广州,暨南大学博士论文,2006,第155-162页。 [2]娄胜华:《转型时期澳门社团研究:多元社会中法团主义体制解析》,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第327页。 [3]李佳佳:《澳门近代史上的开明华人赌商》,载《澳门月报》,2012年6月18日,http://amyk3388.blog.sohu.com/178498971.html。 [4]蒋祖缘、方志钦:《简明广东史》,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第534页。
何连旺,1855-1931
卢光裕,字圣珍,号舜渠,讳光裕,广东省新会潮莲乡(今属江门市蓬江区潮连街卢鞭村)人。澳门富商。卢九的长兄卢华锦第三子。[1] 卢光裕少年老成,勇作敢为,深得叔叔卢九所器重,待之如子。他经营商业,逐步致富。卢光裕与堂兄卢廉若多次承充澳门闱姓生意。1899年,他和卢廉若、葡人伯爵‧飞难地合作,承充澳门闱姓。1901年,内地义和团运动兴起,恩科奉旨延迟,以致所收银票,全部退回。 1886-1896年,卢九与林西、何连旺连续三届承充澳门番摊生意,担保人是亚纳伯爵妻子晏拿爹厘士‧飞难地,每年上交规银升为150000元。新合同是旧合同期满后延期。 1897年7月28日,各股东与新三记公所签订合同,经营澳门闱姓生意。该项生意分成300股,每股1000元,李升占80股,卢光裕占17股,何连旺占40股,尤勉之占30股,卢九占43股,Lu-Lau-Shan和卢廉若占60股,飞难地妻子(Anna Thereza Ferreira)占30股。卢氏家族共占120股,控制着新三记公所和此项生意。 1897年,卢光裕、卢九与另一名赌商柯六合作创立恒和公司,承充包售仁慈堂彩票,合作经营十年。卢光裕担任该公司司事,“卢光裕做该公司司事多年,所有公司所得每百元票价一十二元之利益及中票不到收银之遗彩,均由其一手收存”;宝行银号是卢九一手创建的最重要的家族企业之一,1905年初,卢九委任卢光裕为该银号司事,掌管银号日常事务。可见卢九对卢光裕的倚重。[2] 1906年1月,卢光裕和卢廉若成为澳门业钞公会副会员。 1907年3月,卢光裕与萧登合作,承批位于马蛟石炮台相连之山脚一块空地。 1909年1月2日,卢光裕被柯六控告,暴露经营仁慈堂彩票的内幕。恒和公司三大股东,卢家占了两个,而且卢光裕长期担任公司司事。但卢光裕已去世,该案不了了之。 同年11月20日,柯六登报请求将恒和公司解散。[1] 卢光裕是澳门第一批的住宅电话使用者。[3] 卢光裕在商业上获得成功后,通过捐钱做官。前清时为候选道,赏戴花翎,诰授中宪大夫。卢光裕去世时,女儿卢梅君14岁,妻子侯氏是女儿代理人。妾秦氏,儿女卢亚苏、卢芳姑不到14岁,秦氏是儿女的代理人。妾伊氏,女儿卢波详不到14岁,伊氏是女儿的代理人,都不在澳门。 [1]林广志:《晚清时期澳门华商与华人社会研究》,广州:暨南大学博士论文,2006,第162-173页。 [2]林广志:《卢九家族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第28-29页。 [3]程惕洁:《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文选‧社会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第185页。
卢光裕,-1908
陈芳,字国芬,香山县下恭都黄茅斜村(今属珠海市香洲区前山镇梅溪村)人。[1]檀香山著名商人、侨领、糖业钜子。 父亲陈仁昌在澳门经商,家境颇富。母亲曾氏。陈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参加科举考试,成为秀才。陈14岁时,父亲去世,家道逐渐中落,之后,陈随伯父陈仁杰到澳门、香港学做生意。陈仁杰在香港经营中西土特产。1849年,陈仁杰准备运一船货物到檀香山出售,要陈及其堂兄一起同往。 陈和堂兄协助伯父处理完这批货物,伯父就回国。陈却爱上了这块土地,决定留在这里大展拳脚。他勤奋努力,不久学会英语。他先在贝尔街开设一间店铺,销售伯父留下的部分货物,小店铺一开张,生意兴隆。1851年,陈与同乡程植合股开办新店铺“芳植记”,它坐落国王大街和努瓦努大街十字路口的商业旺地。“芳植记”开张那天,轰动整个檀香山。铺面采用中式风格,红色大门前面两根圆柱上挂著两个大红灯笼,两扇门上贴著鲜艳的门神,货物摆设沿袭著广府人开架卖货的习惯,货架上摆满了精丝、瓷器、茶叶和香料等各种各样的中国货,生意一开始就红红火火。 陈用7600美金买来一艘旧帆船,起了一个新名字“中国夹克号”。他有了“中国夹克号”,极大地降低营运成本,“芳植记”商品价格随之降低。1855年,美国国庆日第三天,檀香山上空到处飞舞著美国人庆祝的烟花,一把大火点燃了国王大街和努瓦努大街十字路口商业区店铺,“芳植记”变成残垣断壁。许多不明身份的人闯进“芳植记”抢劫,警察悬赏200美金缉拿打劫者,没有下文。何魁趁机卷走“芳植记”的28000美金,神秘地失踪了。火灾后第三天,陈让程植用30美金的月租,租下琼‧布斯的酒吧,重新挂起“芳植记”的招牌,将仓库里的货物全部搬出,摆满所有货架,俨然火灾根本没有发生。这一招,稳定了所有债权人的心。陈回到檀香山,到比舍普银行找朋友克拉克贷款,登上“中国夹克号”,直奔香港采购。依靠捕鲸船长们仗义相助,“芳植记”起死回生。每天下午约四点,陈推著一辆手推车,车里装满了金灿灿的金银币,上面甚么遮蔽物都没有,大摇大摆地走上街头,把铺子里收入的金银币送到银行里。陈富有的名声,一时间传遍夏威夷每一个角落。1855年11月25日,陈以1368美金拍下罗奈尔得遗孀那栋精致小巧的珊瑚石别墅,“芳植记”搬到珊瑚石别墅经营。陈在大岛继续从事土地投机生意,他把朱丽亚那个牧场周边的土地全部收入囊中。回到檀香山后,他到裘蒂博士家里郑重向朱丽亚求婚。裘蒂博士虽对华人怀有歧见,但不敢当面拒绝他,提出如有心追求朱丽亚,请陈先建造一栋夏威夷最豪华的别墅。1856年,陈在檀香山市富人区努亚大街买下一块地,请人设计图纸,大兴土木干起来。他一直寻求机会酝酿成立一个华人社团,檀香山华人对陈的提议都表示赞成,华商们决定搞一场以华人名义举办的庆贺舞会,大家踊跃捐款。同年10月,夏威夷华商会正式在檀香山注册成立。 5月23日,陈正式被批准加入夏威夷国籍。5月28日,陈和朱丽亚‧克纳‧弗尔威斯尔小姐结婚,史密斯牧师担任证婚人,婚礼在努亚路Afong先生那所著名的新房子里举行,婚礼一切从简。1857年8月1日,朱丽亚向夏威夷最高法院申请遗产继承。七天后新任大法官麦克比因作出最后裁决,裁定朱丽亚获得父亲三分之一的遗产,现金3881美金;获得母亲三分之一的遗产,是大岛希洛镇海边的一个牧场。这个牧场正是陈所购土地包围的那个牧场,这些土地联结为一块完整约5000英亩的地块。 1859年10月17日,檀香山第一家华人独立经营的机器榨糖工厂“国芬制糖”正式开张。“国芬制糖”的工人工资比当时白人制糖厂高出30%。陈和刘禾林本来在夏威夷华人中口碑好,加上薪酬优厚。“国芬制糖”很快就招够工人和技师,热火朝天地干起来。“国芬制糖”成为陈在夏威夷经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著陈成功地迈进他梦寐以求的制糖业,开创事业新篇章。 1860年10月,程植带着一批人回到檀香山,其中三个小伙子特别醒目,第一个叫程利,是程植的一个堂侄;第二个叫卢岳,是香山县隆都人,也是程植的一个亲戚;第三个是王贵,程植老家四大都安定村小老乡。都在老家做过干货铺。陈与程植商量了一下,把程利派到三藩市,让卢岳留在“芳植记”给程植当帮手,王贵被安排到“国芬制糖”。1864年,美国南北内战促使夏威夷蔗糖业腾飞。三年来,夏威夷年食糖产量飞速上涨了16倍,并彻底改变了夏威夷的商业结构,甘蔗园经济成为支柱的产业。陈进入制糖业挣得第一桶金,不是依靠生产,而是通过垄断运输实现的。三年垄断运输,为他积累38万美金的巨大财富,把事业推向另一个高峰。 陈决定集中精力,全力在大岛经营甘蔗园事业。达莫专程从三藩市来到檀香山,想与陈一起投资甘蔗园。陈和达莫在檀香山市注册合股的通用商业公司,两个好朋友各占一半股份,陈出地,达莫出资金,准备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达莫从德国订制的榨糖机从三藩市运回来,这套世界最新型的榨糖机在大岛希洛镇新甘蔗园调试完毕,让夏威夷所有白人甘蔗园主们羨慕不已。除这套五万美金榨糖机外,达莫又拿出十万美金,一共15万美金成为他在通用商业公司的股本。陈把自己大岛上的土地划出约3000英亩,算作自己的股本投资,剩余3000英亩土地暂作牧场,作为新甘蔗园的预留土地。陈将自己这个甘蔗园命名为“皮皮艾克”,以单个甘蔗园面积来说,皮皮艾克农场位列夏威夷农场前三甲。 1869年10月29日,陈回到檀香山一个月后,在以华商为主体的夏威夷手工业者行会的会议上,陈当众宣读一份由全体华商签名的“告夏威夷公民书”。这是夏威夷历史上华商第一次有组织地集体告白,它向全体夏威夷人提出华人对劳工制度的看法和建议,反映这个正在崛起群体的潜在力量,这是华人力量在政坛上的第一次郑重发声。这份告白书旨在通过改变劳工制度,取消对华人的政策歧视。同年底,陈以26万美金,拍下卡伯瓦农场。第二天的《波利尼西亚报》以“糖王加冕”作为显著标题,详细介绍卡伯瓦农场拍卖的过程。从这一天起,陈的“糖王”称号在夏威夷被叫了起来。 1870年度,夏威夷总商会出版商业年鉴,评比出夏威夷实力最强的八大企业,“芳植记”和通用商业公司名列其中。 1872年7月初,容闳为了妥善安排留美幼童到美后的事宜,先抵三藩市。陈带着长子陈龙提前几天到达三藩市,入住“皇宫大饭店”。容闳在“皇宫大饭店”第一次见到了陈。 陈比容闳大三岁,两人初次见面,但经唐氏兄弟介绍,互相早有耳闻,相谈甚欢。陈放心把陈龙交待给容闳,自己回到檀香山。陈龙连考四门功课,成绩优异,顺利考入耶鲁大学。 1873年9月23日,夏威夷铁工厂发生工人罢工,给复杂的政局增加不少纷扰。为了防止此类事情发生,巴特亲自主导,要求农业协会以团体会员的身份,加入夏威夷总商会,以加强夏威夷总商会的行业领导和协调能力。夏威夷总商会涵盖夏威夷九大类行业商会,同时吸收华商会和智利商会参加,一个覆盖面广的商业组织,却受到夏威夷最有实力的商人组织农业协会的抵制。但这次,农协不能不给内阁面子。大卫斯没有办法,点头允诺农协加入夏威夷总商会,并答应推举一人出马竞选本届总商会会长职务。农业协会七人委员会选举出来的推荐人竟然是陈。1873-1878年,陈担任五年的夏威夷总商会会长,圆满地协调各种经济纠纷,起草制定大量的行业规则,赢得夏威夷商界的一致认同。 1874年8月,陈带着卡拉卡瓦的秘密使命,赴三藩市负责筹款。展望美夏贸易互惠协定实施在即,王国的财政收入届时会有大幅增长,但眼下政府大举建设,急需大量资金支持。陈到达三藩市,达莫安排他的哥哥和斯布勒特等一批富豪,前来与陈秘密洽谈。这批富豪开矿发了大财,四处投资。陈三藩市一行,共筹得400万美金的钜款,圆满完成卡拉卡瓦的使命。陈回到檀香山后,着手帮助准备卡拉卡瓦国王年底的访美事宜。2月15日,卡拉卡瓦国王回到檀香山,受到热烈的欢迎。 1875年6月,夏威夷王室名下的卡波库伊农场准备出售。卡波库伊农场有超过4700英亩的土地,在夏威夷是数得上的大农场。卡拉卡瓦这次要把它当作第一笔酬劳,来还陈在两次大选中鼎力相助的人情。没想到,被陈谢绝了。陈不愿意这样操作,一方面这种私下交易会对国王的声望有损,另一方面也损他糖王的声誉。之后,陈从香港调集大笔资金,为保险起见,再度与达莫两人联手,准备参加卡波库伊农场的竞拍。陈与达莫以46万美金钜款,拿下了卡波库伊农场,使他的蔗糖事业再攀新的高峰。 1878年,陈接到三藩市华埠中华会馆的信函,要他务必于7月25日前到达三藩市。 7月27日,在美国驻华公使的陪同下,陈兰彬一行抵达三藩市,受到三藩市中华会馆组织的盛大欢迎仪式。在陈的力陈下,陈兰彬答应在檀香山设立一个领事馆,条件是他必须出任领事一职。 1877-1878年,中国北方发生“丁戊奇荒”,是200年不遇的大灾荒。北方九省赤地千里,灾民多达两亿,死亡人数高达1300万。陈认捐了5000美金,折合约7000两白银。根据大清朝廷典章,“凡士民等助赈荒歉”、“其捐银子千两以上者,请旨赐建‘乐善好施’牌坊”。 1878年底,在香山县恭常都黄茅斜村陈家大院里矗立起一座“乐善好施”牌坊,这座由陈灼父(陈芳二兄陈国祯的长子)委请当地名工匠精心打造的石牌坊为花岗岩建造。可惜,这座牌坊在“文革”期间毁于红卫兵之手。 1879年是陈来到夏威夷第30个年头,成为夏威夷响当当的“糖王”。抛开“芳植记”不计,仅三个农场每年给他带来收益高达30万美金,在他名下的这三个农场资产超过260万美金。 6月21日,时值王国枢密院上院空出一名缺额,枢密院共45名委员,其中上院15名委员为国王任命,卡拉卡瓦当政时期,只有贵族才能出任的具有高尚地位的职务,同时也是国王用来晋升贵族的特权。