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共建.分享.傳承

是次比賽屬“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2024”之第二部分,參加者需以上述選舉之當選者霍去病的生平、改革事跡、文學作品等為主題,完成專題研習報告並上傳至“澳門記憶”文史網以參賽。

更多

回歸二十五載有獎問答遊戲的得獎結果出爐!每位得獎者可獲 “中西合璧古地圖” 澳門通雙卡套組。澳門記憶團隊已透過得獎者註冊會員時登記之流動電話號碼,以短訊形式發送得獎通知,再次感謝會員們的支持和參與!

>>立即查看得獎名單

更多

“澳門記憶”文史網特別推出“從澳門記憶看澳門回歸25載”圖片展,以九部份串連特區成立至今,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澳門城市建設、社會制度、人文情懷和文化傳承等領域的變遷,縱觀小城25年來的發展成果。

>>前往展覽頁面

更多

“澳門記憶”以“記憶同行 歲月新章”為題推出2025年年曆電子版下載,傳承人文情懷之美,共迎歲月新篇章。
立即下載 年曆卡 月曆

更多

澳門基金會舉辦以“心繫澳門、拓展未來”為主題的網上展覽,回顧四十年的發展歷程。展覽通過展示珍貴圖片及訪談,細訴基金會在人才培養、社會服務、文化藝術、學術研究、科技創新和對外交流等領域的成果。

>>前往展覽頁面

更多

當年今日
歷史上的
1615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1月29日─1616年2月16日)3月21日,菲利浦三世致信葡印總督稱:朕決定,派王室貴族羅伯斯•卡拉斯科(Francisco Lopes Carrasco)前往澳門出任兵頭兼王室大法官,他的任職與中國及日本巡航首領是否在澳門無關,也不隸屬於他們當中任何人;他將完全按照朕的意志行事,其首要任務是負責澳門的防禦工事。Documentos Rernetidos da India ou Livros das Monções, Vol.3, p.332.

1617

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2月6日─1618年1月25日)3月21日,菲利浦三世任命若奧•科蒂紐(D. João Coutinho)為葡印總督,並要求他設法增加大炮的產量,以對付荷蘭人與英國人。金國平、吳志良:《澳門博卡羅炮場之始終》,載《鏡海飄渺》,第277頁。

1667

康熙六年(1667年1月24日-1668年2月11日)3月21日,清朝下令並在廣州張貼告示:“澳門居民即刻遷往內地,勿得拖延。”並稱已在內地準備了一塊地給葡人居住,他們應立即收拾行裝準備出發。此舉為再次給澳門葡人施加壓力。 John E. Wills,Embassies and Illusions:Dutch and Portuguese Envoys to K'ang-hsi, 1666—1687, p. 97.

1700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2月19日-1701年2月7日)3月21日,澳門議事會議員馬丁斯•索薩說,由阿爾梅尼奧•馬葵士(Arménio Inácio Marques)船長駕駛的“聖若奧(S.João)”號船從馬尼拉來澳,中國海關官員要求該船進入港口,否則得前往廣州,但澳門要向清政府繳納稅費。議事會答覆稱:只有船隻進入澳門港口,他們才繳納稅費,否則沒有人登岸來此,這裡也沒有人上船。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VII, p.7.

1709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2月10日-1710年1月29日)3月20日,江西代牧主教白萬樂在奧斯定修院去世,終年63歲。所有葡萄牙人、當地神職人員以及在澳門避難的外國傳教士們全部參加了在聖奧斯定修道院舉行的隆重喪禮。死者於3月21日下葬於該院中央聖堂,軍隊也參加了葬禮。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6—18世紀》,第77頁;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VIII, p.61; 羅光:《教廷與中國使節史》,第126頁稱,白萬樂退至澳門後奧斯定會士不讓他在該院居住,而住在耶穌會士處。因為白萬樂反對鐸羅南京通告。

1731

雍正九年(1731年2月7日-1732年1月26日)3月20日,奧斯定會士廣西主教白萬樂在澳門逝世,21日葬於奧斯定修道院教堂,參加此次盛大葬禮的有士兵和居民。後來遺體被運往馬尼拉的奧斯定教堂。 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6—18世紀》,第116頁;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VIII,p.322.