陈以其显赫的社会影响、不容争辩的商业地位和无可挑剔的品行,赢得枢密院现任委员的一致认可。枢密院通过后,国王卡拉卡瓦当天签署命令,正式任命陈为枢密院委员,从此,陈成为夏威夷贵族。 1879年8月13日,清廷对陈的任命下来了。陈兰彬把毕业后留在驻美公使馆协助他工作的陈龙找来,指示陈龙把这个任命通知夏威夷驻美公使艾伦。同年耶诞节,老农协会员们为了庆祝陈荣膺贵族称号,在市政厅举办盛大的庆祝舞会,夏威夷名流争相参加。接着枢密院举办的庆祝舞会,国王卡拉卡瓦到会致辞,对陈的贡献表示嘉奖。 1880年月11日,一面中国三角黄龙旗在陈的努亚别墅升起,这栋别墅被他用作夏威夷华人商会的办公地址。仪式结束后,三藩市领事馆派来的特使朱国君,在陈的陪同下,到王宫里觐见卡拉卡瓦。陈出任首届商董,中国驻夏威夷商务代办处开始正式工作,聘用一个翻译和一个秘书,经费由陈自己支付。他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在华商会的基础上筹建华人联合会。第二项工作是向夏威夷政府交涉未入籍华人权利的问题。3月17日,陈兰彬亲自签署任命陈为夏威夷首任领事的文件,派人坐火车送到三藩市领事馆陈树唐处。陈树唐赶快先写信给陈,要他好好准备一下,并说大家随后乘船赶到。1881年5月7日,大清龙旗再度升起在努亚别墅,陈身穿满清官服,仰望着这面三角旗,百感交集。1882年3月底,陈出人意料地辞去清廷驻夏威夷领事一职。程利接任领事一职,驻节华盛顿的新任中国公使郑藻如批准这一任命。 1882年的4月,陈把自己所持的卡波库仪农场的股份转卖了出去,这一举动震惊夏威夷商界。他把价值106万美金的股份出售给布伦威尔和卡斯特尔,这笔交易中,只有70万美金用现金支付,其余36万美金置换了布伦威尔和卡斯特尔合股的一个农场。这个农场位于考爱岛,归于“朝兰利服记”名下,程利和卢岳将分期偿还这笔钱给陈。陈用70万美元现金用来购买香港道格拉斯火轮公司的控股权。这次投资战略调整,一方面为了继续减少白人和美国政府对自己的注意力,一方面是陈有意加大对香港投资的力度。 1885年,香山恭常都发了大水,百姓流离失所。陈远在檀香山,听到消息之后,捐赠3000两白银寄回国内,给朝廷赈灾。这一次捐助报送朝廷后,光绪皇帝赐赠石牌坊一座,以示褒奖。1886年底,在黄茅斜村陈家大院矗立起第二座“乐善好施”牌坊。 1889年8月11日下午,陈龙搭船从大岛赶往檀香山,突然急性腹膜炎发作,猝死于船上。 消息传来,陈彻底被击垮了。他万念俱灰,下定决心回香山去。他把卡伯瓦农场的一半股份,以90万美金的价格卖给达莫,他不希望自己走后由朱丽亚承担全部的商业风险。达莫派人来管理卡伯瓦农场,陈心里放心。他拿出其中的50万美金留给朱丽亚和孩子们;剩余的40万美金转到了香港,陈先后投入东亚银行的资本300万美金。 陈回家乡后,他又买了30多亩良田,加上原来的义田,共有60多亩,建立社学,好让村里贫困的孩子们能够读书。陈买回来两部柴油发电机供全村照明使用,一直使用到抗战前夕。他从澳门买回来水管,从村边凤凰山下用水管把山泉水引到村子里,过滤成自来水后让村子里的乡亲饮用;整治村容,修筑道路,在村子里挖了两口大池塘,种植椰子和槟榔树,给村子修筑炮楼等。同时,他捐银给地方政府。这年,陈以长孙陈永安的名义为陈龙请赐建“急公好义”牌坊,位于两座“乐善好施”牌坊的旁边。 陈投资扩大义学,创办女子学校,开创香山县的先河。1891年发生水灾,冲毁了香山县十几个村庄。他拿出7000两白银捐给香山县衙用于赈灾;接着捐献4000两白银,用于修筑白石到前山石板路,成为香山县境内最早的公路。这一系列善举,被香山县衙呈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衙门又上奏朝廷。第四座石牌坊降落到陈家大院。 1892年初秋,陈家大宅建设完成主体部分,1896年竣工。它是一座融合中、西风格一体的建筑;2006年被评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今成为国内外游客赴珠海旅游的首选景点。[2] 1906年9月25日,陈在家乡去世,终年81岁。葬于梅溪。[3] 陈芳娶有两位妻子,生育子女18个。他与元配妻子李杏两子:长子陈龙(1852-1889)、三子陈赓儒(1863-1918)。他与第二任妻子朱丽亚‧费耶韦瑟(Julia Fayerweather),生育12女4子,包括女儿长女爱米兰(生于1858年5月13日)、次女南茜(生于1861年)、四女茱丽叶、五女玛莉亚、六女伊莉莎白(生于1869年)、七女亨利埃提、八女爱丽丝、九女海伦、十二女梅拉茵等;儿子:次子陈席儒(1859-1937),英文名唐尼,生于1859年6月12日;四子吉米生于1875年,出生个一个月夭折;五子阿尔伯特(1877-1948);六子阿伯拉姆(1882-1933),又名亨利。 1909年后,藉著杰克‧伦敦的小说《陈阿芳》,陈芳成为白手起家的代表人物。他在夏威夷香槟王朝的风云激荡和一代糖王的传奇经历,连他后人的家庭也引起了美国人的好奇,从1964年起,在美国百老汇上演的歌舞剧《12个女儿》,讲述陈家的故事,这个歌舞剧连续上演30年,历久不衰。1976年,美国建国200周年之际,评选了200位影响美国历史的外籍人士,陈芳和基辛格等人名列其中。[4] 1890年,陈芳回到家乡定居后,来到澳门经营生意,以其传奇的经历和雄厚的财力引起澳门华夷各界广泛关注。[3]据说,1891年夏,陈芳来到兴记酒店住宿,当时酒店洋经理见他是华人予拒绝。陈芳一怒之下,要求买下酒店,当时适逢酒店准备放盘,开价三万英镑,且限三天交款。两天后,陈芳从大西洋银行开出一张三万英镑的本票将兴记酒店买下,并将兴记酒店改名为“澳门酒店”。此举轰动了澳门,当时被港、澳、沪多家报纸报导。 1902年5月,“澳门酒店”以二万澳门元的价格出让给法莫尔(W. Farmer)先生。[5] 光绪十七年(1891)四月,澳葡政府成立欢迎俄国皇太子访澳公会,陈芳是董事之一,排名第一,位前于曹善业、柯六、林含莲、王棣等知名华商。可见,陈芳在当时澳门的影响之大。 除投资火轮业、酒店业外,陈芳对广东政府及华人事务亦颇为关注。1894年10月,“由白石至前山之石路,前经澳中绅商捐资修建,以便往来,香山人陈芳首捐洋银两千枚。近已竣工,计用料费四千元有奇”。此次修路费用,陈芳捐款过半。 光绪二十一年(1895)初,广东政府“筹借民款,借助军饷”,“其澳门一埠,则有富商报捐候选道,香山人陈芳报捐候选知府”。[6] 陈芳在澳门开办牛奶公司,引进荷兰牛,开创澳门养殖荷兰牛的先河,生产加工牛奶供应澳门市场外,他每天派人运送牛奶回家乡,供乡亲饮用。[7] 次子陈席儒专门从香港给父亲买了辆双排座的“奥兹莫比尔”牌汽车,这辆汽车为黑色木制车身和车轮,车轮外包著橡胶轮胎,车灯是煤油灯,喇叭需要用手使劲捏。陈席儒买这辆汽车是当时最昂贵的汽车,价格是6700美金。这辆汽车是澳门历史上第一辆汽车。[1] [1].刘云德、徐炜:《陈芳传记》,载“珠海梅溪牌坊"网,2012年6月3日,http://www.zhmx.com/cn/aboutInfo.aspx?Id。 [2].《广东近现代人物词典》,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2,第260-261页。 [3].《珠海历史名人——陈芳》,载“珠海政协"网,2010年1月3日,http://www.zhzx.gov.cn/zww/wszlw/gzdt/200804/t20080423_44024.html。 [4].曾绅:《陈芳传奇一个华商家族的百年神话》,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0,第420-422页。 [5].吴志良、汤开建、金国平主编:《澳门编年史》(第四卷‧清后期1845-1911),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第2113页。 [6].林广志:《晚清时期澳门华商与华人社会研究》,广州:暨南大学博士论文,2006,第179-180页。 [7].李蒲弥:《回归后的澳门发展与粤澳关系研究》,香港:香港汉典文化出版公司,2003,第473页。
陈芳,1825-1906
曹有,字应贤,号谓泉、益昌,香山县上冲乡(今属珠海市香洲区前山镇上冲村)人。澳门富商。曹雨亭弟弟。 曹氏先祖移居澳门,曹氏家族在澳门繁衍生息,发家致富。 1882年4月,曹有在白马行街创立缫丝厂,成为晚清时期澳门最早的工业投资者之一。[1] 1870年,曹有与沈旺、王禄、德丰等人出资筹建镜湖医院,香山县政府和澳葡当局都表示支持。1871年向澳葡政府公物会办理登记立契手续,同年10月28日澳葡公物会发布公告,批准在三巴门外沙岗山边兴建医院。 曹有与兄长曹雨亭创办曹存善堂、曹连益堂等商号,拥有大量物业和房地产。[2] 1880年4月,曹有购买水车一架赠送给澳葡政府。澳葡政府认为曹有“乃属出于情愿,亦并无私益,越有功劳,是以本澳官乐为收领”,并对曹有“郑重表扬,实堪嘉尚”。同年6月17日,葡萄牙王室特赏给曹有御赐圣母金星,他成为当时首位获此殊荣的晚清澳门华商。[1]同年,他获得清政府钦赐二品顶戴花翎,并获赐牌坊“乐善好施”一座,以示旌奖。[3] 1892年秋,孙中山毕业后,得到曹有的长子曹善业,何穗田、陈赓虞等港澳知名人士资助,来到澳门镜湖医院担任首席义务西医,创办西医西药。孙中山拟在澳门实施“药局赠药”,向镜湖医院借款1440两开办药局,此举得到医院董事们的大力支持。 曹有作为镜湖医院的早期倡办者,最具资历,以他为首签名作为孙中山借款的见证人之一,借出相当于镜湖医院半年经费的银两给孙中山。对于孙中山在澳门行医的宣传,曹善业尽力相助[4],与澳门知名人士卢九、陈席儒、吴节薇、宋子衡、何穗田等联名,1893年9月26日、10月7日在《镜海丛报》和葡文周报《澳门回声》刊登“春满镜湖”告白,介绍孙中山在澳门的地点、时间、业务范围及高明的医术,表彰孙中山的崇高医德。 曹有生育十多个子女:其中包括曹善业、曹善芳、曹善琼、曹善布、曹善瑚、曹善元、曹善荣、曹善允、曹善根、曹善麟、曹善谦(子挥)等。[1] [1].林广志:《晚清时期澳门华商与华人社会研究》,广州:暨南大学博士论文,2006,第173-174页。 [2].《曹氏家族资助孙中山澳门开办西医》,载《珠海特区报》,2011年9月21日。 [3].顾廷龙、戴逸:《李鸿章全集9》(奏议九),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第151页。 [4].《晚清澳门儒商曹有等创办镜湖医院借大量银款给孙中山办药局“赠药”》,载《羊城晚报》,2011年9月19日。
曹有,1830-1896
何老桂,又名何桂、何贵,广东顺德(今属佛山市顺德区)人。澳门富商。 1851年,时值太平天国运动,何老桂从水路来到澳门,之后发家致富。 何老桂早年加入葡籍,生育十个儿子,长子何连胜;次子何连旺;三子何连钧(云章),后考中秀才;四子何连汉;五子何连辉;六子何连宗,补邑痒,为人谨正;还有何连炜、何连安等。八子、十子未读诗书;除七子温顺谨慎外,其他儿子精习拳术。 1869年,何老桂和亚彭以每年缴3000元,竞得当年澳门的闱姓经营权,为期三年。1872年6月25日,澳门公物会经过一番争抢后,与陈行(Chen-Hang)订立新的闱姓承充合同。每年缴纳承充规银17033元,从同年9月27日起计,三年共缴银51000元。担保人为未那年奴‧先拿‧飞难地(Bernardino de Senna Fernandes)。这期闱姓,由陈行出头承充,实际上还有何老桂等人参与。 1875年,何老桂承充澳门闱姓,三年上缴葡国131000元,以致中和闱姓公司之名经营。1878年,葡国以期满加价,何老桂继续经营三年,上缴葡国政府60万元,定名为时和闱姓公司。1881年,葡国又以期满加价,何老桂继续三年,上缴葡国90万元,名为怡安闱姓公司。 1886年,何老桂继续与澳门公物会签定闱姓承充合同。该合同规定,所有闱姓厂每卖出一百闱姓票,交承充人十元银。 1877-1878年,何老桂和冯成以每年缴3500元承充过路湾(今路环)卖鸦片烟,并番摊揽头生意,担保人是未那年奴‧先拿‧飞难地。 1882年4月,澳门鸦片烟承充人陈六和何老桂控告公物会“查阅案卷内,该澳门鸦片烟承充人等拿获黄亚二,因伊在澳门煮鸦片烟并无领牌”。 何氏家族时和摊馆从1874年至1910年7月,经营36年,何老桂及其子等成为澳门番摊生意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1873-1874年,何老桂以每年上缴6000元,承充澳门卖盐生意,为期一年,担保人是未那年奴‧先拿‧飞难地。该合同规定,在澳所卖零星之盐系归承充人或承充人所许有牌之人可卖,别人不得私卖,如有人私卖,将盐执去,并罚银50两。当时,澳门卖盐生意被何老桂所垄断。 合同期满后,何老桂经过竞投,获得公物会批准,继续经营1874-1875年澳门食盐专卖生意,每年上缴6220元。 早在清同治年间,何老桂向澳葡政府承批白眼塘,渔艇进塘停泊,须向何老桂缴纳停泊租税。1872年,王禄父子填埋和建筑福隆新街及清平直街之海坦时,工程规划需经过白眼塘。王氏父子与何老桂协商,最后合股填塞该塘。这样一来,何老桂在王禄、王棣的集成堂中占2/10份额,拥有一大批物业商铺。 何老桂还有其他物业:风顺堂街一间、板樟堂街七间,吧嗦叨尔咕街两间,天神巷一间,清平新街八间,水坑尾两间,蓬莱新巷五间,仁安里、群队街、龙篙街各一间,桔仔街二间。何氏物业中,多为大屋。 1888年,何老桂去世。 何氏家族是清朝末年赫赫有名的“赌王家族”,成为澳门第一届闱姓(1869年1月12日出投)的承充人。何老桂不仅经营番摊、闱姓票等中式赌博和中式彩票,而且在省城广州设立代理人,在内地搞赌谋利,成为省澳闱姓大户。 何老桂是参与澳门仁慈堂彩票竞投活动的华商之一。因缴纳赌税贡献最大,1880年初,他成为澳门公钞会首位华人成员,可见,他在当时社会地位显赫。 1881年6月2日,鉴于何老桂对社会的影响,为表彰其慷慨捐赠,澳葡政府向他颁授耶稣基督骑士勋章。 1880年6月,何老桂成为澳门公钞会的正式成员,这是最早进入澳葡政府职能部门担任重要职务的华人。 1874-1876年,长子何连胜与冯成合作,以每年上缴5810元,承充氹仔番摊及煮卖洋烟生意。 1874-1875年,何连胜和尤勉之合作,以每年上缴156050元,承充澳门番摊生意。该合同第二款:每月规银壹万三千零四元十六毛六厘(13004.166元)兑,准开摊馆26间,不得开多;第五款:由关闸至妈阁地方所有摊馆生意都归承充人,任由承充人在界内照上款开馆多少。 何连旺为人慷慨正直,仗义疏财。1884年6月,他以杰出的贡献受到葡萄牙政府的嘉奖,被授予葡国基唯斯督宝星。在当时澳门华人社会中,这是一项至高无上的荣誉。何连旺、何老桂父子同获此项嘉奖。同时,清政府对何连旺在澳门的地位和影响给予重视和关注,以“捐款赈灾”表彰何连旺。 父亲去世后,何连旺接管家族生意,不但是一代赌王,而且独揽全澳的卖盐专利,并控制市贩、屠宰行业和粪业等。1894年,他被澳葡政府授予官职,成为城市卫生防疫公会会长;1887年2月22日创办《知新报》;1894年6月,担任澳门整饬洁净公会会长;同年8月,成为澳门理商局职员。1898年,他帮助康门弟子陈子褒开办澳门大同女学堂,兴办教育事业。 何老桂、何连旺父子无论在商业上,还是政治上都有卓越的表现,成为晚清澳门华人、华商的杰出代表。 何氏家族热心华人公益事业,为了纪念何老桂父子对澳门地方慈善公益事业的重大贡献,澳葡政府将氹仔旧城区一条街命名为“何连旺街”;将位于新马路一条街道命名为“何老桂巷”。[2] 现存何老桂巷位于新马路中段,是一条典型的短小细巷,属风顺堂区。巷的两侧均有建筑物,地上铺设马赛克碎石。[3] [1]李佳佳:《澳门近代史上的开明华人赌商》,载《澳门月报》,2012年6月26日,http://amyk3388.blog.sohu.com/178498971.html。 [2]林广志:《晚清时期澳门华商与华人社会研究》,广州:暨南大学博士论文,2006,第155-162页。 [3]《何老桂巷》,载“澳门街道网",2014年3月11日,http://gb.iacm.gov.mo/gate/gb/macaostreets.iacm.gov.mo/c/route/detail.aspx?gid=4&id=f8beec2d-40eb-43c1-b635-27bdb1981039。
何老桂,-1888
萧瀛洲,又名萧登,葡人称为“亚登”,广东省香山县人。清末民初澳门著名赌商、澳门华人领袖。[1] 父亲萧五,母亲杨氏。[2]1898年,萧瀛洲加入葡籍。 1903年7月,萧瀛洲承充澳门白鸽票生意,五年为期。1905年11月,他与卢廉若、崔寿宸合作,承充澳门半岛、氹仔、过路湾(今路环)闱姓生意,五年为期,每年缴承充规银62000元。1906年6月,他与卢九合作,承充澳门半岛、氹仔、过路湾(今路环)白鸽票、山票生意,五年为期,每年缴承充规银162900元。 1907年3月,萧瀛洲与孔咏裳、黄大经、卢廉若合作,承充澳门半岛、氹仔、过路湾(今路环)一期闱姓生意,每月缴规银5167元。同年,他与卢光裕合作,承充澳门番摊生意,五年为期,每年缴规银450000元。萧瀛洲经营白鸽票、闱姓、番摊等赌博项目,经营时间十年以上。同时,他与林莲等华商创办时丰银号。1896-1903年,他与各个股东合作七年。1909年,他投资创办宝裕银号,并担任司事。 1909年5月,澳葡政府将鸦片经营权收回,由政府统一经营,同时委托萧瀛洲代理。此次,他代理煮卖鸦片,时间不长,至同年7月22日。当时,因他不依时将鸦片存项呈交,澳葡政府库务司催逼甚急。 1910年8月,澳门鸦片专营权重新出投,以三年为期。萧瀛洲与李世桂以139500元报价,结果不敌吴广、马池龙,后者以148750元竞得。[1]1911年,萧瀛洲以德成公司名义向澳门政府承投澳门番摊总公司。由于经营有术,颇有发展,成为各摊馆之首。 1911年,澳门纳公钞至多之人,在30人中,他以纳业钞1367.4元、息钞12.24元,共1379.64元,名列榜首。[2] 萧瀛洲与人合股组建澳门时丰银号、三记号,承批土地构筑物业。经商之余,他积极参与澳门时事政务及华人事务,是澳门最早期慈善机构同善堂创办人之一。 1903年,萧瀛洲出任澳葡政府业钞公会副会员;1905年出任澳葡政府业钞公会会员等职;1909、1910年以宝裕银号司事“未挂号商人”身份,成为当年度澳门理商局局绅候选人。 1909年5月,萧瀛洲等20多人代表澳门华商,出席在议事亭大堂召开的中葡政商各界会议,此次会议鉴于中葡勘界及香洲开埠对澳门构成的影响,与会者着重讨论改良澳门治理政策问题,“华商薛棠、萧瀛洲等则演说前三十年澳门兴盛,近三十年之衰败”。 会议再次提出华人设立商会问题,从而萧瀛洲初步奠定华商领袖的地位。[1]1911年,署理澳督马揸度(Á1varo de Melo Machado)宣布成立庆祝葡萄牙民主革命成功周年的“总办盛典大公会”,萧瀛洲被推定为副会长,兼负责“办理华人公众礼节”第一分会会长,成为所有任职华商中地位最高者。[2] 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5月下旬,他回到阔别17年的家乡香山,顺道访问澳门三天。他先往萧瀛洲府第(今澳门百老汇大厦),下榻卢园春草堂,与园主卢廉若等人合照,会见澳门各界人士。[3] 萧瀛洲一直是革命党人采购洋军火发动武装起义的负责人之一,惠州起义、广州起义等大部分枪支弹药,都是他出钱出力购买。他给港澳同盟会首领谢英伯“药商兼赌商经纪”身份和金钱,以便他在两地活动。他出资帮助澳门同盟会员、疍家人梁镜清开鱼栏和摊馆,掩护采购和走私军火。[4] 1912年12月14日,澳门华商组织获葡萄牙政府批准立案,名为“澳门商会”。1913年1月8日,该商会正式成立,萧瀛洲担任第一届总理。[1]1930年,以他为首组建的“澳门番摊总公司”专营番摊承充到期,他担任澳门华商总会主席兼镜湖慈善会值理,因身体欠佳,决定退出赌坛,之后退出商场。[5] 他爱好古玩、珠宝钻翠,清末在澳门、香港、上海、北京等地,收买不少古瓷和翠钻等古物,收藏有宋钧窑、汝窑瓷器和明清官窑瓷器等。他的长女与上海新惠人梁培(字植之)结婚。梁培青年时留学法国,回国后在上海寓居。受岳父的影响,梁培也喜爱收藏古玩。[6] 民初时期,澳门卖草地街巷口的“胜记”,凭“丝苗白粥”和“胜利牛脷酥”出类拔萃。老板萧姚氏是萧瀛洲族侄媳妇。她原是萧瀛洲家中厨妇,长得漂亮,擅长烹饪,被萧瀛洲堂侄娶为妻子。据说胜记生意红火,与萧瀛洲关系很大——胜利牛脷酥的“神奇翻胜”功效,就是萧氏旗下的赌场散布出来的。[7] 澳门十月初五街12号有间金风烧腊栈极为有名,出品金银膶(肝)尤其矜贵,猪膶甘香起砂又细腻无筋,肥猪肉如冰似玉,鲜爽不腻,肉香中带出酒香。金风栈的创店老板黄元鑫是新宁(今台山市)人,从小跟师傅学厨,厨艺不出色,却学到著名的新宁腊味制作技艺。后黄元鑫来到澳门谋生,辗转进入萧瀛洲、卢廉若等经营的澳门番摊总公司当厨师,卢廉若大为赞赏黄元鑫制作的腊味,就叫他到卢园专门制作腊味。 黄元鑫嗜赌,欠下不少赌债。萧瀛洲暗中将他的赌债全部承揽下来,又暗中唆使黄元鑫辞工,出来帮自己搞腊味作坊,以抵偿赌债。于是,十月初五街金风栈创立。几年后,金风栈腊味创出口碑,生意大好,黄元鑫欠萧瀛洲的债还清了。之后两人合股经营金风烧腊栈,萧瀛洲占大股,但一切经营全交黄元鑫管理。 1917年金风烧腊栈停业。因黄元鑫见赌心喜,旧瘾发作,无心做腊味生意,多次央求萧瀛洲给他打理一间摊馆。萧瀛洲细算后答应了,他将金风烧腊栈的三层楼作坊店铺物业,改作金风摊馆,交由黄元鑫打理,分红提成,赌馆收入比腊味生意要多。 30年代,萧瀛洲等大赌商去世。黄元鑫受到高可宁等排挤,金风摊馆不得不将结业。十月初五街12号整幢楼又改回经营金风烧腊栈生意,黄元鑫当时是业主兼老板,亲力亲为,使金风腊味再度声名鹊起。[8] 教育家萧悔尘毕业后,经奔走募捐得款30多万美元,回到香山觅址筹建医院。当时得到萧瀛洲后人支持,自愿割让水关街的“兰陵别墅”,使院址扩大。1922年,萧悔尘把医院建成,定名为“侨立医院”,成为当时珠江三角洲一流的医院。[9] [1]林广志:《晚清时期澳门华商与华人社会研究》,广州:暨南大学博士论文,2006,第180-181页。 [2]娄胜华:《转型时期澳门社团研究:多元社会中法团主义体制解析》,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第270页。 [3]邓开颂、谢后和:《澳门历史与社会发展》,珠海:珠海出版社,1999,第129页。 [4]金英杰:《灵芝药房秘密搞革命》,载《新报》,2012年12月1日,http://www.hkdailynews.com.hk/macau.php?id=192090。 [5]《新中央酒店僭建开赌》,载《新报》,2013年8月11日,http://www.hkdailynews.com.hk/macau.php?id=257427。 [6]陈重远:《鉴赏述往事》,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第296页。 [7]金英杰:《胜利牛脷酥民初领风骚》,载《新报》,2013年6月1日,http://www.hkdailynews.com.hk/macau.php?id=202765。 [8]金英杰:《金风栈烧腊滋味一世纪》,载《新报》,2013年2月12日,http://www.hkdailynews.com.hk/macau.php?id=214749。 [9]赵荣芳:《拓展中山教育事业的萧悔尘》,载《中山文史》(第22期),中山:中山政协,1991,第80-82页。
萧瀛洲
范洁朋,广东南海(今属佛山市南海区)人。早期同盟会会员、澳门富商、慈善家。 洁朋参与讨伐龙济光与陈炯明之役,担任广东省长公署和滇军总司令部咨议。1922年后从事工商实业,定居澳门。他所办企业分布粤港澳三地,最大型的有亚通织造厂和澳门置业公司。[1] 1892年,澳门镜湖医院董事会根据富商曹有等人提议和捐赠,分别在澳门各区的连胜街、卖草地、新埗头、水坑尾、新桥等处,分别设立五所义塾,统称“镜湖义塾”,成为澳门第一所免费学校;1912年起,改为七年学制,更名为“镜湖小学”;1924年在下环街区开设镜湖小学分校;1948年与澳门平民免费小学合并,改称“镜湖平民联合小学”;曹子基、何宾岩、洁朋、徐伟卿等人历任该校校长,都由镜湖医院董事推选。[2] 洁朋是澳门赌界的前辈,嗜好赛马,成为澳门临时马会的会董、马主。当时,马主一般并不拥有马,马是葡籍骑兵的军马,临赛前充当赛马,由社会名流投买,就成为马匹的临时主人。洁朋每逢赛马都要做一回马主,又热衷马会慈善,1915年广东大水灾,港澳华人同胞在澳门黑沙环临时马场举行马会义赛、粤剧义演等活动,他十多天没做生意,捐了不少义款。 1930年,商人卢九联合洁朋、何土等人组成“豪兴公司”,在广东银行行长霍芝庭和香港康年银行创办人李声炬的支持下,投得澳门赌场的经营权。由于没有其他赌场竞争,豪兴生意不错,为吸引更多香港人来澳门赌钱,赌场内水果、食物、香烟等全部免费奉上。 1933年,豪兴斥资购入奥地利一艘驱逐舰,改装成客轮行驶港澳之间,航程时间缩短为2.5小时,船只行走较稳定。这使前往澳门的港客逐渐增多。澳门的专营赌博业从此走上正轨。 1930年的一天,洁朋提出建议,上海赌博非常兴旺,赌式多,赌徒众,有不少南方没有的花样。如引进过来,就会吸引更多的香港人来澳门赌钱。 卢九否定了洁朋的建议,洁朋觉得卢九思想十分守旧,他跟卢九谈过几次,卢九就是不同意做上海人的“跟屁虫”。他不理卢九的想法,以个人的身份前往上海。 上海赌场使洁朋大开眼界,赌场规模远大于澳门,很多西洋赌式。上海赛马场有三个,赛狗场也有三个。澳门不是搞赛马的地方,香港赛马存在一天,澳门黑沙环跑马场只能做配角。 