1739

乾隆四年(1739年2月8日-1740年1月28日)3月21日,歐熱尼奧•特里格依羅斯主教發佈教區通告,禁止“信徒們為表現而不是為德行進行公開懺悔”。不久,歐熱尼奧•特里格依羅斯主教離澳赴果阿出任總主教之職,赴任途中,沉船溺斃。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6—18世紀》,第128頁。

1790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2月14日─1791年2月2日)3月21日,澳門華人褟亞全家內雇工張亞意夜裡回家途中,當與鄰人譚亞成行至楊亞泉酒米店側時,適遇夷人些嘛試吔英(Sebastião)出街買煙,與張亞意誤撞,互相爭吵。些嘛試吔英拔取佩劍劃傷張亞意左眉稍後,隨即跑走,張亞意追及拉住,些嘛試吔英情急圖脫,用劍向後戳去,致傷張亞意左肋,棄劍逃逸。譚亞成奔救不及,將張亞意扶到夷目委黎多家投訴。不久張亞意傷重,旋即殞命。兩廣總督福康安委派廣州府知府張道源前往澳門,會同署香山協副將托爾歡,率同知彭翥,令夷目提出該凶夷些嘛試吔英訊明案情,初始理事官匿兇犯不交,彭翥嚴責之,後則“詭以他夷代”,又被彭翥識破。遂以“該夷平日良善,並非有意殺人”求情, 彭翥回復“該夷目平日恭順守法,最為本縣深悉”,但“豈善良之人便可聽其殺人不問耶?”理事官最後又“治金餅以獻”企圖賄賂彭翥,彭翥將金餅“擲諸街”。其凜然正氣將澳門葡人震懾,理事官“計詛始以夷犯對簿”。於4月10日,照例絞決。《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匯編》第1冊《兩廣總督福康安等奏報些嘛試吔英刀傷致斃民命遵例審辦緣由折》,第505頁;《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匯編》上冊《香山知縣彭翥為番人殺死張亞意案事下理事官諭》,第331頁;祝淮:《新修香山縣誌》卷4《海防》附《澳門》;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ⅩⅧ, p. 674 稱此案發生時間在1789年12月2日。

1795

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1月21日─1796年2月8日)5月28日,荷蘭貢使德勝等來到澳門,候船回國。於次年3月21日,乘英國船“西里塞斯特(Cirencester)”號返國。先是,5月10日,荷蘭貢使抵達省城,在十三行荷蘭夷館居住,11日在河南陳園舉行筵宴。由於荷蘭國並無夷船在廣,德勝遂率人下澳搭船回國。《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匯編》下冊《署澳門同知李德輿為荷蘭貢使德勝等下澳候船回國事行理事官札》,第681頁;馬士:《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編年史》第2卷,第581頁。

1797

清嘉慶二年(1797年1月28日─1798年2月15日)2月21日,英國東印度公司“威爾斯王子”號和“氣精(Sylph)”號到達澳門,因兩船均是空船未裝運貨物,海關監督拒絕他們進黃埔,並命令兩船離開澳門。直到3月21日該公司貿易季6艘大船到達澳門並進行丈量抽稅後,特選委員會求情才肯提供引水讓上述兩艘駛入內河。馬士:《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編年史》第2卷,第600頁。

1821

清道光元年(1821年2月3日─1822年1月22日)3月21日,葡萄牙臨時軍政委員會頒布法令,宣布正式取消在葡萄牙存在了幾個世紀的宗教裁判所。李長森:《近代澳門外報史稿》第1章,第19頁。