洁朋认为澳门可以开办赛狗博彩,一是香港没有,二是无需占用大块土地。上海第一个跑狗场叫明园,1928年英商麦边创办,成为上海热门赛事。赛事在每周三、六、日三晚举行,分平地赛和跳栏赛;彩票有“独赢”、“位置”、“摇珠彩票”三种,公司每晚从门票、彩票抽取的佣金,收入七八千元。 同年7月底,英国绅士伊文思创立申园赛狗场。申园是明园的翻版,只是时间错开,每周一、四晚上开赛。开赛前请来英租界的苏格兰军乐队演奏助兴。申园的赛狗较明园少,收入稍逊。同年12月底,逸园赛狗场开办。赛场看台非常气派豪华,附设跳舞厅、酒吧间、餐厅及摔跤、拳击台。发起人有上海万国储金会董事长司比门、青帮头子黄金荣、杜月笙等,司比门任逸园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按照三个“狗园”的协议,逸园赛事定在周二、五的晚上,周日下午逸园增设特别赛。 逸园的出现,使明园、申园每况愈下。1931年初秋,洁朋上明园、申园观摩,发现看台上稀稀落落。他与公司头面人士接触,他们说逸园洋经理拉上上海滩的大流氓做后盾,为所欲为,破坏行规,唆使“小瘪三”进场捣乱。这样下去,只有关闭。 范洁朋马上回到澳门,先跟卢九商量。卢九说,你去上海挂帅办赛狗,我坐阵豪兴;你在豪兴的股份不动,赛狗会若筹资有困难,我参一股。 卢九的爽快和豁达,令洁朋觉得自己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马上求见澳葡府的要员,立即得到包括阿尔‧巴尔博托总督在内等要员的支持,以优惠的价格批出望厦山以西的新填海地。洁朋占的股权较大,卢九居次,另外还有数个赌商参股。按明园的规模作预算,估计需要50万元。工程分几期进行,股东届时按股份注资。洁朋安排下属暂建简易跑狗场,两次赴宴上海。 洁朋买来一批澳洲“格力”狗388只,按广东人习惯,图个好意头。他担任“澳门赛狗会”主席兼经理,狗会董包括股东、澳门政要和社会名流。正好有一支美国女子乐队来远东的军事基地劳军,洁朋通过关系,请她们来澳门旅游观光。 1932年元旦过后,澳门首届赛狗会开幕,场地虽简陋,但场面隆重。开幕之前,24位美国漂亮女郎身着礼服在澳门街上吹吹打打,弄得街知巷闻。开幕式邀请到澳督等政要,卢九和社会名流分别坐在澳督两侧的贵宾包厢,洁朋忙得不可开交。但之后的赛事,一场比一场冷清。澳门人口太少,赛狗本来就不是葡萄牙人的传统娱乐节目,而广东华人也不喜欢这种洋玩意,只热衷于中式赌博。洁朋为求收支平衡,把门票定为一元,一元钱在当时相当于一个小厮半个月的薪水,对一般收入的葡人来说,也是高消费。昂贵的票价弄得赛狗会无人问津。洁朋期望二期工程完工后,扭转颓势,结果只是有所改观,赛狗会仍然亏损厉害。 当洁朋邀请股东董事讨论三期工程时,卢九建议他趁早结束赛狗生意,1933年,澳门赛狗会停办。洁朋把赛狗会卖给英商嘉道理家族,之后赛狗会几次易手,1938年销声匿迹。 1935年,豪兴出现了危机。霍芝庭和傅老榕等在深圳另立门户,开设了一间赌场,由于交通较澳门方便,省港两地赌客纷纷涌向深圳,澳门赌场生意门庭冷落,开始亏本,走下坡路。1937年,“豪兴”的本钱亏尽。[3] 1931年11月27日,洁朋和李际唐、高可宁、毕侣俭等发起成立的“澳门筹赈兵灾慈善会”,成为澳门最早成立的有影响的救亡赈难团体。慈善会成立后,召集澳门各个行业,如疋头行、理发行、番摊行、鲜鱼行、火柴厂、戏院等商讨向国内抗日将士捐输事宜。[4]洁朋被选为主席,带头捐出六千余元,募集了十万元,为抗日救国作出重要的贡献。 1936年,国大选举,洁朋被选为澳门华侨区监督,成为澳门华人领袖。在香港担任出口炮竹商会主席、香港华商总会值理。对社会慈善、公益、教育事业多有支持襄助。洁朋担任澳门商会主席、镜湖医院主席、同善堂值理、镜湖学校校长、望德女中校董、圣罗撒女中校董等职。 范洁朋后来的情况不详。 [1].《港澳大百科全书》编委会:《港澳大百科全书》,广州:花城出版社,1993,第807页。 [2].《港澳大百科全书》编委会:《港澳大百科全书》,广州:花城出版社,1993,第751页。 [3].《〈赌城往事之澳门风云〉:赌王纷争》,载“当当网",2013年9月12日,http://read.dangdang.com/content_747751?ref=read-3-C&book_id=3658。 [4].娄胜华:《转型时期澳门社团研究:多元社会中法团主义体制解析》,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第68页。
范洁朋,1880-
李镜荃,字镜荃[1],又名李光、李镜全、李镜泉,新会县七堡乡(今属江门市新会区七堡镇)人。澳门富商、澳门商会副总理。 李镜荃家族很早投资银店生意。其父碧光堂于1881年,与卢九、蔡康等人合作经营宝行银号生意。 除经营闱姓生意外,李镜荃多次承充经营澳门火水(煤油)、火药生意,成为当时著名的硝商。 1897年1月,李镜荃承充澳门半岛、氹仔、过路湾(今路环)及其属地售卖出口入口火水生意,为期两年。1897年3月,他承充澳门半岛、氹仔、过路湾及其属地出口入口、制卖火药硝及硫磺生意,为期两年。 李镜荃与妻子陈氏生育三子:长子李际唐(翘燊)生于1882年;次子李翘庆(保榕),又名李子农,生于1884年;三子李耀伦生于1901年。 据说,1904年,李际唐参加光绪甲辰科(清朝最后一科)会试,当时李镜荃在经营闱姓,以十万元的代价,觅得“枪手”入闱作弊,把李际唐“扛”成一名翰林。李际唐成为澳门史上唯一的一位翰林学士。[2] 1908年,澳门举办卖物赈灾会,李镜荃积极参与其中,购买绣品、烟仔等物品。[3] 宝行银号多个股东去世后,其后人掀起了一场浩大的诉讼,李镜荃被卷入案中,但其经营的银号属于家族生意。在经历宝行银号风波后,1910年,李镜荃另外投资宝得银店,担任司事一职,并以“未挂号商人”身份,参与当年理商局局绅的竞选。 1911年,成为李镜荃事业的鼎盛时期,年初,他出任公钞会副会员;3月担任公钞会会员,同时被公钞局列为“纳公钞至多之人”。1913年1月,澳门商会成立,他被选为副总理,成为新一代华商领袖。[2] 孙中山在澳门行医时,李镜荃积极支持孙中山开展革命活动,不顾长子李际唐等亲友反对,义无反顾地资助革命党人,公开为孙中山等革命活动撑场;长期接济孙中山在澳门的家眷十多年。他多次在澳门和广州与孙中山会晤,每次一定赠送孙中山金钱逾千元,大力支持革命。[4] 李氏家族在澳门的龙头生意是“富而贵闱姓彩票厂”,位于草堆街船澳口七号(今“永安号”铺位),是当时澳门“五大闱厂”之一,专做省城五邑(新会、台山、恩平、开平、鹤山)籍人士的彩票生意及五邑各乡镇的彩票生意,生意兴隆。 在李际唐“扛”得翰林后不到一年,“富而贵闱姓彩票厂”结业了,因大清朝乡会岁科试一律停止而停业。澳门人都说“李光(镜荃)标到科举会试标尾会了”。[1] [1]《澳商“标尾会”子成进士》,载《新报》,2013年3月16日,http://www.hkdailynews.com.hk/macau.php?id=134291。 [2]林广志:《晚清时期澳门华商与华人社会研究》,广州:暨南大学博士论文,2006,第181-183页。 [3]汤开建等:《鸦片战争后澳门社会生活记实:近代报刊澳门资料选粹》,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第218-219页。 [4]金英杰:《灵芝药房秘密搞革命》,载《新报》,2013年3月16日,http://www.hkdailynews.com.hk/macau.php?id=192090。
李镜荃
又名国芬。广东香山杨梅斜村(今属珠海)人。早年随叔父赴美国夏威夷经商。1870年创办芳植记公司,从事甘蔗种植和制糖业,后渐发迹为夏威夷巨富,成为早期的华侨“百万富翁”,被誉为“商界王子”,并成为夏威夷国王驸马。1878年后,曾任夏威夷政府枢密院顾问、华人商董、中国驻夏威夷领事。1882年辞职。1890年变卖资产60万美元,返香港、澳门投资火轮业和酒店业,定居澳门。首先引进汽车来澳门,出资捐建从关闸往前山的七公里长的宽敞石板路,并在家乡创办学校和其他慈善事业。1906年在澳门病逝。
陈芳,1825-1906
陈六,英文名Chen-Hang,又名陈行、陈恒、陈亚六、陈亚禄、陈瑞生,广东顺德(今属佛山市顺德区)人。晚清澳门著名鸦片商人。 1869年,何老桂(桂)、亚彭以年缴3000元,竞得澳门闱姓的经营权,为期三年。1872年6月25日,澳门公物会经过一番争抢后,终与Chen-Hang(陈行)订立新的闱姓承充合同。每年缴纳承充规银17033元,从1872年9月27日起计,三年共缴银51000元。担保人为Bernardino de Senna Fernandeso。这期闱姓由陈六出头承充,合伙人有Fong-pan、Ho-cuai(何桂)等人。 陈六率先在澳门经营闱姓生意,澳葡政府对他大加赞许,并予以奖赏。 1881年6月2日,大西洋君主赏给陈六御赐耶稣降生宝星(Cavalleiros da ordem military de Nosso Senhor)。 1882年后,陈六从事赌博转营鸦片烟生意。同年4月,他与何老桂合作,承充澳门鸦片烟专卖生意,并因澳门公物会查禁私烟不力,上控澳门公物会。 1885年12月,陈六在澳门河边街第廿一号屋去世。 陈六生育陈厚年、陈亚华(厚华)等儿子。后来,承充鸦片生意的专营权由次子陈厚华、侄子陈厚贤、陈厚能等继承经营。 陈氏兄弟接手鸦片生意后,大展拳脚,陈氏家族全力发展鸦片生意,其承充合同从1885年12月至1888年4月30日止。 1888年5月1日至1893年9月10日,陈厚华、陈厚贤、陈厚能兄弟以每年上缴8000元,承充氹仔、过路湾(今路环)煮鸦片烟及卖鸦片烟膏生意。 1893年9月1日至1903年8月31日,陈厚贤、陈厚能、李凤池、施鹊臣、陈治光,以每年上缴130000元,经营澳门、氹仔、过路湾(今路环)煮卖鸦片烟膏及载鸦片烟膏出口入口生意,为期十年。 1882-1903年,陈六及其家族经营澳门鸦片生意长达30余年。陈六不仅是赌商,而且是晚清时期澳门最大的鸦片商。 陈亚华于1894年去世。[1] [1].林广志:《晚清时期澳门华商与华人社会研究》,广州:暨南大学博士论文,2006,第176-177页。
陈六,-1885
福建人。早年到澳门经商,1860年(清咸丰十年)与友人合伙,组建一家名为“绍昌堂”的置业公司,买下原庇里喇茶叶行的旧址,并将后门对开一带海滩填平,开辟福隆新街、福荣里、清和里、福隆新巷、清平直街、蓬莱新街、新市巷、新利巷、福寿里、白眼塘街等街道,兴建大小铺户160余间,使该处成为澳门一新区。1864年(清同治三年)后,绍昌堂各股东因澳门市面冷落,铺户建成后颇难出租,均提出退股。王禄与其子王棣遂将全部股份承受,又改名集成堂,管理这新建的160余间铺户,成为澳门当时最大的业主,也是澳门当时的首富。1870年澳督与王禄父子协商,以深巷仔街尾一块海滩地相赠为条件,要求在此兴建一座大戏院──清平戏院。王氏乃于1870年10月动工,至1875年(清光绪元年)全部就绪。王氏对于社会公益事业贡献良多,成为澳门早期华人名绅。
王禄,1794-1876
曹善业,字子基,原籍香山县上冲乡(今属珠海市香洲区前山镇上冲村),生于澳门。曹有长子。1892年秋,孙中山毕业后,得到曹善业、何穗田及港绅陈赓虞资助来到澳门,在镜湖医院担任首席义务西医,创办西医西药。孙中山拟在澳门实施“药局赠药”,向镜湖医院借款1440两开办药局,此举得到医院董事们的积极支持。曹有作为镜湖医院早期倡办者,最具资历,以他为首签名作为孙中山借款的担保人之一,借出相当于镜湖医院半年经费的银两给孙中山。[1] 对于孙中山在澳门行医的宣传,曹善业尽力相助。[1]他和卢九、陈席儒、吴节薇、宋子衡、何廷光(又名何连旺,字穗田)等澳门知名人士联名,在1893年9月26日和10月7日在《镜海丛报》和葡文周报《澳门回声》刊登“春满镜湖”告白,介绍孙中山在澳门的地点、时间、业务范围及高明的医术,表彰他的崇高医德。[2] 1896年,父亲逝世后,曹善业接管家业。1890年1月,他将父亲创办的缫丝厂改造为织造匹绸厂。同时,他与何连旺、宋子衡、卢九、陈恒等创办其祥丝厂,1898年3月,其祥丝厂关闭。曹善业以时宝堂司理人的身份,出价3010元买下其祥丝厂的铺底、上盖、机器、家俬等。 曹善业在经商之余,热衷于政治和社会活动,1891年任澳葡政府迎接俄国皇太子访澳公会董事;1894年任公钞局替理;1895-1896年任公钞局书吏;1902年任业钞公会正会员;1894年、1896-1898年任理商局局员等职。 曹善业秉承其父之风,对澳葡政府多有贡献,得到澳葡政府的嘉许。 曹善业拥有众多的物业:水坑尾街两间、白马行街两间、天神巷两间、大炮台街两间、高尾街一间、十八间(街名)两间、草堆街四间、炉石塘两间、赵家巷一间、桔仔街两间、连兴街一间、兴隆街一间、连胜街四间、柚果里一间、由义巷34间、下环街六间、黑侄巷三间等。1908年2月,曹善业因欠银一案,上述物业被按察司按时价估银43150元。 后来文史学者发现,当时曹善业名下的物业有两处与孙中山有密切关系,“草堆街80号”是孙中山当年在澳门创办的“中西药局”的旧址,另外一处“由义巷”被确认为当时兴中会澳门的通信联络点。 1905年,曹善业被推举为镜湖小学校长,该校是晚清时期最有影响的华人学校。[3] 1908年3月23日,因居住澳门业主曹善根、曹善麟(两人均为曹善业弟弟),控告曹善业欠银,将他名下物业于是日估价出投招买,包括水坑尾街、白马行街、大炮台街、草堆街、天神巷、由义巷等物业80余处,总共约值银50200元。[4] 1924年,曹善业去世,年仅59岁。 曹善业的弟弟曹善允是香港律师、社会活动家;是香港大学、圣士提反书院、圣士提反女子中学、金文泰中学和民生书院等学府的创校人及筹款人之一,多次为圣保罗书院筹募经费;参与创办雅丽氏纪念产科医院、何妙龄医院、1922年与欧海伦医生合作创办赞育医院;1915-1916年,曹善允在在华人社区推动种痘运动。1925年省港大罢工期间,他设法维持社会秩序,获得港府肯定,屡获殊荣;他又发起组织创办民生书院,被推举终身出任校董会主席;创办“曹存善堂”等商号,同时担任香港华商总会(香港中华总商会前身)名誉值理。[5] 2008年初,在珠海凤凰山公路隧道附近,发现了曹子基(善业)夫妇墓。曹子基墓碑身写着“皇清诰授资政大夫显考讳善业号子基曹公府君之墓”。资政大夫为清代文官正二品官衔。在墓葬遗址发现一块“圣旨”碑,属于曹子基夫妇墓的“奉天诰命”碑,碑额为“圣旨”二字。 2011年6月27日上午,曹善业第十五子曹思泉(军)四个儿女一行,专程从广州回到珠海市博物馆,对珠海文保工作者对其先辈曹子基夫妇墓的发现和抢救性保存,表示衷心感谢。[6] 曹思泉于2013年1月3日逝世,终年96岁。[7] [1].林广志:《晚清时期澳门华商与华人社会研究》,广州:暨南大学博士论文,2006,第173-174页。 [2].《曹氏家族资助孙中山澳门开办西医》,载《珠海特区报》,2011年9月21日。 [3].《澳门曹家》,载“族谱录纪念网",2013年6月10日,http://jinian.zupulu.com/master/?mid=30088。 [4].吴志良、汤开建、金国平主编:《澳门编年史》(第四卷‧清后期1845-1911),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第2153页。 [5].《曹善允》,载“维基百科"网,2013年6月1日,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B%B9%E5%96%84%E5%85%81。 [6].《祖籍珠海的澳门商人,曾资助孙中山在澳门行医曹子基后人珠海寻根》,载“珠海视窗"网,2011年10月16日,http://info.zhuhai.gd.cn/News/20110629/634449361873687664_1.aspx。 [7].《厚德传世》,载“族谱录纪念网",2011年12月30日,http://jinian.zupulu.com/master/?mid=69141。
曹善业,1865-1924
韦崧,广东省香山县人。澳门赌商。 韦崧与刘学询是同乡好友。1882年,韦崧担任上海一家洋行的助理买办,后到香港投资房地产。1885-1895年,他担任汇丰银行及大东电报局的买办;1893年被委任为香港太平绅士。 1895年,澳门闱姓博彩进入第三届承包经营期。刘学询是第二届承包人,但因拖欠承包款,被康有为等人举报,弄得灰头土脸。这一届闱姓,韦崧的“宏丰公司”投得经营权。 宏丰公司是个空壳公司,韦崧表面上是老板,幕后大股东是刘学询。宏丰公司资本72万两,分为20股,刘学询占十股,拥有50%的股权,其余七名股东中,三名“总理”各占二股,四名“协理”各占一股。该公司规模不大,股东却不简单。 其他六名股东中,香山县人韦宝珊的地位显赫,是首批英国华人留学生之一,香港著名的银行家、商人及政治家,积极参与清末民初各大政治事件;1882年获港英政府任命为“非官守太平绅士”,参与创立保良局、团防局等;1896-1917年担任定例局(今立法局)非官守议员,是香港1842年开埠以来第四位担任该局议员的华人。 刘渭川(国祥)也是香山县人,1880年开始,刘渭川家族担任沙宣洋行(沙逊洋行,E. D. Sassoon & Co.)买办,他曾留学加拿大,1884-1893年担任东华医院总理,1891年入籍英国,被港英政府任命为太平绅士;1892年出任汇丰银行买办,香港卫生局、区域守望会成员。 卢九(华绍)是广东新会人,生意涉及博彩业、猪肉生意、房地产业等;长期控制澳门博彩业,成为赌王;不仅参股刘学询的宏丰公司,经营广东的闱姓博彩,涉足番摊、白鸽票(小闱姓)、山票、仁慈堂彩票等,并且独资承包广东的小闱姓。 这些股东加盟,为宏丰公司带来巨大的政治和经济资源。公司日常资金运作,经常借助于这些股东关系,得到相关洋行、银行的支持。如韦崧和刘渭川从台湾银行香港分行为宏丰公司贷款四万元。另一股东Ma Fat-ting从自己占股份的Lai-hing银号,给宏丰公司贷款31万元。这些股东利用自己在洋行和银行中的广泛人脉,将华商在日本或东南亚经营商号所发行的“汇票”,转给汇丰银行,为宏丰公司筹措资金。 创办宏丰公司时,刘学询将一部分自己的房地产地契存于公司中,价值约50万元。此举,应当是为证明宏丰公司的资产实力和资信证明,但负责具体经营的刘渭川,却将这些房契抵押给汇丰银行贷款,日后引发一连串的跨境官司。 1900年1月27日,到任几天的李鸿章,经清廷批准,全面放开广东的赌博行业,以广开财源,筹集包括打黑在内的经费。除公开经营闱姓赌博外,山票、铺票、番摊、彩票、小闱姓等赌徒们喜欢的地下博彩,全部合法化,由政府发放执照,招标经营。4月23日,成立商务局,刘学询被任命为局长。而宏丰公司除已承包经营的闱姓外,还承包山票、铺票的经营。[1] [1]雪珥:《赌王“兄弟连”》,载“体坛网",2012年10月20日,http://news.titan24.com/wanxiang/2011-05-24/139903.html。
韦崧
崔霖,又名崔培生。澳门富商。[1]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六月二十三日,崔霖向澳门国课衙门订立合同,承批花王堂坊空地第一、二、屋、六、七等号数段。后因崔霖不遵守合同,澳门国课衙门将该批地合同批销作废。崔霖于光绪三十一年七月初五交存西洋银行之担保银亦一并充公,归国课衙门。[2] 清宣统三年(1911),崔霖经营生意失败,将其拥有物业变卖抵债。包括:北便街第42号屋,内有花园1座,挂号第24B部第53页后幅第6383号,底银2000元。北便街第26、28、30、32、34、36、38等号屋的空地,每段每年纳地租银1元,挂号第24B部第6384-6390号,每段底银20元,或共底银140元。树根里第10、12、14等号屋的空地,每段每年纳地租银1元,挂号第24B部第6391、6392、6393号、每段底银20元,或共底银60元。蚁巷第24号屋空地,每段每年纳地租1元,挂号第24B部第6394、6395号,每段底银20元,或共底银40元。汛地河边村第2、4、6、8、10、12、14、16、18、20等号屋的空地,每段每年纳地租银14等号屋的一半,挂号第14B部第3029号,每该屋的一半底银200元,或共底银400元。白灰街第27号B,该屋二楼宪门二度,挂号第24B部第103页第6650号,底银432元。白灰街第27号C,挂号第24B部第6651号,底银432元。白头新街第42B,挂号第24B部第6352号,底银432元。白头新街第42B,头新第24B部第6653号,底银432元。马大臣街第12号屋,挂号第18B部第127页第3643号,底银500元。白灰街空地一段,九十六勿及廿四仙点丁方,挂号第23B部第5609号,底银30元。白灰街空地一段,一百一十二勿七十五仙点丁方,挂号第23B部第5610号,底银40元。罗宪新街空地一段,五十一勿丁方,挂号第23B部第5618号,底银20元。亚婆井街第16、18等号屋,挂号第24B部第6246、6247号,每间底银300元,共底银600元。田一段,旧在罗利老马路东便,该田一百三十九个丁方勿,挂号第24B部第102页第6643号,底银13.9元。空地一段,东向罗利老马路,南向东望洋街尾,二百七十一丁方勿,挂号第24号B部第102页第6644号。空地一段,东罗利老马路,北向东望洋街尾,一百一十二丁方勿,挂号第24B部第6645号,底银11.2元。空地一段,北向罗利老马路,附近第十号益多咩,三千九百六十七勿四十二仙点丁方,挂号第24B部第6655号,底银396.7元。白灰街空地一段,五十勿四十仙点丁方,挂号第23B部第5608号,底银5元。[3] [1].林广志:《晚清时期澳门华商与华人社会研究》,广州:暨南大学博士论文,2006,第142页。 [2].汤开建、吴志良主编:《澳门宪报中文资料辑录(1850-1911)》,澳门:澳门基金会,2002,第569页。 [3].汤开建、吴志良主编:《澳门宪报中文资料辑录(1850-1911)》,澳门:澳门基金会,2002,第554-555页。
崔霖
范洁朋,广东南海(今属佛山市南海区)人。早期同盟会会员、澳门富商、慈善家。 洁朋参与讨伐龙济光与陈炯明之役,担任广东省长公署和滇军总司令部咨议。1922年后从事工商实业,定居澳门。他所办企业分布粤港澳三地,最大型的有亚通织造厂和澳门置业公司。[1] 1892年,澳门镜湖医院董事会根据富商曹有等人提议和捐赠,分别在澳门各区的连胜街、卖草地、新埗头、水坑尾、新桥等处,分别设立五所义塾,统称“镜湖义塾”,成为澳门第一所免费学校;1912年起,改为七年学制,更名为“镜湖小学”;1924年在下环街区开设镜湖小学分校;1948年与澳门平民免费小学合并,改称“镜湖平民联合小学”;曹子基、何宾岩、洁朋、徐伟卿等人历任该校校长,都由镜湖医院董事推选。[2] 洁朋是澳门赌界的前辈,嗜好赛马,成为澳门临时马会的会董、马主。当时,马主一般并不拥有马,马是葡籍骑兵的军马,临赛前充当赛马,由社会名流投买,就成为马匹的临时主人。洁朋每逢赛马都要做一回马主,又热衷马会慈善,1915年广东大水灾,港澳华人同胞在澳门黑沙环临时马场举行马会义赛、粤剧义演等活动,他十多天没做生意,捐了不少义款。 1930年,商人卢九联合洁朋、何土等人组成“豪兴公司”,在广东银行行长霍芝庭和香港康年银行创办人李声炬的支持下,投得澳门赌场的经营权。由于没有其他赌场竞争,豪兴生意不错,为吸引更多香港人来澳门赌钱,赌场内水果、食物、香烟等全部免费奉上。 1933年,豪兴斥资购入奥地利一艘驱逐舰,改装成客轮行驶港澳之间,航程时间缩短为2.5小时,船只行走较稳定。这使前往澳门的港客逐渐增多。澳门的专营赌博业从此走上正轨。 1930年的一天,洁朋提出建议,上海赌博非常兴旺,赌式多,赌徒众,有不少南方没有的花样。如引进过来,就会吸引更多的香港人来澳门赌钱。 卢九否定了洁朋的建议,洁朋觉得卢九思想十分守旧,他跟卢九谈过几次,卢九就是不同意做上海人的“跟屁虫”。他不理卢九的想法,以个人的身份前往上海。 上海赌场使洁朋大开眼界,赌场规模远大于澳门,很多西洋赌式。上海赛马场有三个,赛狗场也有三个。澳门不是搞赛马的地方,香港赛马存在一天,澳门黑沙环跑马场只能做配角。 洁朋认为澳门可以开办赛狗博彩,一是香港没有,二是无需占用大块土地。上海第一个跑狗场叫明园,1928年英商麦边创办,成为上海热门赛事。赛事在每周三、六、日三晚举行,分平地赛和跳栏赛;彩票有“独赢”、“位置”、“摇珠彩票”三种,公司每晚从门票、彩票抽取的佣金,收入七八千元。 同年7月底,英国绅士伊文思创立申园赛狗场。申园是明园的翻版,只是时间错开,每周一、四晚上开赛。开赛前请来英租界的苏格兰军乐队演奏助兴。申园的赛狗较明园少,收入稍逊。同年12月底,逸园赛狗场开办。赛场看台非常气派豪华,附设跳舞厅、酒吧间、餐厅及摔跤、拳击台。发起人有上海万国储金会董事长司比门、青帮头子黄金荣、杜月笙等,司比门任逸园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按照三个“狗园”的协议,逸园赛事定在周二、五的晚上,周日下午逸园增设特别赛。 逸园的出现,使明园、申园每况愈下。1931年初秋,洁朋上明园、申园观摩,发现看台上稀稀落落。他与公司头面人士接触,他们说逸园洋经理拉上上海滩的大流氓做后盾,为所欲为,破坏行规,唆使“小瘪三”进场捣乱。这样下去,只有关闭。 范洁朋马上回到澳门,先跟卢九商量。卢九说,你去上海挂帅办赛狗,我坐阵豪兴;你在豪兴的股份不动,赛狗会若筹资有困难,我参一股。 卢九的爽快和豁达,令洁朋觉得自己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马上求见澳葡府的要员,立即得到包括阿尔‧巴尔博托总督在内等要员的支持,以优惠的价格批出望厦山以西的新填海地。洁朋占的股权较大,卢九居次,另外还有数个赌商参股。