1826

清道光六年(1826年2月7日─1827年1月26日)3月21日,澳門同知馮晉恩下理事官若阿金·巴羅斯諭,頒布澳門禁約八條:一、民夷世居澳地,當以彼此相安,慎勿輕聽浮言,結仇尋釁,致釀爭端,違者拿究。二、在澳鋪戶及挑賣鮮魚、生果小販生理者,當與葡人公平交易,斷不可高抬市價,故為不買賣;葡人亦宜稱物還價,更不可恃強勒買。違者照例懲究。三、地鋪戶居民,向稱醇樸。惟聞有附近村莊,不法爛匪,三五成群,借交易為名,任意入澳滋事。甚有挾帶順刀,逞強爭毆者,殊堪痛恨。即著現在查澳弁兵差役,留心訪拿解究,以清禍源。四、查新安艇仔灣泊澳中,以捕魚為名,往往有登岸行竊,及乘機搶奪情事,不可不嚴行查禁。即著查澳兵役加意防範,日間姑准上岸,買取食物,夜則斷不許灣泊近岸,以免滋事。五、兵差派撥澳中,當以謹慎防範,緝匪安良為務,慎勿借緝捕為名,妄拿無辜,致幹倍究。六、凡在澳民夷,無論居家開鋪,均須早作夜息,不准深夜遊蕩,如有定更以後,仍有不法之徒在街橫行者,即照犯夜之例,從嚴拿究。七、澳中地保街老,當協同兵役,留心查訪滋事民人及唆訟地棍,解赴地方官,從嚴懲治,以安良善。如有徇隱不報者,查明一併究處。八、民人、夷人往來街市,均須照常安業,不可執持兇器,致有爭狠,違者查究。《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彙編》上冊《澳門同知馮晉恩為民蕃相安飭遵禁約》,第424—425頁。

1831

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2月13日─1832年2月1日)3月1日,英國東印度公司一年一度賽馬活動在澳門馬場舉行,該次賽馬會一共兩天,3月1日和3月21日。這次比賽東印度公司特選委員會主席查爾斯·馬治平(Charles Majoribanks)先生有4匹中國馬參賽,清朝當地政府曾打算干涉,但經談判後,又同意其繼續比賽。The Canton Register, Vol.4, March 17th, 1831, No.6; Vol.4, April 2nd,1831, No.8. 關於1829—1831年澳門賽馬詳細情況參閱張坤的《1828—1831年英國人在澳門馬會史實詳考》,載《澳門歷史研究》第5期,2006年11月;張坤:《英商在廣州與澳門(1827—1839)》第2章,第88—96頁,暨南大學中國古代史博士論文,2007年。

1837

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2月5日─1838年1月25日)3月21日,英國散商亞歷山德勒·博依德在澳門生一女。據初步統計,從1827年至本年10月間,在澳門出生的英國人口為22人,其中7名男嬰,15名女嬰。Chinese Repository, Vol.10, March 28th, 1837, No.13; 張坤:《英商在廣州與澳門:1827—1839》,第62—63頁,暨南大學中國古代史博士論文,2007年。

1845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2月7日─1846年1月26日)3月21日,澳門教區第12任主教柏爾雅在尚未舉行加冕賜福儀式前病逝。同時,輔理主教熱羅尼莫.馬塔(又稱馬主教)升任澳門教區主教。4月11日,柏爾雅的遺體被葬在聖保祿教堂墳場,總督、議事公局官員、教徒、貴族及數以萬計的信徒參加了他的葬禮。後其遺骨於1859年移葬澳門主教堂聖祠堂,柏爾雅為主教堂的修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89頁;Manuel Teixeira, Macau e a Sua Diocese, Vol. 3, p. 388.