按明园的规模作预算,估计需要50万元。工程分几期进行,股东届时按股份注资。洁朋安排下属暂建简易跑狗场,两次赴宴上海。 洁朋买来一批澳洲“格力”狗388只,按广东人习惯,图个好意头。他担任“澳门赛狗会”主席兼经理,狗会董包括股东、澳门政要和社会名流。正好有一支美国女子乐队来远东的军事基地劳军,洁朋通过关系,请她们来澳门旅游观光。 1932年元旦过后,澳门首届赛狗会开幕,场地虽简陋,但场面隆重。开幕之前,24位美国漂亮女郎身着礼服在澳门街上吹吹打打,弄得街知巷闻。开幕式邀请到澳督等政要,卢九和社会名流分别坐在澳督两侧的贵宾包厢,洁朋忙得不可开交。但之后的赛事,一场比一场冷清。澳门人口太少,赛狗本来就不是葡萄牙人的传统娱乐节目,而广东华人也不喜欢这种洋玩意,只热衷于中式赌博。洁朋为求收支平衡,把门票定为一元,一元钱在当时相当于一个小厮半个月的薪水,对一般收入的葡人来说,也是高消费。昂贵的票价弄得赛狗会无人问津。洁朋期望二期工程完工后,扭转颓势,结果只是有所改观,赛狗会仍然亏损厉害。 当洁朋邀请股东董事讨论三期工程时,卢九建议他趁早结束赛狗生意,1933年,澳门赛狗会停办。洁朋把赛狗会卖给英商嘉道理家族,之后赛狗会几次易手,1938年销声匿迹。 1935年,豪兴出现了危机。霍芝庭和傅老榕等在深圳另立门户,开设了一间赌场,由于交通较澳门方便,省港两地赌客纷纷涌向深圳,澳门赌场生意门庭冷落,开始亏本,走下坡路。1937年,“豪兴”的本钱亏尽。[3] 1931年11月27日,洁朋和李际唐、高可宁、毕侣俭等发起成立的“澳门筹赈兵灾慈善会”,成为澳门最早成立的有影响的救亡赈难团体。慈善会成立后,召集澳门各个行业,如疋头行、理发行、番摊行、鲜鱼行、火柴厂、戏院等商讨向国内抗日将士捐输事宜。[4]洁朋被选为主席,带头捐出六千余元,募集了十万元,为抗日救国作出重要的贡献。 1936年,国大选举,洁朋被选为澳门华侨区监督,成为澳门华人领袖。在香港担任出口炮竹商会主席、香港华商总会值理。对社会慈善、公益、教育事业多有支持襄助。洁朋担任澳门商会主席、镜湖医院主席、同善堂值理、镜湖学校校长、望德女中校董、圣罗撒女中校董等职。 范洁朋后来的情况不详。 [1].《港澳大百科全书》编委会:《港澳大百科全书》,广州:花城出版社,1993,第807页。 [2].《港澳大百科全书》编委会:《港澳大百科全书》,广州:花城出版社,1993,第751页。 [3].《〈赌城往事之澳门风云〉:赌王纷争》,载“当当网",2013年9月12日,http://read.dangdang.com/content_747751?ref=read-3-C&book_id=3658。 [4].娄胜华:《转型时期澳门社团研究:多元社会中法团主义体制解析》,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第68页。
范洁朋,1880-
柯六,又称柯翼堂、柯迁善堂。晚清澳门著名富商。 柯六经营赌博生意,作为恒和公司的股东和司事,承充包售仁慈堂彩票。恒和公司由柯六和卢九、卢光裕三人合作开办,并称三大股东。1897年9月17日、1897年9月24日、1901年11月16日,柯六和卢九叔侄签订合同,共同以恒和公司名义承充包售仁慈堂彩票,承充为期十年,从1897年12月至1907年10月。 1909年1月,卢九已去世,恒和公司内部爆发矛盾。柯六将卢光裕告到按察司,指控卢光裕“计数不清”。被告卢光裕“在公司司事多年,所有公司所得每百元票价12元之利益及中票不到收银之遗彩,都由他一手收存,至今未将公司所得之利计数清楚,十年来,也未有声明将公司所得之利存在何处、作为何用等情况。” 根据柯六的指控,卢九、卢光裕叔侄可能在恒和公司的数目方面做了手脚。柯六提出起诉时,卢光裕躲起来了,不知其藏身何处。不久,卢光裕身故,这桩官司不了了之。 柯六无奈,只好在1909年11月20日,宣布将恒和公司解散。如柯六所称,恒和公司帐目不清,他似乎没从恒和公司赚多少钱,但他相当富有。当时他是华人大业主,拥有物业不少,包括火船头街五间、蓬莱新街五间、夜呣巷一间、快艇头街一间等13间屋铺。柯的物业多为楼房,如蓬莱新街11号屋。该屋北向该街第13号屋,侧边南向该街第九号屋,侧边东向该街,西向火船头街,屋后一层,楼下可作铺店,楼下大窗门一度,楼下门口一个,门牌第11号。 1909至1910年,柯六都是澳门纳公钞最多之人。 父亲柯起生育儿子八个或以上,柯六是柯起与洪氏所生。柯起第三任妻子林氏,生子柯亦池,又名柯天养。柯起八子柯天鹏,因胡作非为,贻累产业,被前臬宪判伊无权管理产业限期五年,1908年8月8日才解除限制。[1] 清末,一众华商大亨仰慕广州西关风情,在中区大堂巷、白马行、大井头、天神巷一带,兴建“西关大屋式中式宅院”,形成澳门历史上仅见的“高级中式住宅区”。 柯六曾在他的白马行大宅“柯传善堂”内,主持一个广州西关“刘园”式的高贵私家赌场。柯六在广州万福路恒和公司分号长驻,经常邀请省城官商下澳门小住,为他所设的“柯传善堂”的赌场拉客。[2] [1]林广志:《晚清时期澳门华商与华人社会研究》,广州:暨南大学博士论文,2006,第141页。 [2]金英杰:《柯传善堂款客学西关》,载《新报》,2013年6月24日,http://www.hkdailynews.com.hk/macau.php?id=164898。
柯六,1856-
叶干周,又名叶小澄。澳门大西洋银行买办、富商。叶瑞卿之子。[1] 父亲叶瑞卿经营澳门火药、硫磺、博彩业等生意,又从事渔业生意。[2] 清光绪十九年(1893),叶瑞卿、姚顺经营澳门盐业生意。 光绪二十年(1894),澳门国课官发布告示:“所有澳门、氹仔、过路湾(今路环)及其属地出入口制卖火药硝及硫磺生意,经准华人叶瑞卿承充。” 澳葡政府与承包商订立合同,规定上述范围内的制卖出入口火药硝及硫磺等生意,“总归承充者一人独自发卖,或由承充人出牌照与别人发卖亦可”。规定“本章程所准承充人制卖之各项弹子、火药、硫磺等货物,除该承充人发给牌照铺店外,不准别行生意各铺店制造售卖”,实则是保护经营者的特权。除规定“不论何项船只,除一千八百九十二年六月十六日所定限制外,一概不准多存火药,即属备以自用者亦不准”外,合同对于火药的买卖并没有严格的限定。[3] 清宣统二年(1910),叶干周担任澳门大西洋银行买办,又是昆泰咸鱼栏东主,成为晚清澳门比较活跃的新生代华商。 光绪三十一年(1905)九月八日,澳门西洋银行有银出揭启者:“本总银行设在西洋理斯波阿京都,实备资本银拾贰兆万厘士,现分设在澳门南湾总督衙门左邻,专做按揭生意。如贵客有贵重物业或有殷实字号担保,欲揭银者请移玉至本行办房,与买办叶干周面商便妥,或至下环昆泰鱼栏与叶瑞初面议均合。此布。一千九百零五年七月十七号,西洋银行总理人高士打谨启。”[4] 叶干周在澳门拥有多处物业:大三巴街五间、叶家围六间、关前后街一间、大鹏巷一间、如意巷七间、河边新街11间。 宣统二年(1910),叶干周、卢廉若每人装有二部住户电话,当时的澳门总督也未能如此“牛”气冲天。[5] 宣统三年(1911)四月,叶干周生意失败,物业被拍卖抵债,估价银43800元。[1] [1]林广志:《晚清时期澳门华商与华人社会研究》,广州:暨南大学,2006,第142页。 [2]娄胜华:《转型时期澳门社团研究:多元社会中法团主义体制解析》,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第44-45页。 [3]珠海市委宣传部、澳门基金会、中山大学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编:《珠海、澳门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第185-190页。 [4]汤开建等主编:《鸦片战争后澳门社会生活记实:近代报刊澳门资料选粹》,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第213页。 [5]娄胜华:《二十世纪之交的澳门社会变迁与结社转型》,载《华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11第1期,第28-33页。
叶干周
何老桂,又名何桂、何贵,广东顺德(今属佛山市顺德区)人。澳门富商。 1851年,时值太平天国运动,何老桂从水路来到澳门,之后发家致富。 何老桂早年加入葡籍,生育十个儿子,长子何连胜;次子何连旺;三子何连钧(云章),后考中秀才;四子何连汉;五子何连辉;六子何连宗,补邑痒,为人谨正;还有何连炜、何连安等。八子、十子未读诗书;除七子温顺谨慎外,其他儿子精习拳术。 1869年,何老桂和亚彭以每年缴3000元,竞得当年澳门的闱姓经营权,为期三年。1872年6月25日,澳门公物会经过一番争抢后,与陈行(Chen-Hang)订立新的闱姓承充合同。每年缴纳承充规银17033元,从同年9月27日起计,三年共缴银51000元。担保人为未那年奴‧先拿‧飞难地(Bernardino de Senna Fernandes)。这期闱姓,由陈行出头承充,实际上还有何老桂等人参与。 1875年,何老桂承充澳门闱姓,三年上缴葡国131000元,以致中和闱姓公司之名经营。1878年,葡国以期满加价,何老桂继续经营三年,上缴葡国政府60万元,定名为时和闱姓公司。1881年,葡国又以期满加价,何老桂继续三年,上缴葡国90万元,名为怡安闱姓公司。 1886年,何老桂继续与澳门公物会签定闱姓承充合同。该合同规定,所有闱姓厂每卖出一百闱姓票,交承充人十元银。 1877-1878年,何老桂和冯成以每年缴3500元承充过路湾(今路环)卖鸦片烟,并番摊揽头生意,担保人是未那年奴‧先拿‧飞难地。 1882年4月,澳门鸦片烟承充人陈六和何老桂控告公物会“查阅案卷内,该澳门鸦片烟承充人等拿获黄亚二,因伊在澳门煮鸦片烟并无领牌”。 何氏家族时和摊馆从1874年至1910年7月,经营36年,何老桂及其子等成为澳门番摊生意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1873-1874年,何老桂以每年上缴6000元,承充澳门卖盐生意,为期一年,担保人是未那年奴‧先拿‧飞难地。该合同规定,在澳所卖零星之盐系归承充人或承充人所许有牌之人可卖,别人不得私卖,如有人私卖,将盐执去,并罚银50两。当时,澳门卖盐生意被何老桂所垄断。 合同期满后,何老桂经过竞投,获得公物会批准,继续经营1874-1875年澳门食盐专卖生意,每年上缴6220元。 早在清同治年间,何老桂向澳葡政府承批白眼塘,渔艇进塘停泊,须向何老桂缴纳停泊租税。1872年,王禄父子填埋和建筑福隆新街及清平直街之海坦时,工程规划需经过白眼塘。王氏父子与何老桂协商,最后合股填塞该塘。这样一来,何老桂在王禄、王棣的集成堂中占2/10份额,拥有一大批物业商铺。 何老桂还有其他物业:风顺堂街一间、板樟堂街七间,吧嗦叨尔咕街两间,天神巷一间,清平新街八间,水坑尾两间,蓬莱新巷五间,仁安里、群队街、龙篙街各一间,桔仔街二间。何氏物业中,多为大屋。 1888年,何老桂去世。 何氏家族是清朝末年赫赫有名的“赌王家族”,成为澳门第一届闱姓(1869年1月12日出投)的承充人。何老桂不仅经营番摊、闱姓票等中式赌博和中式彩票,而且在省城广州设立代理人,在内地搞赌谋利,成为省澳闱姓大户。 何老桂是参与澳门仁慈堂彩票竞投活动的华商之一。因缴纳赌税贡献最大,1880年初,他成为澳门公钞会首位华人成员,可见,他在当时社会地位显赫。 1881年6月2日,鉴于何老桂对社会的影响,为表彰其慷慨捐赠,澳葡政府向他颁授耶稣基督骑士勋章。 1880年6月,何老桂成为澳门公钞会的正式成员,这是最早进入澳葡政府职能部门担任重要职务的华人。 1874-1876年,长子何连胜与冯成合作,以每年上缴5810元,承充氹仔番摊及煮卖洋烟生意。 1874-1875年,何连胜和尤勉之合作,以每年上缴156050元,承充澳门番摊生意。该合同第二款:每月规银壹万三千零四元十六毛六厘(13004.166元)兑,准开摊馆26间,不得开多;第五款:由关闸至妈阁地方所有摊馆生意都归承充人,任由承充人在界内照上款开馆多少。 何连旺为人慷慨正直,仗义疏财。1884年6月,他以杰出的贡献受到葡萄牙政府的嘉奖,被授予葡国基唯斯督宝星。在当时澳门华人社会中,这是一项至高无上的荣誉。何连旺、何老桂父子同获此项嘉奖。同时,清政府对何连旺在澳门的地位和影响给予重视和关注,以“捐款赈灾”表彰何连旺。 父亲去世后,何连旺接管家族生意,不但是一代赌王,而且独揽全澳的卖盐专利,并控制市贩、屠宰行业和粪业等。1894年,他被澳葡政府授予官职,成为城市卫生防疫公会会长;1887年2月22日创办《知新报》;1894年6月,担任澳门整饬洁净公会会长;同年8月,成为澳门理商局职员。1898年,他帮助康门弟子陈子褒开办澳门大同女学堂,兴办教育事业。 何老桂、何连旺父子无论在商业上,还是政治上都有卓越的表现,成为晚清澳门华人、华商的杰出代表。 何氏家族热心华人公益事业,为了纪念何老桂父子对澳门地方慈善公益事业的重大贡献,澳葡政府将氹仔旧城区一条街命名为“何连旺街”;将位于新马路一条街道命名为“何老桂巷”。[2] 现存何老桂巷位于新马路中段,是一条典型的短小细巷,属风顺堂区。巷的两侧均有建筑物,地上铺设马赛克碎石。[3] [1]李佳佳:《澳门近代史上的开明华人赌商》,载《澳门月报》,2012年6月26日,http://amyk3388.blog.sohu.com/178498971.html。 [2]林广志:《晚清时期澳门华商与华人社会研究》,广州:暨南大学博士论文,2006,第155-162页。 [3]《何老桂巷》,载“澳门街道网",2014年3月11日,http://gb.iacm.gov.mo/gate/gb/macaostreets.iacm.gov.mo/c/route/detail.aspx?gid=4&id=f8beec2d-40eb-43c1-b635-27bdb1981039。