1877

光緒三年(1877年2月13日─1878年2月1日)3月21日,澳門政府頒佈第25號訓令成立一個委員會,以便研究離島村鎮的現有行政與經濟制度,並根據該軍事小鎮的要求對其進行必要的改革。該委員會由政府臨時輔政司特謝拉.吉馬良斯主持,並包括以下成員:安東尼奧.加西亞少校,氹仔軍事長官席爾瓦.列伊斯中尉,華政衙門首席中文譯員伯多祿,施利華和財政署管理委員會二等簿計員保拉.馬爾紹(Francisco de Paula Marçal)。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207頁。

1887

光緒十三年(1887年1月24日─1888年2月11日)3月5日,經承充人何連旺稟求,前於1886年8月21日獲准承充澳門、氹仔、過路灣賣鹽生意合同在本日作廢,自此以後,所有賣鹽之規銀暫歸公物會收。如載鹽之船在澳門灣泊,歸船政廳水師巡捕辦理;如在氹仔、過路灣灣泊,則歸氹仔政務廳辦理。同日,公物會出示招人承充澳門、氹仔、過路灣賣鹽生意,以一年為期,自本年3月21日起計,至1888年3月20日為止。至10月11日,澳門公物會批准何永康承充澳門、氹仔、過路灣鹽生意,自本年10月15日起至1890年10月14日止。《澳門政府憲報》1887年3月7日第9號附報。《澳門政府憲報》1887年10月20日第42號。

1923

民國十二年(1923年1月1日─1923年12月31日)3月21日,澳督羅德禮通知仁慈堂主席吉馬良斯.洛巴托,指責仁慈堂管理無能,侵吞公共收益,政府被迫以84527港元的價格收購好景酒店。Manuel Teixeira, Toponimia de Macau, Vol. I, p. 314.

1932

民國二十一年 (1932年1月1日-1932年12月31日)3月21日,澳門瑪利亞聖母會會長、葡萄牙耶穌會士安東尼奧.內托 (António Ferreira Neto)神父在香港病逝。內托神父1884年1月5日生於波爾圖,中學畢業後即於1899年12月16日加入耶穌會巴羅 (Barro)初修院。1901年至塞圖巴爾 (Seuúbal)學習三年人文科學,隨後又用三年時間學習哲學。1908年9月2日抵達澳門,在聖若瑟修院教授數學、科學和哲學,並兼任瑪利亞聖母會會長。1909年恢復聖母無原罪工藝學校,招收走讀生。1910年被驅逐離開澳門赴羅馬,入格列高利大學攻讀神學。1913年7月25日在羅馬晉鐸。之後返回澳門教區,1915年10月5日到肇慶傳教,直至逝世。Manuel Teixeira, Macaue e a Sua Diocese, Vol. Ⅰ, p. 292.

1941

民國三十年 (1941年1月1日-1941年12月31日)3月17日,阿爾貝爾托‧昆雅 (Alberto Ribeiro da Cunha)上尉出任澳門治安警察廳廳長,至1941年3月21日,任職僅4天,至22日,改命退休中尉奧古斯托‧費雷拉 (Augusto Ferreira)擔任是職。Eduardo A. Veloso e Matos, Forças de Segurança de Macau, p. 51.