何老桂,-1888
曹有,字应贤,号谓泉、益昌,香山县上冲乡(今属珠海市香洲区前山镇上冲村)人。澳门富商。曹雨亭弟弟。 曹氏先祖移居澳门,曹氏家族在澳门繁衍生息,发家致富。 1882年4月,曹有在白马行街创立缫丝厂,成为晚清时期澳门最早的工业投资者之一。[1] 1870年,曹有与沈旺、王禄、德丰等人出资筹建镜湖医院,香山县政府和澳葡当局都表示支持。1871年向澳葡政府公物会办理登记立契手续,同年10月28日澳葡公物会发布公告,批准在三巴门外沙岗山边兴建医院。 曹有与兄长曹雨亭创办曹存善堂、曹连益堂等商号,拥有大量物业和房地产。[2] 1880年4月,曹有购买水车一架赠送给澳葡政府。澳葡政府认为曹有“乃属出于情愿,亦并无私益,越有功劳,是以本澳官乐为收领”,并对曹有“郑重表扬,实堪嘉尚”。同年6月17日,葡萄牙王室特赏给曹有御赐圣母金星,他成为当时首位获此殊荣的晚清澳门华商。[1]同年,他获得清政府钦赐二品顶戴花翎,并获赐牌坊“乐善好施”一座,以示旌奖。[3] 1892年秋,孙中山毕业后,得到曹有的长子曹善业,何穗田、陈赓虞等港澳知名人士资助,来到澳门镜湖医院担任首席义务西医,创办西医西药。孙中山拟在澳门实施“药局赠药”,向镜湖医院借款1440两开办药局,此举得到医院董事们的大力支持。 曹有作为镜湖医院的早期倡办者,最具资历,以他为首签名作为孙中山借款的见证人之一,借出相当于镜湖医院半年经费的银两给孙中山。对于孙中山在澳门行医的宣传,曹善业尽力相助[4],与澳门知名人士卢九、陈席儒、吴节薇、宋子衡、何穗田等联名,1893年9月26日、10月7日在《镜海丛报》和葡文周报《澳门回声》刊登“春满镜湖”告白,介绍孙中山在澳门的地点、时间、业务范围及高明的医术,表彰孙中山的崇高医德。 曹有生育十多个子女:其中包括曹善业、曹善芳、曹善琼、曹善布、曹善瑚、曹善元、曹善荣、曹善允、曹善根、曹善麟、曹善谦(子挥)等。[1] [1].林广志:《晚清时期澳门华商与华人社会研究》,广州:暨南大学博士论文,2006,第173-174页。 [2].《曹氏家族资助孙中山澳门开办西医》,载《珠海特区报》,2011年9月21日。 [3].顾廷龙、戴逸:《李鸿章全集9》(奏议九),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第151页。 [4].《晚清澳门儒商曹有等创办镜湖医院借大量银款给孙中山办药局“赠药”》,载《羊城晚报》,2011年9月19日。
曹有,1830-1896
陈芳,字国芬,香山县下恭都黄茅斜村(今属珠海市香洲区前山镇梅溪村)人。[1]檀香山著名商人、侨领、糖业钜子。 父亲陈仁昌在澳门经商,家境颇富。母亲曾氏。陈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参加科举考试,成为秀才。陈14岁时,父亲去世,家道逐渐中落,之后,陈随伯父陈仁杰到澳门、香港学做生意。陈仁杰在香港经营中西土特产。1849年,陈仁杰准备运一船货物到檀香山出售,要陈及其堂兄一起同往。 陈和堂兄协助伯父处理完这批货物,伯父就回国。陈却爱上了这块土地,决定留在这里大展拳脚。他勤奋努力,不久学会英语。他先在贝尔街开设一间店铺,销售伯父留下的部分货物,小店铺一开张,生意兴隆。1851年,陈与同乡程植合股开办新店铺“芳植记”,它坐落国王大街和努瓦努大街十字路口的商业旺地。“芳植记”开张那天,轰动整个檀香山。铺面采用中式风格,红色大门前面两根圆柱上挂著两个大红灯笼,两扇门上贴著鲜艳的门神,货物摆设沿袭著广府人开架卖货的习惯,货架上摆满了精丝、瓷器、茶叶和香料等各种各样的中国货,生意一开始就红红火火。 陈用7600美金买来一艘旧帆船,起了一个新名字“中国夹克号”。他有了“中国夹克号”,极大地降低营运成本,“芳植记”商品价格随之降低。1855年,美国国庆日第三天,檀香山上空到处飞舞著美国人庆祝的烟花,一把大火点燃了国王大街和努瓦努大街十字路口商业区店铺,“芳植记”变成残垣断壁。许多不明身份的人闯进“芳植记”抢劫,警察悬赏200美金缉拿打劫者,没有下文。何魁趁机卷走“芳植记”的28000美金,神秘地失踪了。火灾后第三天,陈让程植用30美金的月租,租下琼‧布斯的酒吧,重新挂起“芳植记”的招牌,将仓库里的货物全部搬出,摆满所有货架,俨然火灾根本没有发生。这一招,稳定了所有债权人的心。陈回到檀香山,到比舍普银行找朋友克拉克贷款,登上“中国夹克号”,直奔香港采购。依靠捕鲸船长们仗义相助,“芳植记”起死回生。每天下午约四点,陈推著一辆手推车,车里装满了金灿灿的金银币,上面甚么遮蔽物都没有,大摇大摆地走上街头,把铺子里收入的金银币送到银行里。陈富有的名声,一时间传遍夏威夷每一个角落。1855年11月25日,陈以1368美金拍下罗奈尔得遗孀那栋精致小巧的珊瑚石别墅,“芳植记”搬到珊瑚石别墅经营。陈在大岛继续从事土地投机生意,他把朱丽亚那个牧场周边的土地全部收入囊中。回到檀香山后,他到裘蒂博士家里郑重向朱丽亚求婚。裘蒂博士虽对华人怀有歧见,但不敢当面拒绝他,提出如有心追求朱丽亚,请陈先建造一栋夏威夷最豪华的别墅。1856年,陈在檀香山市富人区努亚大街买下一块地,请人设计图纸,大兴土木干起来。他一直寻求机会酝酿成立一个华人社团,檀香山华人对陈的提议都表示赞成,华商们决定搞一场以华人名义举办的庆贺舞会,大家踊跃捐款。同年10月,夏威夷华商会正式在檀香山注册成立。 5月23日,陈正式被批准加入夏威夷国籍。5月28日,陈和朱丽亚‧克纳‧弗尔威斯尔小姐结婚,史密斯牧师担任证婚人,婚礼在努亚路Afong先生那所著名的新房子里举行,婚礼一切从简。1857年8月1日,朱丽亚向夏威夷最高法院申请遗产继承。七天后新任大法官麦克比因作出最后裁决,裁定朱丽亚获得父亲三分之一的遗产,现金3881美金;获得母亲三分之一的遗产,是大岛希洛镇海边的一个牧场。这个牧场正是陈所购土地包围的那个牧场,这些土地联结为一块完整约5000英亩的地块。 1859年10月17日,檀香山第一家华人独立经营的机器榨糖工厂“国芬制糖”正式开张。“国芬制糖”的工人工资比当时白人制糖厂高出30%。陈和刘禾林本来在夏威夷华人中口碑好,加上薪酬优厚。“国芬制糖”很快就招够工人和技师,热火朝天地干起来。“国芬制糖”成为陈在夏威夷经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著陈成功地迈进他梦寐以求的制糖业,开创事业新篇章。 1860年10月,程植带着一批人回到檀香山,其中三个小伙子特别醒目,第一个叫程利,是程植的一个堂侄;第二个叫卢岳,是香山县隆都人,也是程植的一个亲戚;第三个是王贵,程植老家四大都安定村小老乡。都在老家做过干货铺。陈与程植商量了一下,把程利派到三藩市,让卢岳留在“芳植记”给程植当帮手,王贵被安排到“国芬制糖”。1864年,美国南北内战促使夏威夷蔗糖业腾飞。三年来,夏威夷年食糖产量飞速上涨了16倍,并彻底改变了夏威夷的商业结构,甘蔗园经济成为支柱的产业。陈进入制糖业挣得第一桶金,不是依靠生产,而是通过垄断运输实现的。三年垄断运输,为他积累38万美金的巨大财富,把事业推向另一个高峰。 陈决定集中精力,全力在大岛经营甘蔗园事业。达莫专程从三藩市来到檀香山,想与陈一起投资甘蔗园。陈和达莫在檀香山市注册合股的通用商业公司,两个好朋友各占一半股份,陈出地,达莫出资金,准备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达莫从德国订制的榨糖机从三藩市运回来,这套世界最新型的榨糖机在大岛希洛镇新甘蔗园调试完毕,让夏威夷所有白人甘蔗园主们羨慕不已。除这套五万美金榨糖机外,达莫又拿出十万美金,一共15万美金成为他在通用商业公司的股本。陈把自己大岛上的土地划出约3000英亩,算作自己的股本投资,剩余3000英亩土地暂作牧场,作为新甘蔗园的预留土地。陈将自己这个甘蔗园命名为“皮皮艾克”,以单个甘蔗园面积来说,皮皮艾克农场位列夏威夷农场前三甲。 1869年10月29日,陈回到檀香山一个月后,在以华商为主体的夏威夷手工业者行会的会议上,陈当众宣读一份由全体华商签名的“告夏威夷公民书”。这是夏威夷历史上华商第一次有组织地集体告白,它向全体夏威夷人提出华人对劳工制度的看法和建议,反映这个正在崛起群体的潜在力量,这是华人力量在政坛上的第一次郑重发声。这份告白书旨在通过改变劳工制度,取消对华人的政策歧视。同年底,陈以26万美金,拍下卡伯瓦农场。第二天的《波利尼西亚报》以“糖王加冕”作为显著标题,详细介绍卡伯瓦农场拍卖的过程。从这一天起,陈的“糖王”称号在夏威夷被叫了起来。 1870年度,夏威夷总商会出版商业年鉴,评比出夏威夷实力最强的八大企业,“芳植记”和通用商业公司名列其中。 1872年7月初,容闳为了妥善安排留美幼童到美后的事宜,先抵三藩市。陈带着长子陈龙提前几天到达三藩市,入住“皇宫大饭店”。容闳在“皇宫大饭店”第一次见到了陈。 陈比容闳大三岁,两人初次见面,但经唐氏兄弟介绍,互相早有耳闻,相谈甚欢。陈放心把陈龙交待给容闳,自己回到檀香山。陈龙连考四门功课,成绩优异,顺利考入耶鲁大学。 1873年9月23日,夏威夷铁工厂发生工人罢工,给复杂的政局增加不少纷扰。为了防止此类事情发生,巴特亲自主导,要求农业协会以团体会员的身份,加入夏威夷总商会,以加强夏威夷总商会的行业领导和协调能力。夏威夷总商会涵盖夏威夷九大类行业商会,同时吸收华商会和智利商会参加,一个覆盖面广的商业组织,却受到夏威夷最有实力的商人组织农业协会的抵制。但这次,农协不能不给内阁面子。大卫斯没有办法,点头允诺农协加入夏威夷总商会,并答应推举一人出马竞选本届总商会会长职务。农业协会七人委员会选举出来的推荐人竟然是陈。1873-1878年,陈担任五年的夏威夷总商会会长,圆满地协调各种经济纠纷,起草制定大量的行业规则,赢得夏威夷商界的一致认同。 1874年8月,陈带着卡拉卡瓦的秘密使命,赴三藩市负责筹款。展望美夏贸易互惠协定实施在即,王国的财政收入届时会有大幅增长,但眼下政府大举建设,急需大量资金支持。陈到达三藩市,达莫安排他的哥哥和斯布勒特等一批富豪,前来与陈秘密洽谈。这批富豪开矿发了大财,四处投资。陈三藩市一行,共筹得400万美金的钜款,圆满完成卡拉卡瓦的使命。陈回到檀香山后,着手帮助准备卡拉卡瓦国王年底的访美事宜。2月15日,卡拉卡瓦国王回到檀香山,受到热烈的欢迎。 1875年6月,夏威夷王室名下的卡波库伊农场准备出售。卡波库伊农场有超过4700英亩的土地,在夏威夷是数得上的大农场。卡拉卡瓦这次要把它当作第一笔酬劳,来还陈在两次大选中鼎力相助的人情。没想到,被陈谢绝了。陈不愿意这样操作,一方面这种私下交易会对国王的声望有损,另一方面也损他糖王的声誉。之后,陈从香港调集大笔资金,为保险起见,再度与达莫两人联手,准备参加卡波库伊农场的竞拍。陈与达莫以46万美金钜款,拿下了卡波库伊农场,使他的蔗糖事业再攀新的高峰。 1878年,陈接到三藩市华埠中华会馆的信函,要他务必于7月25日前到达三藩市。 7月27日,在美国驻华公使的陪同下,陈兰彬一行抵达三藩市,受到三藩市中华会馆组织的盛大欢迎仪式。在陈的力陈下,陈兰彬答应在檀香山设立一个领事馆,条件是他必须出任领事一职。 1877-1878年,中国北方发生“丁戊奇荒”,是200年不遇的大灾荒。北方九省赤地千里,灾民多达两亿,死亡人数高达1300万。陈认捐了5000美金,折合约7000两白银。根据大清朝廷典章,“凡士民等助赈荒歉”、“其捐银子千两以上者,请旨赐建‘乐善好施’牌坊”。 1878年底,在香山县恭常都黄茅斜村陈家大院里矗立起一座“乐善好施”牌坊,这座由陈灼父(陈芳二兄陈国祯的长子)委请当地名工匠精心打造的石牌坊为花岗岩建造。可惜,这座牌坊在“文革”期间毁于红卫兵之手。 1879年是陈来到夏威夷第30个年头,成为夏威夷响当当的“糖王”。抛开“芳植记”不计,仅三个农场每年给他带来收益高达30万美金,在他名下的这三个农场资产超过260万美金。 6月21日,时值王国枢密院上院空出一名缺额,枢密院共45名委员,其中上院15名委员为国王任命,卡拉卡瓦当政时期,只有贵族才能出任的具有高尚地位的职务,同时也是国王用来晋升贵族的特权。