1997

土地暨自然博物館是以土地農耕和自然資源作為展覽主題的博物館。該館座落於路環石排灣郊野公園內,由當時的海島市市政廳籌建,並於1997年3月21日落成啟用。

1997

土地暨自然博物館,顧名思義,是以土地農耕和自然資源作為展覽主題的博物館。該館座落於路環石排灣郊野公園內,由當時的海島市市政廳籌建,並於1997年3月21日落成啟用。土地暨自然博物館由室內及室外兩大部分組成,佔地600多平方米,共約300件展品。室內部分由兩間獨立的瓦頂平房組成展室,共分5個不同的主題展區,“澳門自然地理展區”、“舊式農具展區”和“植物展區”都在第一展室內,而“動物天地”和“昆蟲世界”還有小部分植物展區就在第二展室內。室外部分以真實比例模型展示各種農事,旨在讓參觀者瞭解昔日農業作業情況,理解古詩所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艱辛。第一展室內的第一展區以澳門自然地理為主題。展區內展出了多種化石標本,如昆蟲化石、植物化石、哺乳類化石、爬蟲類化石和海洋生物化石,其中不乏珍貴藏品,來自緬甸的兩億年木化石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第二展區為舊式農具展區,展出了鐵犁、水車、除草車、簑衣、木製托架等多種舊式農具。第三展區——植物展區,一進門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根保存在灌滿防化液的玻璃箱中的巨型番薯標本,這根番薯長達1.4米,重20磅,是澳門鮮見的大型食用植物,它是由民政總署的職員2002年3月13日在青洲發掘出來的。從門口圍繞展區順時針走一圈,分別是:離島步行徑分佈的模型和關於離島植被的介紹,呼籲保護大自然的展板,64種澳門常見植物圖片和關於離島公園的介紹,本澳第一部植物種子名錄和種子交換活動等。當然,該展區內最豐富的就是各種各樣的植物標本。看完植物展區就移步到第二展室,一踏進第二展室就彷彿置身原始森林,這裡用動物標本組合成野外生活的模擬情景,還不停地播放着各種鳥類和動物的叫聲,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展覽氣氛,使參觀者更投入展覽。在動物展區內除了有爬行動物和鳥類野外生活模型、對各種爬行動物和鳥類作詳細介紹外,還列出了澳門生物的食物鏈和鳥類的遷徙情況。展室的中間是關於澳門紅樹林的簡介及模擬區,接着便是昆蟲世界展區。在昆蟲世界展區主要陳列了各種蝴蝶、飛蛾的標本,品種十分齊全。展室的最後一部分是關於植物的器官的介紹,由根的種類、樹葉的形態和奇妙的種子3部分組成。在離開展室之前還有一個驚喜,那就是由媽閣扶輪社送贈的海底椰種子標本,重20公斤,是世界上較大的種子。

1999

氹仔小潭山又名菩提山,只是一個小山崗,正對舊澳氹大橋,開闢了七潭公路,興建不少新廈、大型浮雕及瞭望台,面貌日新。一九九八年底,又在公路對上山腰,海拔五十公尺以上地方,築建一條環山徑,一九九九年三月廿一日建成開放,因將跨進公元二千年,因而命名“小潭山二零零零環山徑”,這是離島眾多環山步行徑之一,為居民提供康樂、休閒及接觸大自然設施。在七潭公路口,特闢一道石梯直登環山徑(也可由大型浮雕梯級而上),再上可達山頂的六角形“北峰亭”,視野廣闊,可遠眺澳門、珠海及九洲洋景色,正如小亭聯語“花開龍島風光好;浪過蠔城氣象新”的寫照。沿着寬闊的環山徑而行,居高臨下,俯視氹仔全景,新舊市區盡入眼簾,撫今思昔,真有滄海桑田之感。環山徑沿途設有五個健身區:平衡木、單槓、吊環、猴子架及坐地起立;另外還有兒童遊戲區和休憩區,彼此相鄰不遠。在休憩區有兩個眺望台,可觀賞澳路氹及橫琴風光、十字門水道、橫琴大穚及蓮花大橋。 在兒童遊戲區附近,特闢一個園地,配合當年綠化周,由特首親植一株“中華楠”的長壽樹,旁立“共植中華楠,同慶千禧年”紀念碑石,寓意深刻。環山徑基礎雖已完成,工程仍繼續進行,完善設施。沿途兩側山坡滿眼青綠,惜缺路樹及遮陽擋雨設施。

2003

典當業展示館是一幢富有中西文化建築特色的百年歷史大樓,被列為本澳具建築藝術價值之建築物。該館於2003年3月21日正式對外開放,由時任文化局局長何麗鑽、著名作家金庸先生等主持開幕儀式。該館前身是1917年開設的當舖——德成按,依晚清模式建造,為當時澳門富商高可寧與黃孔山合資36,000 兩白銀所置之物業。

2003

位於新馬路396號的典當業展示館,是一幢富有中西文化建築特色的百年歷史大樓,被列為本澳具建築藝術價值之建築物。該館於2003年3月21日正式對外開放,由時任文化局局長何麗鑽、著名作家金庸先生等主持開幕儀式。該館前身是1917年開設的當舖——德成按,依晚清模式建造,為當時澳門富商高可寧與黃孔山合資36,000兩白銀所置之物業。1993年德成按結業後,該物業一直空置,及至2000年,業主有意將其出售及改建。其後政府主動與之接洽,並協定政府出資140萬元進行修葺復原,成現時模樣。該項目在2004年9月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文化遺產保護獎”的嘉許狀,近年亦高票入選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城市最佳實踐區。現在政府利用當樓的底層以及貨樓作為典當業展示館,該展示館為政府與民間合作的博物館,其房產屬私人物業,管理則由政府負責。典當業乃古老的行業,有典舖、解舖、解庫、質庫、長生庫、抵當所等不同的稱呼,據資料記載其歷史已有二三千年,而中國最早的典當店在南朝年間就已出現。回溯澳門的典當歷史,亦可說是相當悠久,昔日主要在新馬路、清平直街等賭場集中的地區,到了清末民初,當舖幾可與米舖相媲美,大概能用蔚然成風來形容。而為了規範這個行業,澳門政府亦於1903年訂定《澳門市當按押章程》,規定了開辦當按押店舖的各種事項和保障該行業與典當物件的物主利益。澳門的典當業可以分為“當、按、押”3種,其中以“當”的資金最雄厚、規模最大,當期可達3年,利息的計算亦屬最低。“按”的經營則次之,當期為1或2年,利息比“當”略高,如展示館側門外就書有:“壹年期滿,十足按物”8字。最後一種“押”在三者中的資金可謂最小,當期只有4個月,最長亦不過1年,雖然利息較前兩種高,但抵押物品所得的金錢較多,因此亦成為賭徒或急需現款的人士經常光顧的地方。現在的典當業展示館反映了當時“按”的佈置格局和經營特點,整個展示館分為當樓和貨樓兩部分。當樓為3層,高15米左右,面積150平方米,內裡包括票枱(上有票簿及算盤等)、木欄、摺貨床等。近門處亦有行規一則─“東家吩咐規矩,斷期衣飾錶石,不得自拆看,東家與及夥伴,與客買回自用,不得在舖議價,倘佈違紀規例,立刻負職開除,務求各位遵守,司理人謹啟。”可謂彌足珍貴。貨樓高約26米,面積50平方米,是多層密封式(用花崗岩作牆身,中間亦有鋼板,只留下十分小的窗口,有點類似廣東一帶的碉樓)的分門別類地將受押品存放的地方,以求達到防火、防水及防盜的效果。內裡一般設置有大夾萬及大型貨架等,若想到最高層,則必須經過層層木樓梯。展示館門票的設計是一張舊式當票,參觀者可以用櫃枱上之印章在入場券上蓋印,再加上館內一系列細緻的歷史圖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日期記錄方法,40多件典當工具,以及當年的太師椅、木窗、木門、木天花等,凡此種種便將昔日典當業的風貌有機地展示了出來。同時,館內亦有導賞員悉心介紹各類展品,還有當年“朝奉”的口述歷史錄音訪問,由當舖的歷史變遷到日常運作等都有提及。

2015

海事及水務局設於澳門科學館G11展館內的水資源互動館於2015年3月21日正式開幕。

2019

利瑪竇中學張慧玲校長率團於2019年3月20日前往台灣輔仁大學頣福園探望其時91歳的苑祥斌神父,苑神父曾於1980年代在利瑪竇中學服務,貢獻良多。

2019

利瑪竇中學張慧玲校長於2019年3月21日率領拜訪台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了解學思達教學法和該校之校本課程如何協助學生規劃生涯。

更多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