陈以其显赫的社会影响、不容争辩的商业地位和无可挑剔的品行,赢得枢密院现任委员的一致认可。枢密院通过后,国王卡拉卡瓦当天签署命令,正式任命陈为枢密院委员,从此,陈成为夏威夷贵族。 1879年8月13日,清廷对陈的任命下来了。陈兰彬把毕业后留在驻美公使馆协助他工作的陈龙找来,指示陈龙把这个任命通知夏威夷驻美公使艾伦。同年耶诞节,老农协会员们为了庆祝陈荣膺贵族称号,在市政厅举办盛大的庆祝舞会,夏威夷名流争相参加。接着枢密院举办的庆祝舞会,国王卡拉卡瓦到会致辞,对陈的贡献表示嘉奖。 1880年月11日,一面中国三角黄龙旗在陈的努亚别墅升起,这栋别墅被他用作夏威夷华人商会的办公地址。仪式结束后,三藩市领事馆派来的特使朱国君,在陈的陪同下,到王宫里觐见卡拉卡瓦。陈出任首届商董,中国驻夏威夷商务代办处开始正式工作,聘用一个翻译和一个秘书,经费由陈自己支付。他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在华商会的基础上筹建华人联合会。第二项工作是向夏威夷政府交涉未入籍华人权利的问题。3月17日,陈兰彬亲自签署任命陈为夏威夷首任领事的文件,派人坐火车送到三藩市领事馆陈树唐处。陈树唐赶快先写信给陈,要他好好准备一下,并说大家随后乘船赶到。1881年5月7日,大清龙旗再度升起在努亚别墅,陈身穿满清官服,仰望着这面三角旗,百感交集。1882年3月底,陈出人意料地辞去清廷驻夏威夷领事一职。程利接任领事一职,驻节华盛顿的新任中国公使郑藻如批准这一任命。 1882年的4月,陈把自己所持的卡波库仪农场的股份转卖了出去,这一举动震惊夏威夷商界。他把价值106万美金的股份出售给布伦威尔和卡斯特尔,这笔交易中,只有70万美金用现金支付,其余36万美金置换了布伦威尔和卡斯特尔合股的一个农场。这个农场位于考爱岛,归于“朝兰利服记”名下,程利和卢岳将分期偿还这笔钱给陈。陈用70万美元现金用来购买香港道格拉斯火轮公司的控股权。这次投资战略调整,一方面为了继续减少白人和美国政府对自己的注意力,一方面是陈有意加大对香港投资的力度。 1885年,香山恭常都发了大水,百姓流离失所。陈远在檀香山,听到消息之后,捐赠3000两白银寄回国内,给朝廷赈灾。这一次捐助报送朝廷后,光绪皇帝赐赠石牌坊一座,以示褒奖。1886年底,在黄茅斜村陈家大院矗立起第二座“乐善好施”牌坊。 1889年8月11日下午,陈龙搭船从大岛赶往檀香山,突然急性腹膜炎发作,猝死于船上。 消息传来,陈彻底被击垮了。他万念俱灰,下定决心回香山去。他把卡伯瓦农场的一半股份,以90万美金的价格卖给达莫,他不希望自己走后由朱丽亚承担全部的商业风险。达莫派人来管理卡伯瓦农场,陈心里放心。他拿出其中的50万美金留给朱丽亚和孩子们;剩余的40万美金转到了香港,陈先后投入东亚银行的资本300万美金。 陈回家乡后,他又买了30多亩良田,加上原来的义田,共有60多亩,建立社学,好让村里贫困的孩子们能够读书。陈买回来两部柴油发电机供全村照明使用,一直使用到抗战前夕。他从澳门买回来水管,从村边凤凰山下用水管把山泉水引到村子里,过滤成自来水后让村子里的乡亲饮用;整治村容,修筑道路,在村子里挖了两口大池塘,种植椰子和槟榔树,给村子修筑炮楼等。同时,他捐银给地方政府。这年,陈以长孙陈永安的名义为陈龙请赐建“急公好义”牌坊,位于两座“乐善好施”牌坊的旁边。 陈投资扩大义学,创办女子学校,开创香山县的先河。1891年发生水灾,冲毁了香山县十几个村庄。他拿出7000两白银捐给香山县衙用于赈灾;接着捐献4000两白银,用于修筑白石到前山石板路,成为香山县境内最早的公路。这一系列善举,被香山县衙呈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衙门又上奏朝廷。第四座石牌坊降落到陈家大院。 1892年初秋,陈家大宅建设完成主体部分,1896年竣工。它是一座融合中、西风格一体的建筑;2006年被评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今成为国内外游客赴珠海旅游的首选景点。[2] 1906年9月25日,陈在家乡去世,终年81岁。葬于梅溪。[3] 陈芳娶有两位妻子,生育子女18个。他与元配妻子李杏两子:长子陈龙(1852-1889)、三子陈赓儒(1863-1918)。他与第二任妻子朱丽亚‧费耶韦瑟(Julia Fayerweather),生育12女4子,包括女儿长女爱米兰(生于1858年5月13日)、次女南茜(生于1861年)、四女茱丽叶、五女玛莉亚、六女伊莉莎白(生于1869年)、七女亨利埃提、八女爱丽丝、九女海伦、十二女梅拉茵等;儿子:次子陈席儒(1859-1937),英文名唐尼,生于1859年6月12日;四子吉米生于1875年,出生个一个月夭折;五子阿尔伯特(1877-1948);六子阿伯拉姆(1882-1933),又名亨利。 1909年后,藉著杰克‧伦敦的小说《陈阿芳》,陈芳成为白手起家的代表人物。他在夏威夷香槟王朝的风云激荡和一代糖王的传奇经历,连他后人的家庭也引起了美国人的好奇,从1964年起,在美国百老汇上演的歌舞剧《12个女儿》,讲述陈家的故事,这个歌舞剧连续上演30年,历久不衰。1976年,美国建国200周年之际,评选了200位影响美国历史的外籍人士,陈芳和基辛格等人名列其中。[4] 1890年,陈芳回到家乡定居后,来到澳门经营生意,以其传奇的经历和雄厚的财力引起澳门华夷各界广泛关注。[3]据说,1891年夏,陈芳来到兴记酒店住宿,当时酒店洋经理见他是华人予拒绝。陈芳一怒之下,要求买下酒店,当时适逢酒店准备放盘,开价三万英镑,且限三天交款。两天后,陈芳从大西洋银行开出一张三万英镑的本票将兴记酒店买下,并将兴记酒店改名为“澳门酒店”。此举轰动了澳门,当时被港、澳、沪多家报纸报导。 1902年5月,“澳门酒店”以二万澳门元的价格出让给法莫尔(W. Farmer)先生。[5] 光绪十七年(1891)四月,澳葡政府成立欢迎俄国皇太子访澳公会,陈芳是董事之一,排名第一,位前于曹善业、柯六、林含莲、王棣等知名华商。可见,陈芳在当时澳门的影响之大。 除投资火轮业、酒店业外,陈芳对广东政府及华人事务亦颇为关注。1894年10月,“由白石至前山之石路,前经澳中绅商捐资修建,以便往来,香山人陈芳首捐洋银两千枚。近已竣工,计用料费四千元有奇”。此次修路费用,陈芳捐款过半。 光绪二十一年(1895)初,广东政府“筹借民款,借助军饷”,“其澳门一埠,则有富商报捐候选道,香山人陈芳报捐候选知府”。[6] 陈芳在澳门开办牛奶公司,引进荷兰牛,开创澳门养殖荷兰牛的先河,生产加工牛奶供应澳门市场外,他每天派人运送牛奶回家乡,供乡亲饮用。[7] 次子陈席儒专门从香港给父亲买了辆双排座的“奥兹莫比尔”牌汽车,这辆汽车为黑色木制车身和车轮,车轮外包著橡胶轮胎,车灯是煤油灯,喇叭需要用手使劲捏。陈席儒买这辆汽车是当时最昂贵的汽车,价格是6700美金。这辆汽车是澳门历史上第一辆汽车。[1] [1].刘云德、徐炜:《陈芳传记》,载“珠海梅溪牌坊"网,2012年6月3日,http://www.zhmx.com/cn/aboutInfo.aspx?Id。 [2].《广东近现代人物词典》,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2,第260-261页。 [3].《珠海历史名人——陈芳》,载“珠海政协"网,2010年1月3日,http://www.zhzx.gov.cn/zww/wszlw/gzdt/200804/t20080423_44024.html。 [4].曾绅:《陈芳传奇一个华商家族的百年神话》,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0,第420-422页。 [5].吴志良、汤开建、金国平主编:《澳门编年史》(第四卷‧清后期1845-1911),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第2113页。 [6].林广志:《晚清时期澳门华商与华人社会研究》,广州:暨南大学博士论文,2006,第179-180页。 [7].李蒲弥:《回归后的澳门发展与粤澳关系研究》,香港:香港汉典文化出版公司,2003,第473页。
陈芳,1825-1906
卢光裕,字圣珍,号舜渠,讳光裕,广东省新会潮莲乡(今属江门市蓬江区潮连街卢鞭村)人。澳门富商。卢九的长兄卢华锦第三子。[1] 卢光裕少年老成,勇作敢为,深得叔叔卢九所器重,待之如子。他经营商业,逐步致富。卢光裕与堂兄卢廉若多次承充澳门闱姓生意。1899年,他和卢廉若、葡人伯爵‧飞难地合作,承充澳门闱姓。1901年,内地义和团运动兴起,恩科奉旨延迟,以致所收银票,全部退回。 1886-1896年,卢九与林西、何连旺连续三届承充澳门番摊生意,担保人是亚纳伯爵妻子晏拿爹厘士‧飞难地,每年上交规银升为150000元。新合同是旧合同期满后延期。 1897年7月28日,各股东与新三记公所签订合同,经营澳门闱姓生意。该项生意分成300股,每股1000元,李升占80股,卢光裕占17股,何连旺占40股,尤勉之占30股,卢九占43股,Lu-Lau-Shan和卢廉若占60股,飞难地妻子(Anna Thereza Ferreira)占30股。卢氏家族共占120股,控制着新三记公所和此项生意。 1897年,卢光裕、卢九与另一名赌商柯六合作创立恒和公司,承充包售仁慈堂彩票,合作经营十年。卢光裕担任该公司司事,“卢光裕做该公司司事多年,所有公司所得每百元票价一十二元之利益及中票不到收银之遗彩,均由其一手收存”;宝行银号是卢九一手创建的最重要的家族企业之一,1905年初,卢九委任卢光裕为该银号司事,掌管银号日常事务。可见卢九对卢光裕的倚重。[2] 1906年1月,卢光裕和卢廉若成为澳门业钞公会副会员。 1907年3月,卢光裕与萧登合作,承批位于马蛟石炮台相连之山脚一块空地。 1909年1月2日,卢光裕被柯六控告,暴露经营仁慈堂彩票的内幕。恒和公司三大股东,卢家占了两个,而且卢光裕长期担任公司司事。但卢光裕已去世,该案不了了之。 同年11月20日,柯六登报请求将恒和公司解散。[1] 卢光裕是澳门第一批的住宅电话使用者。[3] 卢光裕在商业上获得成功后,通过捐钱做官。前清时为候选道,赏戴花翎,诰授中宪大夫。卢光裕去世时,女儿卢梅君14岁,妻子侯氏是女儿代理人。妾秦氏,儿女卢亚苏、卢芳姑不到14岁,秦氏是儿女的代理人。妾伊氏,女儿卢波详不到14岁,伊氏是女儿的代理人,都不在澳门。 [1]林广志:《晚清时期澳门华商与华人社会研究》,广州:暨南大学博士论文,2006,第162-173页。 [2]林广志:《卢九家族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第28-29页。 [3]程惕洁:《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文选‧社会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第185页。
卢光裕,-1908
尊敬的“澳门记忆”会员,您好!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澳门记忆”文史网的支持与信任。为持续优化会员服务质量与保障会员权益,本网站将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实施新版的《服务条款》。敬请各位会员详阅修订后之条款,有关内容可于以下查阅:
您已详细阅读并同意接受该等《服务条款》修订内容。
若您对本次更新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感谢您一如既往的支持与信任,“澳门记忆”文史网将持续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会员服务。
“澳门记忆”文史网 敬启
发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AND”,为缩小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交集”;
“OR”, 为扩大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联集”;
“NOT”,为排除不相关的检索范围 ,“AND NOT”表示第二个搜索项,在检索范围将被排除。
已经有澳门记忆帐号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参与, 0 条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实故事,共同填补历史空白!(1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